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蒙塔尔:瑞士最美的地方

时间:2022-07-28 10:56:42

爱蒙塔尔:瑞士最美的地方

引文 在去瑞士的飞机上,我问邻座,瑞士最美的地方是哪里,那两位瑞士人回答都是:爱蒙塔尔(EMMENTAL)!

爱蒙塔尔?那不是一种著名奶酪吗?淡黄色的“大车轮”,奶酪上散布着樱桃般的大孔……

后来遇见瑞士国家旅游局中国区主任包西蒙先生,我再向他请教,他笑道:“瑞士奶酪大多以产地命名,爱蒙塔尔是瑞士4大奶酪名乡之一,那儿的风景之美,绝对不亚干奶酪的味道!嘿嘿,你最好去看看……”

当火车驶进爱蒙塔尔的广阔草原,我开始明白了他们的意思。这是伯尔尼东面的丘陵地带,高高的雪山下,植被丰茂的小山包有着沙丘一般柔美的弧度,山形层层错落,延绵不尽,大片松林耸立在绿野上,传统的瑞士小木屋隐现其中,花斑奶牛像彩色纸片一样漂浮在草海里,叮当的牛铃声沿着铁轨洒了一路……

老牧人乌斯来火车站接我,带我去一个叫阿弗尔特恩的小镇参观奶酪厂。爱蒙塔尔是德语区,会法语的老乌斯作为牧人中难得的外语人才,被镇上安排来给我做翻译和向导――你可以想象那天的雷人场面:我的法语只会5句:您好谢谢干杯抱歉再见,他的英语大概比我的法语好十几倍。

语言如此不通,只好连比画带图画,好在说的是奶酪,听不明白可以看,看不明白可以尝。总之乌斯在奶酪厂一路指点,让我明白了奶酪制作的过程:鲜奶检测、加热、搅拌、装模、压制、翻转、浸泡,最后是熟化,送进发酵地窖2个月(那著名的樱桃大气孔,就是在这期间形成的),再放到贮藏地窖待3个月,就可以吃了。

大半个下午比比画画,我们都很头晕眼花,但乌斯大叔越是艰险越向前,接着邀请我去他家做客,还安慰我:“我儿子,英语,OK的说。”

从镇上去乌斯家的那段路,是我在瑞士见到视野最开阔的美景,银色雪山如同画在天幕上,草原的颜色出奇的丰富,鹅黄、嫩绿、小麦绿,碧绿、亮绿……还有树林的浓绿墨绿,深深浅浅,像一块块不同色调的绿色毯子拼接而成。密密点点的野花开得喧嚣无比。远足的人们像一个个彩色小点晃动在其中。不同于我们内蒙古草原的苍茫豪迈,爱蒙塔尔草原在天离地阔之中,竟是“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明媚。

我问乌斯,为什么爱蒙塔尔奶酪味道这么好,他得意地一指,“这儿风景好,空气好,草好,牛的心情就好,牛奶就好,奶酪就好!”

我们一路走一路停。有时候要等红色小火车开过去,更多的则是为牛们停下来。这儿的牧草不知都是些什么品种,特别长,柔软如丝;阳光下慢嚼细咽享受美味的奶牛们,有一种奇异的安详。但它们其实是我见过的最“八卦”的牛,只要有人走近,它们就会争先恐后跑过来围观,一副天真到憨的模样。乌斯笑:“牛和人,大家是一家子嘛!”

有一次我们停下来等着牛群过马路,忽然有两头牛在路上出恭,赶牛的牧人立刻拿了铁锹扫把来清理,乌斯也下了车上前帮忙,冲洗路面。难怪这一路的车道干净得不可思议!

经过草原上的小木屋,乌斯常常会停下来指点:这是我妻子出生的屋子……这是我父亲出生的老屋……这个是我爷爷出生的老屋……这里住着我最要好的邻居,他下棋可臭了!

乌斯和妻子、老母亲一起,住在草原深处的上椴树村,村口一棵高大的椴树是他家牧场的标志。他家的祖传木屋已经200多岁了,屋前屋后鲜花围绕。牧场养着17头牛、24头母猪和几百只小猪仔。

前几年,爱蒙塔尔一个小镇奶酪坊,在来自18个国家1793种奶酪参评的“世界奶酪大赛”获得冠军,奶酪坊主人的获奖感言给我印象深刻:“这一荣誉应该属于为我们提供优质鲜奶的众多牧场,要做好的奶酪,第一条件是有好牛奶!”

的确如此。乌斯家有130平方公顷的优质草场,给牛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美餐。他家的牛只吃草,不吃任何饲料,事实上,瑞士奶酪名区的牛都是如此。当地有相关法规:奶牛的食物必须全部为青草和干草(冬季),其牛奶做成奶酪,才有资格被打上“爱蒙塔尔瑞士”的标志。

乌斯每天的主要工作是往镇上的奶酪厂送牛奶,太太马格琳忙着做饭和种花,牧场每天的重头戏――挤牛奶,则由住在邻村的儿子罗尔夫每天过来完成。

我们到牧场时是下午,正赶上罗尔夫他们把牛群赶回挤奶棚。挤奶其实不费什么事,挤奶装罐、冷藏都是机器工作。

“大概产牛奶300升左右。”罗尔夫说,“用机器挤奶很快,就是一个人活儿。”

在我看来,比较费时的倒是清洁工作;不仅要清理牛群回棚这一路的粪便,每天还要给牛清洁身体。罗尔夫的未婚妻艾弗莲娜来帮忙。这是个美丽的邻村女孩,干活儿特别麻利,一来就脱下高跟鞋,换上长筒胶鞋,钻进牛棚,挨个儿给牛擦澡,洗屁股。84岁的老奶奶也闲不住,铲牛粪、扫地……一家人忙活了不到半小时,牛奶挤好了,牛们洗干净了,地上也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洗洗手大家就坐下来喝茶。茶点里有艾弗莲娜做的巧克力蛋糕,松软可口。准婆婆马格断傲地说:艾弗莲娜不止蛋糕做得好,她还是科班出身的园艺技师呢,我种花儿有什么难题,她都能解决!

喝完茶,乌斯抓紧时间开车去镇上送牛奶。爱蒙塔尔奶酪只能用最新鲜的牛奶制作,这一传统从13世纪就开始了。至今这里每家牧场的牛奶都是随挤随送。我跟着爬上车,再叹:一路的美丽风光,想到先前在奶酪厂吃到的那些美味奶酪,里面也有乌斯家的牛奶,不禁莫名的欢喜。

(摘自北京出版社《到瑞士》 作者:灯不鲁姑)

上一篇:畅销书市场遇“严冬” 下一篇:中国富人再掀“移民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