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池理论分析斜管沉淀池的沉淀原理

时间:2022-07-28 09:33:37

浅池理论分析斜管沉淀池的沉淀原理

摘要:利用浅池理论原理发展形成的斜管沉淀池获得广泛的应用,效果一般均较普通平流式沉淀池提高3-5倍,克服了传统沉淀池易积泥、排泥困难等缺点。因而它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字:斜管沉淀池 浅池理论

中图分类号:TU991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近几年来城市给水事业蓬勃发展,由浅池理论原理发展形成的斜管沉淀池也获得较为广泛的应用。我国在1965年开始进行澄清池分离区加斜板的实验,1968年又在福州水厂做了斜管除沙的试验,1972年第一座生产性的上向流斜管沉淀池正式投入使用[1]。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生产实践的不断总结积累,斜管沉淀技术正在不断发展。

1 浅池理论原理

设斜管沉淀池池长为L,池中水平流速为V,颗粒沉速为u0,在理想状态下,L/H=V/ u0。可见L与V值不变时,池身越浅,可被去除的悬浮物颗粒越小。若用水平隔板,将H分成3层,每层层深为H/3,在u0与v不变的条件下,只需L/3,就可以将u0的颗粒去除。也即总容积可减少到原来的1/3。如果池长不变,由于池深为H/3,则水平流速可正加的3v,仍能将沉速为u0的颗粒除去,也即处理能力提高倍。同时将沉淀池分成n层就可以把处理能力提高n倍。这就是20世纪初,哈真(Hazen)提出的浅池理论[2]。

2 斜管沉淀池概念优缺点及设计原理

2.1斜管沉淀池概念

斜管沉淀池是指在沉淀区内设有斜管的沉淀池。在平流式或竖流式的沉淀区内利用倾斜的平行管或平行管道(有时可利用)分割成一系列浅层沉淀层,被处理的和沉降的沉泥在各沉淀浅层中相互运动并分离。根据其相互运动方向分为逆(异)向流、同向流和测向流三种不同分离方式。每两块平行斜板间(或平行管内)相当于一个很浅的沉淀池。

2.2 斜管沉淀池优缺点

2.2.1 优点

其优点是:

1.利用了层流原理,提高了沉淀池的处理能力;水利条件好,水流雷诺数降至200以下,弗洛德数可达10-3-10-4数量级;处理效率高。

2.缩短了颗粒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沉淀时间;

3.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面积,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

这种类型沉淀池的过流率比一般沉淀池的处理能力高出7-10倍,是一种新型高效沉淀设备,并已定型用于生产实践。

2.2.2 斜管沉淀池的缺陷

1.单位面积上的泥量增加,如排泥不畅,将产生反泥现象,使出水水质恶化。

2.水在池中停留时间短,若水质水量变化较大,来不及调整运行,耐冲击负荷的能力差。

3.斜管管径较小,若施工质量欠佳,造成变形,容易在管内或板间积泥。

4.斜管在上部阳光的照射下会滋生大量的藻类。

2.3 斜管沉淀池沉淀效率高的原因

1.增加沉淀面积,缩短沉降距离从而提高颗粒的去除率;从理论上看,不论斜管的角度如何,其效率提高的倍数相当于斜管总投影面积比原池面积增加的倍数;

2.斜管内的再凝聚,促进絮粒的进一步加大,从而提高沉降速度。

3.创造了层流条件,从而提高了沉淀效率。

3 斜管沉淀池的排泥

斜管沉淀池由于单位面积出水量高,因而泥量亦相应增加,与普通平流式沉淀池相比,每单位面积的积泥量,将增加好几倍,积泥分布在整个底板上,虽比较均匀,但积泥不及时排除将会严重影响出水水质。

常用的排泥措施:

1.机械刮泥;

适用于大型斜板沉淀池,管理简单,可以自动控制。但加工维修困难,某些部件质量尚未过关,容易发生故障,影响使用,在国内积累经验上不多,有待提高和巩固;

2.穿孔管排泥;

