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学生献血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时间:2022-07-28 10:33:55

清远市学生献血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清远市学生献血反应相关因素,探讨降低献血反应的对策。 方法 抽取本站2009年1月~2011年12月学生和其他职业献血档案资料各8959份,按献血体重、献血年龄、献血次数、献血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学生和其他职业体重因素献血反应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学生高于其他职业。不同年龄段献血反应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低年龄段献血反应高于高年龄段。献血次数、献血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低平均体重、低平均献血年龄、高首次献血率是我市学生献血反应的三大主因,心理、环境设施因素、不同献血是献血反应不可忽视的因素。

[关键词] 学生;体重;年龄;献血反应

[中图分类号] R714.0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8-0125-02

自1998年开展无偿献血以来,我市的献血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得益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长期支持。尽管献血是安全的,但是部分学生献血后发生献血反应,会影响其今后继续献血的意愿,不利于献血者的保留。学生是我市无偿献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无偿献血的生力军[1]。近三年学生集体志愿无偿献血人数占总献血人数的25%,是无偿献血的现在和未来。因此分析学生献血反应的相关因素,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降低献血反应,对于做好无偿献血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站2009年1月~2011年12月的献血者资料17918份,献血量均为200 mL。其中学生8959人,男6272人,女2687人;其他职业者8 959人,男7168人,女1791人。献血反应286人,其中学生226人,献血反应率2.52%;其他职业者60人,献血反应率0.67%。献血体重:男≥ 50 kg,女≥45 kg。献血年龄18~55周岁。首次献血率:学生95%,其他职业:75%。学生包括:高中和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其他职业者包括:军人、机关干部、医务人员、个体工商户、外来务工人员等。健康检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献血者经健康征询、体检、初筛检验均合格。献血场所为流动献血车和固定献血点。献血车为坐位献血,固定献血点为半卧位献血。献血反应者经平卧等对症处理很快恢复,无后遗症状[2]。

1.2方法

将学生与其他职业献血者按照献血体重、献血年龄、献血次数、献血分组比较,分析各种因素对献血反应的影响。

1.3 献血反应判定

献血不良反应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①轻度反应:献血时或献血后情绪紧张焦虑、呼吸和心跳加快,面色苍白并伴轻度出冷汗或恶心呕吐。献血者神志清晰,有知觉。②中度反应:渐进的轻度反应导致失去知觉、脉搏减慢、浅表呼吸、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③重度反应:除上述症状外,较重者晕厥、意识丧失、惊厥及大小便失禁[3]。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 检验,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体重因素对献血反应的影响

见表1。学生和其他职业者献血反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学生高于其他职业者。同组的学生、其他职业者不同体重段献血反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低体重段高于高体重段。男性61~70 kg与71 kg以上比较、女性51~60 kg与61 kg以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年龄因素对献血反应的影响

见表2。同组的学生、其他职业者不同年龄段献血反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低年龄段献血反应高于高年龄段。相同年龄段学生和其他职业者献血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献血次数、献血对献血反应的影响

