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镇小学教师职业责任感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07-29 06:52:13

浅谈乡镇小学教师职业责任感现状与对策

长期以来,乡镇小学教育发展一直都是缓慢的,求稳但不求质。在追求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形势下,我认为提高学校的办学效能,提升社会、家长对学校的高度评价和信任,充分调动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当前促进学校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调动乡镇小学教师职业责任感的必要性

(一)乡镇小学教师责任感现状

教师职业是最具压力的职业之一,如果教师的职业压力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会直接导致产生职业倦怠。直至90年代中期以来,倦怠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领域的突出问题,职业倦怠已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学质量及教师队伍的稳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教师具有很强的自尊心,这是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素来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著称,作为教师总是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很少看到教师的不良表现。然而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农村教师总是或多或少的受到伤害,如家长的伤害,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子女要求很高,当发现自己的子女学习成绩下降时,总是说:“我的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了,我们以前成绩很好的,现在不知怎么回事?”这话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教师的教学水平低下,这无形之中伤害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领导的伤害,有些学校领导自身水平低下,处事方式简单,遇到对教学不利的事情总是当众训责教师,不给教师下台的机会;有些同事之间不团结,关系紧张,明争暗斗;有些是学校领导没有很好地照顾到教师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在这些情况下,教师对教学失去了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工作热情,课堂教学缺乏创新精神,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一概不管,管理学生也是流于形式,教师没有民主参与学校管理,学校事务校长一人说了算,很少有民主交流,所有这些都教师职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这对学校的发展,对学生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都是极不利的。

(二)为了提高教师的职业责任感,有必要分析责任感缺失产生的原因:

1.社会评价不公

教师的工作是一种精细的、长期的、紧张的,并带有创造性的精神劳动,需教师呕心沥血地去追求。教育形式是个体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种工作方式,本身就易形成孤独、怪癖和精神的抑郁,加之乡镇小学教师与城里教师工作环境存在差异。从工作量上看,城内小学教师教单科,周课时约在10节,而农村小学教师都在13节以上、且要备几门课。农村小学和城市的教师一样承受着很大压力,一样的付出,然而他们的工作环境,受重视的程度却大不一样。社会上往往认为:农村小学教师“素质水平低、“工作量不大”、“照看孩子的”。因此,农村小学教师产生了失落感、不平衡感,因此抱着“过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得过且过的态度,严重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

2.工作要求高与自身水平低的不平衡

大部分人认为教师就是“全能”的人,要能唱会跳、能说会道、能写会画、更应是能工巧匠。众人的“期望”使教师们疲惫不堪、穷于应付,教师们对工作有诸多的抱怨和不满。教师不仅要能“看住”孩子,更要能“教育”孩子;除了要“安全第一又要“授道解业”、“改革创新”;既要“管好孩子”,还要与大人们“友好沟通”;不仅仅要“跟得上时代”,还要“不断进步”……有些年龄大的农村小学老师,将年复一年的教育教学看成是简单机械重复工作,将鲜活的富有生命的个体看成是毫无个性的产品,仅靠“传统工艺” 以不变应万变,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当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行,新课程改革打破了教师业已娴熟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创新。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适应新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农村的小学老师,面对新的改革,他们常常在教学工作中感到力不从心,也难以获得成功的体验。如果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就会导致这部分教师产生消极的情绪,并最终失去工作的热情与激情,对工作中的一切都报以无所谓的态度,对所有事情都是轻描淡写,例行公事,完全丧失了工作热情与活力。

3.领导赏识程度的不平衡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领导的赏识”是重要的激励因素和手段。对于每个教师来说,它意味着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自己获得发展机会的多少,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和获得成功,工作成绩是否得到认可等等,而这些,都会直接影响着老师对工作的积极性。但有的领导把最重、最累的活留给一些教师做,可“评先评优”时却从不考虑他们,学校领导不关心、体谅下属;不能对老师平等对待,极大地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由于上述原因,导致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激情,不求上进,得过且过,满足于现状,缺乏进取意识,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实际工作中,有不少教师在工作中却不愿当一个”好士兵”,有”抱残守旧”的思想,认为教师职业很难有大的作为,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工资一样多,这样势必会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发挥,时间一长,必将产生职业倦怠。

4.工作环境的不适,加剧了职业倦怠

首先,相对于城市学校而言,乡镇学校教学设施还很落后,多数学校还维持着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上课的现状,这在专业角度上,给教师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不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在生活上,由于学校办公经费投入不到位,教师们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有的学校教师办公室连开水、风扇等最基本的必需品都没有,这必然会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情绪。其次,由于人际关系复杂,学校用人机制不健全,导致有些学校管理水平低下。有的人连做一个教师都不称职,但却靠着某种关系当着校长甚至于更高的职务,可以想象他们会把学校管理得怎么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往往对学校管理工作表现出失望和无助,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另外,由于权力失衡以及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在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评先晋级考核等环,节中,存在着人为的不公平因素,个别水平高有能力的教师往往因此而受挫,工作积极性受到压抑,时间一长,职业倦怠必然产生。而且这一现象会产生连锁反应,出现极大的负面效应。

