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闭嘴”的艺术

时间:2022-07-28 09:49:10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闭嘴”的艺术

前不久,在一位特级教师的讲座上,我听到这样一则故事:一位著名的企业家在作报告,有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企业家没有马上回答他的问题,而是拿起粉笔在身后的黑板上画了一个圈,一个没有画满圆、留一个缺口的圈,接着他反问道:“你们知道这代表什么吗?”听众席中顿时哗然,答案五花八门:“零”、“圈”、“未完成的事业”、“失败是成功之母”等等。企业家笑了笑说:“其实,这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取得辉煌的成绩,道理很简单,因为我自己从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这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多么高明的管理智慧!它给企业历带来的是更高层次的全局性的圆满。我们的教育难道不是如此吗?在谈到课改的本质时,这位特级教师说“闭嘴也是一门艺术”,并提到了当代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一句名言:“要琢磨出如何去教学,就在于弄清什么时候应该闭上自己的嘴――绝大部分时间。”这句话对于我有如醍醐灌顶,长久以来在音乐教学中积聚的许多困惑似乎在那一刻也豁然明朗了。

作为教师,我们总是期望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多的知识,最好能在课堂上一股脑儿将全部的知识统统灌给学生,似乎这样才对得起他们。可是,你想过吗?你灌进去的东西是否都是学生需要的呢?平时音乐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课堂上,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作知识铺垫,生动细致地介绍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等,好不容易等到可以欣赏音乐了,还没等学生开始思考,好心的老师又周到地配合音乐做生动全面的讲解,等听完以后,又会问学生:“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这个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可想而知,答案是圆满的、精彩的,和教师期望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可在这个教学现象的背后,我们是否发现:学生,这一个个鲜活、富有个性活力的生命体,正失去很多他们应有的权利。

课堂上,欣赏音乐的过程,其实是学生体验、感受、思考、发挥想象的关键过程。期间,静心地聆听,独立地思考,有意识地分辨对比,专心致志地接受音乐作品发出的各种知识信息,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感知能力、分析能力,提高鉴赏水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听前做适当的知识铺垫、恰当的问题引导、简洁的说明也是需要的,但是在聆听过程中,过多的提醒、解说都会干扰学生,剥夺学生独立想象、思考、凭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的权利。在解说时也许你自认为在启迪思维,但也许你正代替了学生的思考;也许你自认为诲人不倦,但重复平淡的话语却让学生难以静心聆听,甚至烦躁不已,更谈不上有共鸣了。

我们所说的“闭嘴”,并不是让老师们绝对地闭口不说话,而是让老师们不说多余的话。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这一点呢?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阅读法

教材是很好的老师。在人音版的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编委们编排了大量生动直观的文字、图片等资料,每一课里都有“综述”、“名言”、“乐曲说明”、“知识”、“拓展与探究”等栏目供学生学习。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资料,找出知识点的关键词句,这样,学生既便捷地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习惯和能力。

二、图示法

美国图学论者哈里曾说:“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图示教学法具有形象鲜明、生动直观、丰富简便等特点,在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印象,加大课堂容量,加强教学的情景性、直观性、可比性等方面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主要使用的有图片、表格、乐谱、图形等。如:在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现场课评比中,获一等奖的胡萍老师在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主题音乐教学时,就很好地运用了两个正反旋涡流和波纹流,引导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随图形跟音乐划手势,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其音乐旋律的特点,记住了主题。又如:在对欧洲音乐发展史部分作概括、总结、回顾时,我针对欧洲音乐史内容繁杂的特点,设计了一张大表格,把欧洲音乐各派别发展的起始时间、代表人物、作品风格特点、在音乐史上的影响等方面用表格的方式清晰地呈现出来,复杂的知识立刻变得条理清晰、便于记忆了。再如:在德彪西的印象派音乐鉴赏教学中,在辨别两首不同音乐风格的《月光》这一环节中,我贴上了两首《月光》的乐谱,印象派音乐不规则的音符与古典音乐规整的乐谱相比,各自鲜明的特色一目了然。

三、问题法

法国著名生物学家克劳德・贝尔纳曾说:“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意思是说人们不能被已有的知识所束缚,而是要立足于已有的知识,大胆提出新颖独到的新见解来。

吴斌老师在课改培训中曾多次强调:在某个程度上说,高中音乐鉴赏的教学就是问题的教学。问题既是起点也是终点,既是过程也是方法。一个好的问题就是一盏明灯,一扇通往真理宝库的大门。在高中的音乐鉴赏课中,如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目标提出有效的问题,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围绕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师生均可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同学们去关注音乐风格特征、表现形式、题材种类、乐曲结构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音乐本体的印象和理解。同时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勋伯格”一课的教学中,我针对现代音乐复杂多变、难懂难教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如:能否用一个词来描述你听了这段音乐后的感觉?勋伯格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创作这么奇怪的音乐?有哪些原因?阅读教材第152页的文字,找出最能说明勋伯格对20世纪音乐的影响的那个关键词。作品《预兆》《往事》主要通过哪些音乐要素的变化来创设音乐情境?调性音乐与无调性音乐有哪些方面的区别?(请举例说明)到底什么是逆行、倒影、倒影逆行?试着在五线谱上编排一个音列做逆行、倒影、倒影逆行并试听效果。仔细观察课本第152―157页的配图,谈谈现代音乐与现代美术之间有哪些区别……同时,学生也可以把自己不懂又特别关注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一起讨论解决。整堂课同学们就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练习创作,无调性音乐的特征也就在一个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深深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

四、字幕法

音乐鉴赏课中,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是很有必要的。在鉴赏一些篇幅较宏大的作品如《沃尔塔瓦河》《大海》《1812序曲》时,我们可以在幻灯片中先插入声音或视频,下面空出一些位置,放入文本框,输入播放期间要出现的文字,并设置好每段字幕出现的时间,用“飞入”或“字幕”等方式设置动作。这样,在鉴赏过程中,字幕就可以帮助我们在不开口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有效地听赏,既避免了讲解对学生聆听音乐的干扰,又可以直观、便捷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我们衡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应只看他个人专业技能的高低,还要看他是否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的学生是否能够进行独立思考,是否掌握了自学探究的方法。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让我们再次回味教育家罗杰斯的那句名言:“要琢磨出如何去教学,就在于弄清什么时候应该闭上自己的嘴――绝大部分时间。”细细想来,教学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叶艳 浙江省义乌中学

上一篇:试论幼儿钢琴教学中的误区 下一篇:回归音乐本身,塑造美好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