应用于平流沉淀池已有相当历史,目前用于斜管沉淀池也不少,但须严格管理,不然容易堵塞,造成排泥困难,影响沉淀效果。适用于中小水量的斜管沉淀池,面积小,管长不大条件下。

有两种方式:一是斜管沉淀池中的穿孔管排泥,二是机械刮泥机刮至池子两端排泥槽以后再用穿孔管排泥。

3.多斗式排泥

比穿孔管排泥较易控制管理,且不易堵塞,适用于中小型斜管沉淀池,但斗深增加池壁高度,影响土建造价。

4 设计参数

1.斜管之间间距一般不小于50mm,斜管长一般在1.0-1.2m左右;

2.斜管的上层应有0.5-1.0m的水深,底部缓冲层高度为1.0m。斜管下为废水分布区,一般高度不小于0.5m,布水区下部为污泥区;

3.池出水一般采用多排孔管集水,孔眼应在水面以下2cm处,防止漂浮物被带走;

4.废水在斜管内流速视不同废水而定,如处理生活污水,流速为0.5-0.7mm/s。

5.斜管与水平面呈60°角,斜管孔径一般为80-100mm。

异向流斜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式可由如下分析求的。

异向流斜管沉淀池的水力计算可归纳为如下三种:

1.分离粒径法:

可分离颗粒的粒径dp可表示为:

若用可分离颗粒沉速us来表示,则:

式中:Q―沉淀池流量;A―斜管区水面面积;Af―斜管总投影面积;K―颗粒粒径与沉速的变换系数;V―斜管中的水流速度;L―颗粒沉降需要的长度;d―斜管的垂直高度;θ―斜管倾角。

2.特性系数法

按照沉淀最不理的端面所求得的可分离沉速usc与us关系为:usc=us,s为一常数。S值被称为斜管的特性参数,虽断面形状而定。

3.加速沉淀法

考虑到颗粒沉淀过程中的絮凝因素,假设颗粒的沉速以等加速改变,并设起始沉速为零。结合考虑管内的流速分部,则斜管长度为:

-d*tgθ

式中a为颗粒沉速变化的加速度,即a=du/dt

上诉三种方法,各有不足之处,在目前还没有更完善的斜管沉淀池计算方法之前,认为分离粒径可作为斜管沉淀计算的出发点。

5 斜管沉淀池的流态设计

对斜管沉淀池进行设计需要以下参数:

1.截留速度

斜管沉淀池在布置方面的差别,将影响设计截留速度值的取用。一般规模较大的斜管沉淀池,由于其进水分配和出水收集不容易保证均匀。而设计时宜选用指标低于规模较小的斜管沉淀池。目前在异向流斜管沉淀池设计中,截留速度一般为0.15-0.40mm/s。

2.管径与管距

目前国内异向流斜管沉淀池的断面几乎采用正六角行,一般用内切直径作为管径。目前用于给水处理的异向流斜管沉淀池的管径为25-35mm.

3.斜管长度

斜管长度一般不宜小于50cm,斜管的长度取决于斜管的加工和沉淀池的池深。

4.倾角

异向流倾角需要保持450-600,异向流流速8.3-14mm/s。

5.雷偌数(Re)

一般平流式沉淀池中的雷偌数(Re)常在104上,而水流属于紊流。斜管沉淀池则由于湿周增加,水力半径降低,而雷偌数(Re)明显减少,以致完全有条件控制在层流条件下(Re数小于500)。

6.佛劳德数

在平流式沉淀池中,Fr值大致为10-5的数量级。斜管沉淀池由于水力半径减少和水流速度提高的提高,Fr数一般在10-3-10-4 的范围内,因而水流稳定性明显增加。

6结语

在平流式沉淀池中或在原有平流式沉淀池中加斜管后,效果一般均较普通平流式沉淀池提高3-5倍,因而它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特别湿对散性颗粒的去除效果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许保玖,安鼎年.给水处理理论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李三中,陈俊学,郝庆玲,等.斜管沉淀池斜管积泥成因及解决措施[J].中国给水排水,2002 l8(8):76-

77.

上一篇:普通公路养护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下一篇:平屋顶的功能缺陷及其解决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