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中华第一茶楼

时间:2022-07-29 05:50:41

矗立在城隍庙后荷花池中的湖心亭,为老城隍庙最任胜景。湖心亭,顾名思义,建在一池碧水之中,与九曲桥相连,亭下池内,鱼影可鉴,天生有一种诗情雅趣。湖心亭茶楼天天顾客盈门,尤其是外国游客日渐增多。

湖心亭翼然而立在水中央,有九曲桥可以通达。九曲桥,实有16个弯曲,且每个弯曲的角度大小不一。九曲桥如今的桥面为花岗石板,每一弯曲处一块石板上均雕刻一朵季节性花朵,如正月水仙、二月杏花、三月桃花……直到十二月腊梅;并在九曲桥头尾的两块石板上各雕刻一朵荷花。在湖心亭门前的一段桥面,中间雕刻一朵荷花,四角则分别雕刻彩云。在九曲桥栏杆两边安装了总长480米的霓虹灯,荷花池内还装了喷泉。池中汉白玉的荷花仙女雕塑亭亭玉立,含笑迎候来客。

湖心亭整幢建筑为全木结构,月-不用一根铁钉,木材连接处全用竹楔铆住,二百余年来没有重建过。大门上方高悬着书法家蒋凤仪先生题写的“湖心亭”三字匾额,飞檐上挂着的明黄镶绿的茶字旗迎风招展。踏人茶楼,迎面青水石墙上挂着的一帧帧红木镂花镜框里是湖心亭变迁的旧照片以及海内外名人在湖心亭品茗的照片,镜框上方一块长长的横匾上书:“这里凝聚着数百年的历史……”。一边墙上的红木镜框里镶嵌着当年留下的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清朝文渊阁大理寺卿、上海人陆锡熊撰写的《湖心亭碑记》,碑文中记有“八窗洞辟,循桄俯临然后鱼鸟之出没,烟云竹树之暗霭,而茜丽无不尽于四瞩,因名之曰湖心亭。而砻古请识岁月。夫以数亩之园,一泓之池,视钱塘之西湖曾不足比拟百一。”可见当时荷花池胜景了。梁间镜框里则是“湖心亭小记”。所有这些一目了然地把这座百年茶楼的古往今来形象地展示给了消费者。

走进茶楼,便有一股古朴文雅的气息扑面而来。临窗排列着一色红木靠椅茶几。居中,放置着大理石桌面的红木圆桌和扇形的红木凳子以及精致的画屏,壁间陈设古雅字画,宫灯高悬、铜盂低置,使人仿佛置身于当年豫园。暗红色墙壁、窗框、木地板和柱子,在阳光下显得凝重典雅。临荷花池的窗边座位并不宽敞,有些是窄窄的小几,嵌在一个突出的窗格中,最宜两个人相对而坐。

能容纳200余人品茶的湖心亭茶楼实行的是错位经营,其底楼供应中档茶,特别适宜白天来豫园商城的游客品茗、小憩。一楼进门东侧,有一扇穹形月洞门,穿过去,见一边挂着一块牌子,上书“湖心亭,茶道教室,演示茶艺之法,讲习品茗之道。”教室一隅的竹帘上高挂着用树根雕成的一个大大的行草体“茶”字,古意盎然。迎面壁间挂着的一幅竹匾上,刻着“香茶多逸趣,琴艺尽幽清。”四周的博古架上摆放着各式紫砂壶和青花瓷杯等,玻璃器皿内是各种名茶,中间摆着三张红木八仙桌。客人只须出40元茶资,就町以进这个小间听一堂简单的茶艺讲座。茶艺师会详细向客人演示讲解他所挑选的茶叶的冲泡和品尝方法。