见表3。学生和其他职业者首次献血、坐位献血的献血反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由于学生处于特殊年龄段,学生献血反应高于其他职业[4]。本次调查显示,献血体重,男性:学生50~60 kg占76%,61 kg以上占24%;其他职业者61 kg以上占94%,50~60 kg占6%;女性:学生45~50 kg占76%,51 kg以上占24%,其他职业者51 kg以上占75%,45~50 kg占25%。相比之下学生平均献血体重低于其他职业者。低体重段献血反应高于高体重段;相同体重段学生献血反应高于其他职业者。从血液生理学角度讲,人的血量与体重成正比。体重越重、体表面积越大的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风险越低[5]。同为首次献血,学生献血反应高于其他职业者。对于首次献血,体重的微小变化会引起献血反应率较大的变化[6],对于重复献血者,体重引起的反应率变化幅度要小得多。献血年龄:学生18~25岁占99%,25岁以上只占1%。其他职业者18~25岁占30%,25岁以上占70%。学生献血年龄低于其他职业者。相同体重下学生献血反应偏高与年龄有关。刚满18岁的学生,生活阅历单纯,心理素质不够成熟,很容易调动情绪,但又很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表现为一旦发生献血反应往往呈连锁性。部分高中学生面临高考,学习压力较大,加之多数是首次献血,对献血知识了解的不全面,献血时存在紧张恐惧心理。紧张焦虑,加上献血进针时的疼痛刺激以及献血时血容量的变化,触发神经体液机制,迅速导致血管迷走神经兴奋,静脉扩张,回心血量不足,心搏出量降低,脉搏慢、弱,血压下降,导致脑供血不足[7],表现为晕厥前期症状或晕厥。我市学生献血主要是献血车开进学校集体献血。献血人数多,等候时间长,容易产生情绪波动,并且献血时间主要在春节前,天气较湿冷,多数学生衣着单薄。学生们在露天的条件下参加献血体检,手部冰冷。尽管车厢内有冷暖空调,但是由于献血者要出入车厢,很难保持适宜的温度。天冷采血时血流速度较慢,采血时间较长,献血者紧张焦虑,容易诱发血管抑制性晕厥,致使多数献血反应发生在采血中,造成了不足量献血。由于献血车空间有限,采取坐位献血,头部位置较高,更容易导致脑供血不足,献血反应高于固定献血点半卧位献血[8]。医务人员忙于采血,忽视了与献血者的情感沟通,心理护理不到位。环境设施因素加上心理因素造成了献血综合环境不理想。相同体重下,同为首次献血,献血反应偏高与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有关。低平均年龄、低平均体重、高首次献血率是导致我市学生献血反应高于其他职业者的三大主因。心理因素是诱发因素[9],环境因素设施不理想、坐位献血等致使献血反应更易发生,上述综合因素造成了学生的高献血反应。

对于学生献血反应的影响因素,可以在献血前、中给予干预,提出以下几点预防和应对措施:①注重心理护理,献血前开展献血知识讲座,对学生及初次献血者普及献血知识,加强初次献血的有效心理干预[10,11]。②针对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可适当提高献血体重标准。③医务人员热情服务,与献血者做情感交流,发挥语言和肢体心理效应,建立互信关系,消除献血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和害怕心理。对于第一次献血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告知献血前后注意事项。献血过程中询问献血者有无不适及观察献血者面色、表情。早期发现献血反应。防止反应加重及连锁反应的发生。④改善献血环境,为献血者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服务场所,保持献血车空气流通,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冬季加强保暖,学校献血时,要合理安排献血流程,以解决等候时间长的问题。⑤献血人多时应增加工作人员的数量,做好献血服务工作。⑥由于献血车灵活,方便市民献血,采血量远多于固定献血点,因此血站更应注重献血车的环境控制,加强对献血车的资金投入,配备音像设备,缓解献血者的紧张情绪。⑦血站可以创造条件为献血者提供科学的献血,改坐位献血为半卧位献血,头部位置适当降低,脚的位置适当抬高,有利于血液回流,增加脑血流量,献血完毕,嘱献血者不要急于变换,在原位休息3~5 min再慢起,尽可能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潘振英,朱莉丽. 影响大学生献血不良反应及心理因素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7):96-97.

[2] 柏则蓉. 流动献血车献血者人性化服务及护理体会[J]. 中国输血杂志,2010,23(2):131-132.

[3]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 输血技术[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82-383.

[4] 王楼,张趁利,李敏,等. 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J]. 临床输血与检验,2012,14(4):335-336.

[5] 胡俊锋, 徐刚,金志坚,等. 体重及体表面积与献血反应的关系[J]. 中国输血杂志,2006,19(3):223.

[6] 宋洪修. 献血体重与献血不良反应的关系分析[J]. 中国输血杂志,2012,25(3):268-269.

[7] 朱伟川,张春荣. 不同献血与献血反应发生率的比较[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4):97-98.

[8] 张亦弛. 献血与献血反应的关系[J]. 中国输血杂志,2009,22(9):735-736.

[9] 方放,桑列勇,王琴,等. 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与献血者评价相关分析[J]. 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0):877-878.

[10] 黄筱曼,罗志,马梁红,等. 心理干预减低在校大学生献血反应的应用研究[J]. 中国输血杂志,2009,22(2):124-127.

[11] 高洋. 初次献血不良反应的干预措施[J]. 吉林医学,2011,36(7):1442-1443.

(收稿日期:2013-07-23)

上一篇:中国好生意 下一篇:张英席 歌剧无国界,爱情有国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