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立案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7-29 05:27:18

浅谈立案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刑事立案监督是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侦查机关的刑事立案活动实行的监督,是修改后《刑事诉讼法》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的刑事诉讼监督职能,它既反映了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也体现了现代民主法治的最高追求。从实践来看,检察机关履行这一职能,对于减少和遏制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等执法不严的问题具有重大作用,也是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然而,从近两年来我院办理的立案监督案件情况看,立案监督工作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办理立案监督案件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案件线索来源少,阻碍了监督工作的开展。实践中,我们获取立案监督线索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审查公安机关案卷材料发现;二是被害人向我院的控申部门控告和申诉。而通过被害人或当事人的控告与申诉这一途径,由于我们并不掌握发案的第一手资料,对公安机关的立案活动缺乏知晓权,不能掌握公安机关的立案情况,再加上多数被害人法治意识的欠缺,只知道向公安机关报案,在公安机关不受理,自己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时,根本不知其享有向检察机关控告的权利,所以,依靠这种途径获取监督的线索也不够通畅。因此,立案监督案件线索来源少,信息渠道不畅通,成为当前制约立案监督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

2. 公安机关执法不严格,影响监督效果。 由于近年来,公安机关把检察机关开展的立案监督工作也作为执法责任考核的内容之一,因此对于检察机关立案监督的案件,当检察机关发出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后,公安机关则变通手法,将立案日期提前。有时对立案后的案件侦破不积极,消极应付,甚至采取拖延的办法对抗。表面上看是作出了立案决定,而实质上不进行侦查,把案件挂起来,造成案件久拖不决,使公民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

3. 检察机关内部机构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到位。《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372条和373条规定,检察机关的立案监督职能分别由侦查监督部门和控告申诉部门行使,实践中容易混淆二者的监督界限,造成部门之间在协调与确定管辖上消耗成本,影响监督的质量和效果。由于没有设立专门的立案监督部门和专门办理立案监督案件的人员,因此对于没有进入诉讼程序且被害人没有提出控告的案件,不能有效行使立案监督权。有时即使发现应立不立的案件,通常也是启动立案监督程序,督促公安机关立案了事。而对于公安机关立案后的立而不侦、久侦不结的情形却缺乏跟踪监督,客观上也使得立案监督流于形式。

二、解决对策

1. 采取多种措施,拓宽线索渠道。一是要加强立案监督工作的宣传。结合检务公开,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立案监督职能,使有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熟悉和了解,从而懂得如何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做到告状有门,鼓励群众大胆检举、控告,扩大立案监督线索来源。特别是在侦查机关受理报案场所应该张贴有关立案监督的法律规定,并要求侦查人员在向当事人宣布不予立案的时候,告知其有向检察机关申诉的权利,使侦查机关的立案活动纳入检察机关的监督之下。二是要及时掌握公安机关发案、受案、立案情况。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办案人要经常深入公安机关,定期查阅其发案、立案登记,审查其立案活动是否合法,所作立案或不立案决定是否正确,有无不破不立、以罚代刑、以教(劳教)代刑、等情况。对公安机关作出行政处罚的一些重点案件也应定期予以审查。针对某些疑难复杂的发案情形,检察机关应当主动与侦查机关加强交流、探讨,该立案的及时立案侦查,防止疑而不决。三是要加强与本院控申、、自侦等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并要求这些部门一旦发现属于立案监督范围内的线索及时与侦监部门联系,以便及时掌握,及时作出反应。同样,也应加强与法院、司法局、工商、税务等部门的联系,形成外单位移送立案监督线索的网络,拓展立案监督案件的线索,履行好法律监督的职责。四是要善于从新闻热点中挖掘案件线索。关注报刊、杂志、电台、电视等新闻媒体或一些单位(如纪检、工商、税务)的有关信息。如果发现有价值的线索就及时介入调查。这是一个比较广泛的信息源,值得检察机关从中挖掘立案监督的线索。

2. 加大跟踪监督工作力度。一是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度,了解立案监督案件受案时间、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时间、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理由及立案时间、案由、强制措施情况,诉讼各阶段情况、处理结果等。在此基础上,分析原因,该侦查的应及时督促公安机关侦查,侦查后认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该撤案的建议公案机关撤案。二是对公安机关立而不侦、久拖不决的情况,可以通过发检察建议书建议公安机关侦查,或通过上级公安机关进行督促,或通过区人大常委会进行监督,多管齐下,督促公安机关对尚未侦查的立案监督案件进行侦查,并落实专人继续跟踪了解公安机关开展侦查活动的情况,适时提出引导侦查取证建议。对重大疑难案件,检察机关应适当介入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三是注意审查了解公安机关是否存在立而不侦、久侦不结的现象,跟踪监督其何时报捕,是否移送,移送后及时向公诉部门了解案件进展情况,直至法院判决情况。

3. 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完善监督机制。在不违背立法本意的情况下,赋予检察机关三项权力。(1)知情权。明确规定公安机关应定期向检察机关通报立案监督案件的侦查进展情况,检察机关也有权向负责案件侦查的公安人员了解侦查进展情况并调阅有关案卷和材料。(2)参与侦查权。明确规定检察机关对自己监督立案的案件,特别是重特大案件,有权参与案件侦查,公安机关应当配合;对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在通知公安机关立案的同时可以建议公安机关对其实施拘留或提请逮捕,如果建议不被采纳,检察机关可直接决定逮捕。(3)更换侦查人员建议权。对于侦查人员消极侦查,没有认真履行职责,造成案件侦而不结或久拖不决的,检察机关可建议侦查机关更换侦查人员,并由侦查机关向检察机关作出相应说明。

4. 改革内部机制,加大监督力度。为适应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全面化、科学化、系统化的客观需要,应设立一个独立于侦查监督部门之外的立案监督机构,专门负责立案监督工作。如条件不具备,可在侦查监督部门内部成立专案组,由专人负责立案监督案件的办理。这样可以避免侦查监督因兼职造成的任务过重,精力过于分散,进而使该项工作流于形式,或侦查监督因过早介入而形成的先入为主,造成联合办案等诸多弊病的发生。独立的刑事立案监督部门尽可以在不受工作关系束缚和不负担额外压力的情况下,全身心、全方位地投入该项工作,从而保证办案力量,避免出现公安机关有案不立、有罪不究、立而不侦、久侦不结的司法不公现象,使立案监督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和谐。

(作者通讯地址:天津市河西区人民检察院,天津市 河西区 300202)

上一篇:消费者权益纠纷中利益衡量的适用 下一篇: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理解与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