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乎人文 化成天下

时间:2022-07-29 01:43:19

观乎人文 化成天下

摘 要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进行人文教育?本文从“生存:人文关怀的起点;反省:人文关怀的亮点;交际:人文关怀的落脚点”三大方面作了探讨。

关键词 初中语文;人文教育;培养

人文教育,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人文教育讲究的是合天性、求发展。“观乎人文”的目的在于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与理解;化成天下,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观乎人文,化成天下,才能走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境界。

人文教育必须从人格形成的初期――初中教育抓起,要在“交际”“反省”“生存”上挖掘,才能真正培养出一个人的人文素养。

一、生存:人文关怀的起点

人的生存不同于一般动物,动物更多追求的是物质,现代人的生存更多是追求精神,臻于品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跳出传统教学的框子,用激情洋溢的情绪、抑扬顿挫的语调、神采飞扬的表情、满含期待的目光,荡起学生情感的涟漪,让学生在受到尊重的前提下,产生强烈的共鸣。尊重学生不仅体现在外表上,还体现在教师的灵魂上。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转换自己的角色,将学生放在首位,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人格,和学生间亦师亦友。尊重学生,教师首先要爱学生,带着爱心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学生的知音。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相互交流的过程。如:《生命生命》教学片断:(1)让学生说出对生命的理解。(2)交流珍惜生命的名言。(3)自由读“飞蛾求生”部分思考:你感悟到了什么?(4)合作学习“瓜子生长”事例,讨论:香瓜子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5)学习“心脏跳动”事例:闭上眼睛,用手摸着你的心,静静地感受一下自己的心跳。你感受到什么呢?你想说些什么?(6)作者用两个“生命”作题目,她在告诉我们什么?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要相信同学们一定不会白白浪费、糟蹋自己的生命,一定会好好珍惜生命,一定会活得光彩有力。语文是“文”与“道”的有机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创设育人环境、抓住育人时机,结合学生自身发展与语文教学规律,既强调道德的“善”,又肯定知识的“真”;既突出能力的“强”,又追求情感的“美”。在教学中要发掘文本内涵,锻铸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感受他们的高尚思想、品德、志趣、行为,达到沟通心灵,引起共鸣,发出赞叹。让学生认识世界,了解社会,思索人生,从而以作品中的光辉形象为榜样,自觉成为具有美好情操、高洁品格和崇高精神的一代新人。

二、反省:人文关怀的亮点

在语文教学中的反省,更多的是以文本为依托,进而建构属于自己的独立的精神世界,更好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素质。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与书本中的各色人群相遇的“缘分”,注入“人情”感情元素,与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对话,经常性地反省自己。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不仅有许多描绘祖国河山、歌颂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明的优秀篇章,还收入了许许多多享誉世界的名篇佳作。这些文章闪烁着古今名人的光辉思想、弘扬者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传统美德……这正是我们语文老师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远大理想、进行人文教育的良好教材。

如学习《背影》,就紧扣父亲疼爱儿子这个中心,让学生体味祸不单行下父亲的用心和艰辛,感受无微不至的舐犊情深;阅读冰心老人的《谈生命》,就让学生在深情地诵读中,感受字里行间作者对生命的体悟,启发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

初中语文课文里,有许多文章叙述和描绘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名人形象,透视着人的良好本性。因此,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们不妨紧紧抓住这些素材,渗透人文性并加于教育学生。如陶渊明,从课文中我们便知道他是一个不同流合污、闲静少言,不慕名利的人。他在贫困之中亦保持亲切超脱的人生姿态和风范,值得我们学习。读坡的词,自由豁达和乐观的天性,就会感染你,让你也有一个乐观的心。通过文学阅读,学生可以为自己建立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更好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素质。

三、交际:人文关怀的落脚点

交际更多地体现在生活上,生活是所有一切活动的归宿。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具备人文情怀,最终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生活。教学过程中,借助优秀的文本,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学生宽容的对待他人、善待生命、善待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及方向。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让他们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字数不限内容可以是“新闻点评”、“时事开讲”,也可以是“美德故事”、“经典诗词”、“小说新编”,还可以是“名人足迹”、“史海拾贝”、“心语低诉”等等。指导下每组组织一个班级语文活动如:课本剧表演赛、朗诵比赛、默写比赛、文学知识抢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更多的是一种人际的交往和能力的发展。如:《走上辩论台》教学片断:

(1)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电视中有关辩论赛的录像,让学生从中体验精彩的辩论。

(2)从“上网利弊”“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吗?”“关于克隆的争议”“禽流感,禽之过吗?”四个活动主题中选其一,让正反双方进行辩论。

在这个案例中,所选议题以文本为依托,又与目前最新H7N9型禽流感相联系,为未来营造既是科学的又是人道的社会进行探究和辩论,与学生同步共振于时代的节拍,要注意抓住学生心中的每一个体悟的脉动、每一个领悟的产生,引导学生玩味、咀嚼与延拓文本。

总之,教师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最为关键。要坚持与学生平等对话,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表现,肯定学生成绩和创造性,欣赏学生,把以“人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样,才能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创设一片绿色的天空。

上一篇:视频编码国家标准AVS解析 下一篇:浅谈网络时代图书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