微课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时间:2022-07-29 12:13:46

微课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摘 要:面对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要求,教师的工作已经不是简单的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容交会给学生,而是要在教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微课”作为今天微时代教学技术的发展和延伸,因其短小精炼、符合信息时代的需求,正以一种锐不可挡的气势进入高校课堂,微课教学正在对传统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关键词:微课 信息时代 传统课堂 合理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159-01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也渐渐变得更加快速高效。2009年,微博以超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飞快的信息传播速度、较强的目标明确性等特点,在我国迅速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微”热潮,拉开了“微”时代的序幕。近些年以“微”字开头的技术、软件、电影、通讯等充斥人们的生活与思想,“微”对人们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于是,微课也应运而生。

1 高校开展微课教学的意义

微课程为传统课堂提供一个知识挖掘的框架和平台,在短时间内提炼出核心概念,提高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针对性,有效的节约了学习时间。但是这种微课模式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课程,面对复杂概念的理解仍需借助传统课程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在高校课堂中要合理运用微课,发挥课堂教学的高效性[1]。国内“微课”创始人胡铁生[2]认为,“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

1.1 布局紧凑,提高学生注意力

在传统的一节课45 min的教学模式下,真正精华的重要环节仅占课堂的三分之一,其过程基本上是由老师深入拓展讲解,因此会出现学生精神溜号、抓不住重点、自主讨论时间不足,进而出现学生纪律不佳,学生对知识失去兴趣和信心,如此恶性循环,矛盾和冲突便会愈加激烈,这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与进度。微课教学由于内容紧凑,对课程内容进行精华提炼,为学生自主讨论和消化留下大量时间,这样便会促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讨论的兴趣。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给高校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教师们完全可以利用微课的简短、精致、易于把控等特点,[3]在课件或视频中展示最重点的知识,学生在本节课堂搞不懂的问题,在讨论中或课外时间进行反复地琢磨与理解,既提升了课堂效率,又充分利用了课后时间,大幅度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

1.2 转换课堂角色,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微课实现课程内容共享,不仅让课堂成为交流、讨论、互动的平台,而且可以转变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理解不同、知识掌握不同步的学生均可灵活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微课的介入给学生提供了细分知识的学习途径,同时由于微课的精短预留了大部分讨论时间,培养了学生沟通和协调合作的能力,让小组讨论的主角真正变为学生,既可以完善课堂内容,又能增强学生组别之间的竞争力。[4]

2 微课运用合理化,实现课堂效率最大化

虽然微课作为新鲜元素的引入在高校教学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依然会存在一些问题。今天教师的备课已经由传统模式转变为电子备课方式,微课模式利于课堂布局与安排,促进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整合,但这并不能代表微课教学能够全面取代传统教学,微课形式只是对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补充和拓展,二者同时改进与运用才能发挥微课教学的最大优势。因此需要高校教师在运用微课教学时合理安排微课的内容、布局和时间,实现课堂效率最大化。

2.1 改善微课课件的内容堆积,防止阅读疲劳

由于微课是一种新的授课形式,很多高校仍然处于探索过程。在很多老师的微课制作中,常常会出现多媒体教学的课件模式,在微课课件的画面上展现的是文山文海,重点信息不突出甚至模糊,无法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掌握课程精髓,反而会产生阅读疲劳。微课的课件与视频制作应该言简意赅,重点鲜明且突出,将需要掌握的重点概念与方法用醒目、特殊的手法体现出来,这样可以给学生直观的刺激,从而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所要传递的内容。

2.2 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完善因学定教的教学模式

面对高校的微课应严格控制授课时间和把控授课对象,时间不宜过长,过长则学生注意力转移,又不能太短,过短则知识点传授不够,对象一定是以学生为主体,虽然微课课件是一样的,但是通过老师对不同学生学情的掌握,在微课的平台上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因材施教、因学定教,让学生先学后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边需要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防止产生过度利用微课和依赖微课的现象,导致学生负荷过重,过犹不及。

2.3 完善课堂之外的微课学习监控模式

由于微课的特点需要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上才能发挥最佳的效果,但是并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外完成微课学习,易造成部分认真、优秀的学生课堂效果好,而部分不能自主学习的同学越发学习差。因此要求在微课教学中通过某种形式能够有效的督促和监控学生的学习行为。这样既提高学生的自我素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又能使微课极大地发挥其价值。

3 结语

总之,微课作为新的授课模式依然处于探索之中,在实施微课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扬长避短,传统与技术相结合。开展微课教学意义重大,但要对微课进行合理运用,与传统课程相辅相成,以发挥微课的最大优势,更好的辅佐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杨坤.工程类课程的微课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4(2):53-55.

[2] 肖安庆.关于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青年教师,2013(2):42-44.

[3] 余威一.微课教学交流平台的设计与构建[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4(5).

[4] 陈智敏,吕卫娇,刘美凤.我国高校教师微课教学设计现状研究―― 对2013届年“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295个微课作品的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4(8):20-27.

上一篇:也谈实训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下一篇:谈有效备课的三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