在一楼至二楼的楼梯间的黑色大理石墙上挂着的红木镜框里是一横一竖两张碑拓,上面记有清朝年间重修湖心亭的人士名录。一边的墙上挂着一幅立轴,上面是茶叶界诗人邬梦兆创作的、书法家曹文仲手书的祝贺湖心亭150周年华诞的一首七律。从有点陡峭的朱漆栏杆,拾级登上二楼,楼上的格局与楼下差不多,精致的画栋雕梁间处处悬挂着名人书画和海内外贵宾在此品茗的照片。凭窗环眺四周,绿波廊、松运楼、南翔小笼、湖滨楼、豫园绮藻堂尽收眼底。低头看,碧波中金鱼嬉水,夏日满池荷花,清香袭人,一杯香茗在手,思古悠情随缕缕茶香萦绕心头,正如清木《沪城岁时衢歌》中的一首诗所吟:“潋滟湖光碧印宵,莲池夏气豫园消。一奁波净茎绿摇,夹道穿过九曲桥。”如今,湖心亭既是接待国宾的场所,又是海内外知名人士品茗、赏景、会友云集之地。

风风雨雨百年沧桑

湖心亭原系明代嘉靖年间由四川布政司潘允端所构筑,是其私家园林豫同内景的一个重要景点,名曰凫佚亭。据豫园主人潘允端所撰的《豫园记》载:“池心有岛横峙,有亭曰凫佚;岛之阳峰峦错垒,竹树蔽亏,则南山也。”说的是,明代豫园的荷花池中筑有一小岛,小岛上建有一名“凫佚”的亭子:可见,当年豫园荷花池中的亭子,不是今日的湖心亭。

另据《上海研究资料》记载:时至清代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潘氏子孙已见势微,豫园也早已荒废。遂由阖邑人士集资购得,经过历时20余年修复,归入城隍庙开辟为西园。”豫园中原有的一些精舍分别作为钱业、糖业、豆米业、铜锡业、酒馆业、布业、打铁业等行业公所,成为这些商界人士聚会议事的场所。原豫园荷花池、人工岛及湖心亭等由当时经营青蓝布的祝韫辉、张辅臣等20多位布商集资购得,他们拆除池中的小岛、假山、亭子,重建了高二层的六角亭台,名曰湖心亭,并添筑了石柱、石墚、木栏杆的九曲桥,连接南北两岸及湖心亭,以方便进出,并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竣工,这就是延续至今的湖心亭、九曲桥的格局,至今已有221年的历史了。

重建后的湖心亭一开始作为上海青蓝布同业公所驻地,是公所办公与青蓝布业商人聚会议事之场所,并规定医卜星相不准入内,也不许茶坊酒肆所用。其池叫做绿波池,当年,青蓝布业公所出资在池中种植了万株红莲,每年夏天,池内红莲盛开,面面皆花,花香扑鼻,绛霞眩目。当年留下的《西园记》有这样一段:“……湖心有亭,渺然浮水上,东西筑石梁九曲,以达于岸。亭外远近值芙蕖万柄,花时望之,灿若云锦,凭栏延赏,则飞香扑鼻,鲜色袭衣,虽夏月盛暑,洒然沁人心脾。”清人萧承萼也有诗曰:“水心亭子夕阳红,九曲栏杆宛转通。小座忽惊帘自卷,晚凉刚动藕花风。”可见当年湖上美景。当年池水直通黄浦江,水质很好。平时,进香的善男信女又将庙市上购得的金钱龟、红鲤鱼放生于池中,故又名放生池。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5月11日,英军攻占上海城,英军司令部设于城隍庙内,士兵驻扎在湖心亭。英军因庙内无澡堂,便强横地将九曲桥下湖里的红莲连根砍断,跳下湖里游泳洗澡。这一野蛮行为惹恼了县城居民,就在湖里投进大量乌龟,将洗澡的英兵咬得哇哇乱叫,抱头鼠窜。英兵撤退后,湖里再植红莲,却不开花,就改种荷花。

