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及技术创新模式探讨

时间:2022-07-29 09:46:33

对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及技术创新模式探讨

摘 要:智能交通系统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我国智慧城市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将给智能交通产业带来广阔发展空间,本文就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合理分析,对其技术创新模式进行探讨,以促进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快速向着国际水平发展。

关键词:智能交通产业;技术创新;创新模式;探讨

0 前言

智能交通系统是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进入90年代快速发展应用。智能交通系统(ITS)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高新技术集成产业,具有涉及面广、产业带动性强、技术集成、资本密集、产权复杂等特征。能够更为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缓解交通拥堵、降低交通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是未来交通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智能交通对我国未来交通经济产业发展繁荣,为促进增长、增加就业、满足人民生活需求发挥更大的作用。以智能技术带动交通产业的发展成为一条必经的道路,不仅是因为人们需要吸收现代交通的优良之处,而且用智能交通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将越来越有说服力。要想发展,要想交通产业创新、借助智能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1 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研究起步较晚,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与国际上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接轨,并通过召开国际性研讨会、成立试验室和研究中心等方式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不断提高国内ITS技术研究水平。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投入将达到上千亿元,智能交通产业迎来高速发展的机会。

2 制约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2.1 技术成本高

智能交通产业顺势迅速发展,市场正在不断扩容,发展的同时给各类相关智能交通系统集成商、软硬件提供商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不断壮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个问题,核心技术、专利受限于外国厂商,比如智能控制的核心芯片-CPU,通信模块等。为了智能交通产品相关生产厂商的发展,不得不花费高额的费用购买芯片、通信模块,甚至出现高额的专利费用、技术转让费的现象。一方面智能交通产业也需要创新发展,这导致前端创新开发的从业人员稀缺,厂商成本也就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因为智能交通系统相关的集成、交通大数据处理及服务、车联网、基于移动互联的智能交通应用服务等产品的研发周期长、淘汰快。

2.2 智能交通企业战略不明

一些企业甚至是部分龙头企业依靠传统的交通产业起家,经营模式过于传统,尽管工厂面积大,但其实质还是代工生产的模式,并且以企业生产-出售经营模式在延续,企业管理出现瓶颈,更多的是延续传统的理念,缺乏专业管理理念。

2.3 智能交通企业品牌意识薄弱

目前,全国现有交通信息企业数百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几十家,主要分布在深圳、广州、佛山、惠州、东莞、珠海等珠三角城市。据统计,广东卫星导航产业的比重和企业的数量占全国的50%以上,目前在市场上能看见的GPS导航产品品牌有上百种,但60%为不知名的小企业生产,并没有发展自己的品牌,他们作为一些大品牌商家的代加工车间,利润薄,小微交通产品生产企业发展中这种“作坊零散,各自为战,贴牌生产”的局面着实尴尬。智能交通产品生产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缺少拥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品牌,这是近几年一直限制产业规模与品质不断提升的短板。因此,从代工制作向产品设计研发转型,推动智能交通企业品牌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3 对发展智能交通产业技术模式创新的建议

3.1 降低技术成本

利用智能交通相关产品生产商的影响力,首先加强与同行业之间的联络协调,积极寻求技术合作渠道,优势互补,成立联合智能交通技术研发中心,对原有开发的技术进行巩固与改善,同时要联系具有高资质、高权威的技术研发团队,通过合法有效的途径把更多尖端、符合市场要求的产品引进智能交通产业市场,以此保证智能交通产品的技术储备充足。另外可以依托于国有大型企业确保专利与智能芯片核心费用处于较低水平;再者就是对技术研发中心加大资金投入,以保证同类智能交通技术、智能交通产品能与国外产品竞争。

3.2 重视技术创新,完善经营战略

一方面企业需要引进具有掌握前沿技术的团队和先进管理理念的管理人,用前沿技术产品开发和新型经营理念对企业经营战略进行整合改善。另一方面可以鼓励智能交通企业组建战略联盟,推进智能交通上下游关联产业的技术资源整合,完善产业链规模。同时,要改变代工生产的企业模式,不仅仅关注生产环节,更要重视技术创新,将高新技术的含量作为产品优良的标志。引导智能交通相关企业创新营销模式,在传统的销售模式基础上组建营销联盟、开办全国连锁店、电子商务等新型经营销售模式。

3.3 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技术摆脱“山寨”

以GPS导航产品为例,GPS导航产品因拥有车载、手机、地图等功能被消费者所青睐,所以购买者更注重产品功能的多样性、实用性、便利性。作为企业首先自身要提高品牌建设意识,在提高产品品质的基础上研发创新型产品,构建GPS多功能导航的层级,以“多功能,实用,更新快”的产品理念并借鉴国外优秀智能交通设备或产品的设计,形成自成一家的风格。提高企业的研发实力,以优秀产品理念带动消费,推动企业品牌影响力建设。政府、智能交通行业协会也要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全国各种大型博览会、展销会、智能交通技术研讨会及网上交易会。另外,也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根据各国异域文化元素研发出易受异域消费者偏好的产品,推动品牌走向国际市场。

广东省作为中国制造业中心的大省,给人的印象常常是粗放型、低水平的大工厂。智能交通产品将近90%的企业缺乏原创设计,基本以山寨版出现在市场上,始终无法摆脱内在低附加值、外延数量扩张的传统路径依赖。目前,这些企业正在建设的智能交通技术创新平台,以协同创新、转型升级为理念,以企业集聚、产业集群为依托,以公共平台建设为基础,以品牌创新及产业创新为目标,驱动从“山寨工厂”走向“创新中心”,不断通过提高产业影响力和辐射效应来提升整体区域的综合竞争力,推动区域内技术、金融、信息、人力资源等各类资源的集聚程度。

4 结论

智能交通系统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我国智能交通经过多年发展,在标准制定、技术方法研究、产品研发、系统建设等方面已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整体发展水平仍相对落后。智能交通技术创新研究及产业化在我国方兴未艾,日益加剧的交通拥堵问题将助推智能交通的快速发展,智慧城市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也将会给智能交通产业带来广阔空间。未来智能交通系统产业化发展趋势远不止本文所提到的几点,紧密结合我国交通特点,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将是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上一篇:浅谈革命历史纪念馆文物保护与开发管理 下一篇:浅谈公安教育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