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团体培训中的培训师

时间:2022-07-29 04:40:49

浅议团体培训中的培训师

摘 要:与其他各类教育活动相比,团体培训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构成了对团体培训培训师的约束因素。要很好地完成团体培训的工作,培训师必须根据团体培训的特点,提高自己的培训能力,设计自己的教育活动。

关键词:团体培训 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 培训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c)-0248-02

教育,《现代汉语词典》给定的义项之一,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主要是指学校对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特指学校教育,以获得学历为完成的标志;而培训,则被解释为“培养和训练(技术工人、专业干部等)”。本文不拟对教育与培训进行精准的定义,也不准备探讨教育与培训的逻辑关系,只是为了行文方便,用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来区别教育与培训;从事学历教育的教育者,文中称为教师;从事短期培训的教育者,就名之曰培训师了。

对教育活动中教师的研究,古今中外,已经有很多理论了;而对培训师的关注和研究却远远不够。虽然随着我国的社会转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终身学习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培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社会组织和个人认识,培训的支出也被从福利列支转为成本列支,但对培训师的研究的文章还不多,检索到的文章,多以技巧交流为主。究其原因,恐怕与多数培训师由教师转行而来有关,而教育和培训的相似的教学形式,使人们得出了好教师等于合格培训师的结论。

事实恰恰证明,这个结论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1 问题的提出

团体培训,特指各类社会组织,从组织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状况出发,根据组织目标,以组织成员为对象而“量身定制”的专门培训,以期提高组织成员的基本素质、专业能力和相关技能,又称组织内训。很明显,团体培训与以获得学历为目标的传统学校教育不同,与培训界所说的以一般社会公众为对象的公开课也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说,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就属于团体培训。

教育研究者曾经提出过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概念。这里借用这两种“对立”概念的表述,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以提高首都职工素质为基本出发点,从课程设计、课程推广,到课程讲授、课程考核,凸显“素质教育”,几乎没有预设任何应试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真正体现了教育的本质,为职工“准备从事社会生活”服务。

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以中央及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为操作平台,利用电大既有的课程资源、教师资源和机构资源,很快推广到全市各个区县,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广播电视大学承担的主要任务是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目前学历教育中,应试的比重还很大,实际教育过程中的各个教育教学要素,均以学生获得学历为直接可见目标。利用学历教育的平台,完成非学历教育的任务,这种差异,对大部分习惯了学历教育的教师,提出了十分艰巨的任务。实践中,担任职工素质教育工程课程的教师,只有完成了从教师到培训师的转型,才能在授课中,达到为职工“准备从事社会生活”服务的目标。

2 学历教育与团体培训的区别

2.1 目标不同

学历教育的目标是完成受教育者的职业准备与社会准备,重视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强调观念的导入,知识的掌握,科学思想方法的培养,是受教育者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团体培训虽然也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为最终目标,但大多以提高组织成员的某一方面的能力为培训当期目标,强调技能的获取。即便是提高综合素质,也更多地表现为“寓教育于教学之中”。

2.2 完成周期不同

学历教育完成的时间长,教师与学生可以充分的磨合,这种磨合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有很大的意义,为教师调整教育教学方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团体培训多是一过性的,周期短,见效快,培训师很少调整的余地。要求培训师需要在短时间内与学员达成共识,磨合成功。一旦失误,很难有挽回的机会。

2.3 内容范围不同

学历教育既然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内容自然包括基础知识(义务教育)和专业知识(高等教育)。

团体培训的范围就广泛得多。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建立的职工素质教育体系中,涵盖了通用能力培训,岗位培训,主题教育,重点群体培训,职工文化素养提升等专题,各专题都包括了大量短期培训课程,几乎覆盖了涉及职工素质的所有方面。

2.4 知识结构不同

学历教育要提供一门课程的相对完整的理论框架,合乎逻辑的知识链条,还要考虑到本专业不同课程在专业体系内的地位与作用。教学过程中,要介绍课程的一般理论,“四平八稳”,中规中矩。

团体培训要求突出能力要素,对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的关注程度相对低一些。教学主要内容不是一般理论,而是充满了个性化与针对性的活生生的内容。

2.5 教学形式不同

目前学历教育仍然基本采用课堂教学方式,信息基本上是单向传播,教师讲,学生听。

团体培训的形式呈多样化特点,除了课堂教学,还有现场实践,情景模拟,讨论辩论等方式,尤其注重互动式参与。

2.6 教学过程中价值取向不同

学历教育中,尤其是高等学历教育中,教师应该尽量价值中立,提供充分的资源,引导学生理性地从材料中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考水平,树立科学思想方法。

团体培训中的培训师则更需化身为教练,成为某种程度上“真理的化身”,将相关技能技巧传授给学生。

2.7 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同

目前的学历教育中,义务教育本质上属于强制性教育,学生的同质性比较高,国家依靠法律法规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约束;高等教育虽属自觉性教育,学生的异质性增加,不同学生的学习愿望、学习能力、学习条件差异开始出现并渐渐加大,但即便如此,由于学生年龄相差不大,阅历大多类似,目的相对趋同。

团体培训,属于半强制的学习,以组织成员为服务对象,学生学习目的多元化表现得十分充分。调查证明,即使是听同一门课,也有不同的目标,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上级安排、听课休闲,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上一篇:泰州市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下一篇:成人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