二、提高乡镇小学教师职业责任感的策略

如何提高乡镇小学教师职业责任感,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呢?在学校管理的实践和研究中,我们逐渐发现:学校工作的关键是管理,管理工作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责任感,而调动教师责任感则需要改革教师管理模式,变程序化、事务型的管理为人性化的管理,为教师构建健康、和谐、合理的发展环境。

(一)注重和提倡教师自我教育,主动学习

好教师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造就出来的。作为一名乡镇小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我们经常看到:那些专业知识储备充足,教育教学技能娴熟的教师,总能从容面对各种工作任务而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处理各种难题,显得轻松愉快。读书多,学养厚,才能适应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否则,正是教师自个儿动了自己的"奶酪"(岗位、评优、晋级)。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机会让教师们多出去学习,交流经验,大胆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同时,要鼓励教师自学,包括对教育方针政策以及教育教学知识、技能等各方面,要使终身学习的思想深入教师之心。

(二)建立科学的奖惩激励机制

教师评价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教师素质评价机制以学生成绩为唯一标准:学生成绩的高低是岗位、评优、晋级、福利等的标准。这样,就把我们的教育引入应试教育的误区之中,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更重要的是扼杀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要根据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来评价教师的教育质量,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师素质的提高状况,给予鼓励与表扬,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手段评价教师,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引导教师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物质奖励,精神奖励两者对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来说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既要注重满足于教师的物质需要,又要积极满足于教师的精神需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各项工作都纳入年终的考核,对那些工作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扎实工作的教师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把工作表现、教学能力、教学质量与评优选模、入党、提干挂钩,使之精神上得到安慰和满足,从而激发出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多采用激励方法,特别是精神方面的激励,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精神鼓励可以是授予荣誉称号,也可以是宣传栏、校园公示等形式宣传事迹;物质奖励可以在绩效工资发放上予以倾斜,也可以优先安排学习培训等。同时,对工作热情不高、工作成绩不明显的教师也要按规章制度给予相应处罚。只有做到奖惩分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

(三)善于运用需求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需求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人的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源于他的需要,需求也是人的个性积极性的动力系统。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它分为:生理、安全、社会、尊重、自我实现五种需求。他认为,人在某一时期往往有一种需求占主导地位,这一理论启示我们,要善于抓住教师的主导需求,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充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职业是神圣高尚的,因此教师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希望得到领导的认可,希望得到社会和同事及家长的信任和正确评价,希望得到荣誉;并对成就有强烈的需求。

(四)以身作则、真心实意为教师着想

教师责任感的提高与学校管理者的领导艺术有着直接的联系。作为学校管理者,就如一列火车的火车头,带动整列火车前进,这需要领导者宽宏大量、以身作则,并真心实意替教师着想。在学校管理中,不论什么情况形成的思想疙瘩或积怨,领导者要善于用宽容去化解消除,做到以德报怨、得饶人处且饶人,而对自己却要有错必纠。对各种意见要认真辨析:正确之言,虚心接受;不妥之言,解释疏导;逆耳之言,听而不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时,在工作任务的布置、落实上,要注意考虑到教师的心态,尤其要善于设身处地为教师着想。自己不妨在布置、检查工作时转换自己的角度:假如我是教师,我如何看待?这样,就会改变许多粗暴生硬的操作方式,就会多为教师思考,就更能体会到教师的甘苦。如此以来,就会让教师感到领导是良师,是冬天里的一把火,从而拉近了领导与教师的距离,也就会为教师构建健康、和谐、合理的发展环境

(五)丰富业余生活,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发展

乡镇小学教师文化生活比较单调,乏味,作为学校领导应该多关心他们,为教师提供交流的机会,缓解因工作的负荷带来的心理压力,释放累积的消极情绪,同时对教师要多给予鼓励,看到他们的每一次的进步,让他们感到温暖和支持,产生归属感,愉悦感、形成积极乐观的态度,在这种和谐的、优美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在一线的农村小学教师可以释放自己工作中的压力,保持心理平衡,有效地抑制职业倦怠的产生。在学校管理中,要注意强调身心健康的调节。要科学地调整工作安排,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诸如设立教工娱乐部,组织教工进行各种有利于身心、智力发展的竞赛等,以调整教师的身心,从而激发其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说:世界上最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有能力的人,而是最负责的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最负责的人。由此可见,责任在事业中是多么的重要。

【作者单位:沭阳县韩山中心小学 江苏】

上一篇:教师回应幼儿游戏行为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下一篇:幼儿教育中如何利用传统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