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商品流通成本有效控制的论述

时间:2022-07-28 11:15:54

基于商品流通成本有效控制的论述

摘要:商品流通的成本目前占到了很大一部分,这部分成本最终都转嫁到了消费者头上,消费者在消费这些商品的同时,无形当中承担了巨大的流通成本。商品的复杂性决定了商品在流通过程中需要不断维护的成本的递增,尽快通过各种良好的渠道和方式解决高额的流通成本,是政府、企业、社会的共同责任。

关键词:流通成本、标准化、财务管理

Circulation of commodities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cost-effective control

Chang Beibei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102206

Summary: the cost of commodities circulation now accounts for a large part, this part of the costs ultimately passed on to consumers at the pump, consumers in the consumption of these commodities at the same time, the invisible flow of which bear a huge cost. The complexity of the commodity products in the circulation process requires constant maintenance costs increase, as soon as possible through various channels and means to solve a good high distribution costs,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social co-responsibility.

Keywords: distribution cost, standardization, financial management

2010年中国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约17.8%,比发达国家要高出一倍。每年公路罚款5亿元的数据,表面是物流业不堪承受之重,但运费的高涨最终埋单者,却是产业链终端的企业和消费者。因为这些罚款都最终分摊到企业的经营成本之中,降低了企业毛利,而企业又会想方设法地转嫁给消费者。

过去十年间,零号柴油的价格涨幅高达173.3%。任何一个环节的成本增长最终一定会转嫁到下一环节去,从零售业到物流业,再到制造业,相互传递。制造业还受制于劳动力成本增长,原材料成本增长等因素。当低成本的优势离我们越来越远,企业倒掉只是时间的问题。目前,中国制造业普遍的利润率大约在3%,经营好的企业也不过5%~6%,对于这个微利时代,每一次油价的上调,对企业都是一种考验。

一、缺少标准化解决方案

西方国家物流业发展实践证明,只有独立的第三方物流占全社会物流的50%以上,物流产业才能形成。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还只停留在某一层面或某一环节上,并没有实现从原材料供给到商品流通整个供应链的全部服务。

由于物流行业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标准化的解决方案就很难产生,标准化也成为产业链上各家企业未来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IT系统以自主开发为主。自主开发尽管能够较好地满足企业很强的个性化需求,有很好的适应性,而且可以融合企业自身的管理思想,但也存在定制开发周期长、技术难度大的问题。

由于缺少统一的标准,在谈及与客户系统的对接问题时,目前的系统对接大部分采用的是“BtoB”的方式,每个客户对应一个接口,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提供大量的接口。在双方相互协调的过程中,客户在其中占据主导角色,基本都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去改变自己的系统规则。

二、着力降低流通成本

要想降低流通成本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调查清楚流通成本高在何处,是税费太高,还是流通体系设计不合理导致中间环节过多?二是谁在与民争利,是地方政府还是某些垄断型企业?三是哪些部门涉及流通领域监管,有没有监管缺位?四是降低流通成本还有多少空间,究竟是“人治”还是“法治”?

流通成本主要高在交通成本,包括燃油费、过路过桥费以及各个地方部门自设的收费等。据悉,解决流通成本牵扯到发改委、交通运输、商务等多个部门。遗憾的是,目前各部门还未就此问题出台综合治理举措。可见,我们对于流通成本过高、流通效率低下这些问题认识不够,重视不够,造成了国内CPI连创新高,公众深受物价上涨之苦。因此,降低流通成本是控制通胀的首要任务,而要降低流通成本,则应该从约谈发改委、努力降油价和过路过桥费开始。

三、以农产品为例的流通对接方式

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6.8亿元支持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在8省市31个市县继续推进“农超对接”等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据专家调查,通过推进农超对接等工作,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比重由“十一五”初期的15%提高到20%,大中型超市生鲜农产品直供直销比重达30%。

“农超对接”开展以来取得积极成效。一是缩短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经过多级批发、多级零售,每一个环节都至少加价5%-10%。“农超对接”省去中间环节,使流通成本显著降低。北京家乐福近50%的蔬菜来自“农超对接”,从农产品基地直接采购。据调查,连锁超市通过“农超对接”采购农产品,流通成本平均降低15%左右,流通成本的降低既可以让利于民,降低了零售价格,也让利于农,提高了收购价格。农超对接”发展订单农业,双方签订长期购销协议,可有效保障农产品稳定供应,平衡产销关系,稳定农产品价格。目前,北京市物美超市通过农超对接,果蔬销售价格比农贸市场平均低20%,其中,大白菜、黄瓜、西红柿等品种蔬菜售价比农贸市场低40%左右。

四、在运输成本上进行控制

理想的运输服务系统应该是在运输距离固定的情况下,追求运输商品数量的最大化。将长距离、小批量、多品种的商品运输整合起来,统一实施调度分配,并按货物的密度分布情况和时间要求在运输过程的中间环节适当安排一些货物集散地,用以进行货运的集中、分捡、组配。实行小批量、近距离运输和大批量、长距离干线运输相结合的联合运输模式。另外注意线路优化和有效配载可以有效的降低运输成本。运输线路方面的优化也是不可小视的成本控制无素。在运输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同一物资在同一路线上的往返即对流现象的发生。同时,要防止运输迂回的出现。

另外,应尽量避免空车返回。在长距离的运输当中,回程配载可以极大的降低运输成本。如果长途货物运输回程实现有效配载,则单位商品的运输距离由往返减为单程。距离减半,成本降低为50%。

参考文献:

[1] 王曦.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D]西南财经大学, 2004 .

[2] 沈湘筠. 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D]. 大连理工大学, 2007, (03)

上一篇:物联网时代邮政电子商务的业务运作模式探析 下一篇:审计的风险与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