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不久,机织“洋布”大量拥入上海,素有“衣被天下”的上海手工业生产的布匹难以与之抗争,手织布市场逐渐萎缩。上海小刀会武装占据上海城后,棉布出口停顿了一年半之久。大受影响的青蓝布行业慢慢衰落。清咸丰五年(1855年),青蓝布业将湖心亭出售,由购得业主用来开设茶馆,命名为也是轩茶楼,为上海滩最早的茶楼。湖心亭遂成为商人洽谈生意和游客品茗、会友的场所。

清宣统年间,茶室主人因亏空,遂于1910年将茶室出让给刘存厚(慎康),继续开设茶楼,并改名为“宛在轩茶楼”,寓意湖心亭宛如在画中。刘存厚在经营上很有一套办法,他对茶楼所雇佣的一班伙计,立下规矩:规定有客人来,不管生客还是熟客,一律要热情相待,冲茶递毛

巾要勤快利索,并不准收取茶客的小费。如有谁违反规矩,就马上卷铺盖走路。当时,湖心亭分内外厅,内厅茶比外厅贵,楼上则是雅座,每日上午还有一班自愿结合的音乐爱好者吹奏民族乐器,供茶客欣赏。其堂口布置得非常雅致,中间红木桌凳,靠窗是红木靠背椅,四壁悬挂名人字画,使飞檐翘角的湖心亭古建筑显得更加古朴典雅,吸引了一批批文人雅士前往品茗、小憩,不少外国人也喜欢前往品茗。当时还有一群本地道士是常茶客,借此地作为承接道场佛事的茶会。湖心亭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清新、高雅、脱俗的品位,很快成为沪上最高档的茶楼。

昔日城隍庙内的茶馆

至清同治、光绪年间,城隍庙市场已初具规模,作为休闲场所之一的茶馆盛极一时,在城隍庙5.3公顷的土地上,就有湖心亭、春风得意楼、桂花厅、四美轩、乐圃阆、松鹤楼、凤泉轩、安乐居、鹤汀、群玉楼、船舫厅、凝晖阁、红舫得月楼、第一楼等14家驰名沪上的茶室,组成了城隍庙饶有特色的茶市风光。

当年城隍庙内的茶室除供应茶水外,还供应水烟,庙内著名的茶室都有先生说书(评弹),柴行厅、群玉楼、春风得意楼、四美轩等茶楼是当年上海滩极负盛名的书场,任何一位评弹演员要想成为沪上的名角,都必须在柴行厅登台亮相,如果在柴行厅演出成功,便能在评弹界走红。因而城隍庙的书场,自然成为评弹艺术交流的中心。

城隍庙内的茶室也是上海最早的商业交易活动场所。清同治八年(1870年)正月,上海知县叶廷眷《告示》称:在罗神殿旁茶室里,男女混杂在一起吃茶谈珠宝生意,有渎神明,之极,要严厉惩处。这是上海第一个茶室专业交易市场,至光绪年间,前、后四美轩分别形成古玩与翡翠交易市场。

湖心亭的茶客很多是爱喝早茶的,他们常常一大清早就来到湖心亭临窗而坐,在品茗的同时,可饱览豫园秀色。当年湖心亭茶楼的楼上楼下,都有内堂、外堂的区分,价格也不一样。楼上的内堂供应每位客人一壶茶,外堂和楼下一样,可以两人合用一壶,楼上为雅座,取资不分内外堂,一律为上午70文,下午120文。而城隍庙其他茶馆,上好的龙井茶,每壶售价仅五十余文,茶质差些的,不过三四十文一壶。湖心亭茶楼的茶质在当时就算是贵的,在湖心亭喝茶品茗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

湖心亭茶楼的茶客里,颇多文人雅士,他们常常一壶在手,彼此酬唱应和,吟诗作画,日久天长,湖心亭渐渐成为老城厢内最有雅趣的茶楼。以《海上繁华梦》著称于世的清末民初上海著名作家笔名为“海上漱石生”的孙玉声家居南市,离城隍庙不远。他经常去湖心亭憩息品茗。当年大世界的创办者黄楚九也最喜欢邀约几个朋友到湖心亭临窗而坐边品茶边赏景,一起说古论今,谈文作诗,商酌事宜。

