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的探讨

时间:2022-07-29 12:08:54

浅谈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的探讨

【摘 要】语言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讲究语言节奏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丰富变化,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加深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更好地将教师的情感传染给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

【关键词】语文;情感;教学

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是以情感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针对小学生的情感心理发展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从而达到学生情知共进、形成健康个性、全面发展的目的的教学模式。语文情感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情感和知识、技能、方法、态度、价值观、策略等诸要素一起,都是构成语文教学统必不可少的要素,教师通过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开放的充满生机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碰撞出创造的火花,使有限的课堂生活带来无限的人生快乐和意义,实现人人成功,个个发展,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情感教学的主要途径

(一)充分挖掘语文教科书的丰富情感。翻开小学语文课本,无论是童话、寓言故事,还是诗歌、散文,其中蕴藏着的亲情、友情、爱国情、真理之情比比皆是,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因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结晶。不管是反映大千世界、人间万象、悲欢离合的社会生活,还是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大自然风光,都散发着强烈的情感魅力,语文情感教学就是要发掘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情感教育价值潜能和文化教育功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身临其境、如沐春风,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让学生体验语言文字中所积淀的中华民族的意识和情操。

(二)创设情境,入境生情。情感教育是一种艺术, 需要创造一种意境和氛围。教师应创设与课文内容协调统一的情境,引导学生激发其想象与联想, 让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 进而发展认识、陶冶心灵, 为之“动情”到“晓理”的发展过渡打下情感基础。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为了理解文章优美词句,可引导学生想象:桂林山水如诗如画,那么迷人,你们一定向往这个地方。若你们有机会投入桂林的怀抱,会做一些什么呢?学生马上展开想象,抒发了自己的情怀。这奇特的想象不仅表达了学生们的远大理想,而且更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三)以声传情,激发课堂情趣。教材的文章所蕴涵的情感基调不尽相同,或高昂,或低徊;或热烈,或沉郁;或急促,或舒缓,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教师要善于用不同声调模拟情状,还可以选班中善于表演者配合,再利用课本中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文中描述的生动场面。合理运用好审美语、幽默语、应变语、批评语、体态语。

(四)在课堂教学中深化情感教育。当代小学生在优越的物质环境中长大,是家庭的“小皇帝”,长期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情感单纯而意志脆弱,经受挫折的能力较弱,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通过语文课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如《金色的鱼钩》一文, 作者借鱼钩这个道具来歌颂主人公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在导入新课时, 首先用富有启发性、引人入胜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故事的情境: 一个小小的鱼钩, 看起来是那么微不足道, 但是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经荒无人烟的草地时, 它挽救了红军的生命。那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不正是红军精神的生动写照?教师巧妙地运用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设施由于其局限性,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而多媒体声像兼备,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使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赏心悦目的情境,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从而使学生爱学、乐学。

二、语文情感教学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一)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教师的情感对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工作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最为直接,情感教学教师是关键。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人文修养水平,把自己的语言功底打扎实,通过生动、形象、幽默,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幽默的语言还可以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语言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讲究语言节奏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丰富变化,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加深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更好地将教师的情感传染给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 。

(二)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创设轻松的教学活动氛围,使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更易为学生接受,有利于师生交流,产生共鸣。教师要让学生“亲其师,乐其教,而信其道”首先学生“亲老师”方能“信其道”,学生喜欢、崇拜某一教师才会对其讲授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培养学生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爱心,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其次,要充分信任学生,多引导,多鼓励学生自我学习,特别是讨论过程中学生思维出现障碍而中断或错误时,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三)教学实践中注重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的情感。因为学生个人的态度,情绪、心境、审美情趣甚至人生观、价值观与情感有关的人格因素等,无不影响语文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既要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教育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高尚的审美情趣,高涨的情绪,稳定的心境,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把骨肉情、友谊情、人道情等基础情感上升为爱国情、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只有激起并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学习中这种积极情绪如果被调动起来,会形成“情感动力”就会起到推动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的作用。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自己就必须有真情、动真情,把自己的真情融入到教学之中,用真情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片情感的花圃、一个情感的世界。在教学中教师若能积极主动地融入感情,对学生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浅谈作文教学中情境创设与想象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你知道手机礼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