民国十三年(1924年),城隍庙大殿毁于一场大火,并波及九曲桥木栏杆,当时的邑庙董事会重建大殿时,将原先石木结构的九曲桥改建为钢筋水泥结构。茶楼业主刘存厚利用这一契机,在湖心亭后加建了一座方形茶屋,后来又加建了楼上的两翼小楼,也是飞檐翘角,黛瓦粉墙,与原来的湖心亭混为一体,使茶楼上下增加了120余平方米的面积,生意更为兴隆。

当年,还常有一批批民间江南丝竹高手汇集在老城隍庙著名茶楼一春风得意楼交流演奏技艺,自娱自乐,为茶客助兴,成为老城隍庙茶楼的特色之一。这支乐队早期称为“云雾国乐社”,后来更名为“合众乐社”。

抗日战争期间,城隍庙一带辟为难民区,后又被日军占领,城隍庙内茶室大都倒闭,湖心亭茶楼也一度停业。抗战胜利后,城隍庙市场又兴旺起来,湖心亭茶楼又茶客盈门。但大部分茶馆已没有了昔日风采,成为流氓吃讲座、殴斗、讲斤头、摆丹老、拆姘头、包讨债等的场所,一片乌烟瘴气。

新中国成立后,宛在轩茶楼由公私合营改为国营,更名为湖心亭茶楼,除此之外,尚存东楼、得意楼、乐阆圃、崇记里园、协记里园等6家茶室,得意楼一度成为旧塑料交易市场。期间,茶楼生意空前萧条,民乐队被迫停止活动,湖心亭茶楼也一度更名为“工农兵茶室”,至1972年豫园商场建立时,偌大的城隍庙内仅剩湖心亭一家茶室。

黄金荣和“元宝茶”

1982年,湖心亭茶楼按历史原样全面整修,保持飞檐花窗的三亭连体结构,室内装饰以至桌椅、器皿、茶具均按传统形式设置,竣工后的湖心亭整新如旧,依然一派古风古貌,高悬的茶旗似在招唤八方来客,成为海内外游客休憩、揽胜的绝妙佳处。

从2001年起,湖心亭茶楼自除夕之夜10时起至凌晨,特设“守岁品佛茶”茶座,专门供应佛教圣地九华山寺院种植的“九华山佛茶”,由茶艺师净手上香,沏泡佛茶,与宾客共祝新年康泰,万民福寿。自初一至初五,湖心亭茶楼天天供应新年元宝茶。何谓元宝茶?元者,富也,元宝者,财也:故喝元宝茶也就是喝“头茶”,这是沪上风气之一。大年夜零点鞭炮齐鸣,到茶楼去喝“头茶”元宝茶就有“恭贺发财”、“恭贺新禧”之意。在清末民初的大年初一,人人争登湖心亭茶楼喝茶,为的是讨一口大吉大利大发财的元宝茶,这在当年就已成为一种流行的风气。据说,当年黄金荣喜喝元宝茶,在湖心亭茶楼拥有自己的专座,就在如今对着正门的中央,摆着一张红木八仙桌,两边各放一只红木太师椅。黄金荣不常来,但桌椅却长年保留着,谁也不敢去坐。而每年的大年初一,黄金荣必然会前呼后拥地前来。当他坐定后,茶博士就给他端茶上茶。黄金荣呷了一口茶后,就吩咐那些随从:“来呀,把这银元给赏了。”于是,等在门外的徒子徒孙就鱼贯而入,一个个向黄金荣三叩首拜年领赏,并成为一种惯例。因此,旧时大年初一城隍庙乞丐特别多。

如今,新年去湖心亭喝元宝茶已成为上海人的一种新的时尚。

上一篇:墓碑上刻《论语》的犹太汉学家罗逸民 下一篇:典藏民国档案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