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管腐蚀的起因与对策

时间:2022-09-07 05:05:43

摘要:由于炉管处于非常特殊的运行环境,温度、压力以及腐蚀性介质使其具备遭受多种腐蚀的条件,只有充分认识这些腐蚀的起因,才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使炉管免遭腐蚀破坏。炉管腐蚀往往是一综合性问题。多种腐蚀可能同时出现,它们可能相互促进,也可能互为因果关系。因此,在采取预防措施时,要全面系统地分析腐蚀起因,进行综合治理。此外,炉管的防腐有时还需从锅炉效率以及环境污染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关键词:炉管腐蚀;预防措施;腐蚀起因

中图分类号:TB304文献标识码: A

一、管内腐蚀

1、汽水腐蚀

汽水腐蚀是由于金属铁被水蒸汽氧化而发生的一种化学腐蚀。汽水腐蚀是过热器管的主要腐蚀形式,在蒸发管中当发生汽水分层或循环停滞时也会发生,其特征是均匀腐蚀。过热蒸汽在450℃时,可直接与铁发生下列反应:3Fe+4H2OFe3O4+4H2当温度为570℃以上时,其反应生成物为Fe2O3:Fe+H2OFeO+H22FeO+H2OFe2O3+H2,防止汽水腐蚀的方法有:消除倾斜角度较小的蒸发段,确保水循环正常,对于过热温度较高的过热器,应采用耐热、耐腐蚀性能较好的合金钢管等。

2、碱腐蚀

碱腐蚀是通过强碱的化学作用,使管内壁面的Fe3O4保护膜遭到破坏,而后使金属基体遭到进一步氧化的一种化学腐蚀。例如对于苛性碱(NaOH),它通过如下反应:4NaOH+Fe3O42NaFeO2+Na2FeO2+2H2O使Fe3O4保护膜遭到破坏,露出的铁直接与NaOH发生如下反应,使金属表面不断腐蚀:Fe+2NaOHNa2FeO2+H2炉水的酸碱性应由添加HCl和NaOH来调节的,当pH值保持在10~11时,铁的腐蚀速率变得很小。如果pH值保持在13以上,就会发生较严重的碱腐蚀。碱腐蚀与水处理方法关系很大,氢氧化钠处理法是添加NaOH将pH值保持在10-11左右,并用磷酸三钠来除去硬度的方法。该方法的缺点是固体物质较多,它们附着于管内表面造成碱浓缩,产生碱腐蚀的危险很大。调整磷酸处理法是添加磷酸三钠将pH值保持在10-10.5之间的方法。为了防止形成游离碱,应将Na+与PO43-的比例保持在3以下,但由于磷酸三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在110℃以上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降低,倘若添加过量的磷酸钠,则会在管壁的过热区析出磷酸盐。鉴此,只添加少量的磷酸钠,例如使PO43-离子浓度保持在0.5-6ppm左右,pH值保持在9-10.5的范围,这样就能避免出现盐析现象。不过,如果是高压锅炉,即使如此微量的固体物质,也会在炉壁上析出,仍可造成为碱腐蚀。

碱腐蚀一般发生在水冷壁管的高温区,或者由于结垢和局部阻碍物造成的局部过热区。由于炉管局部过热,导致NaOH在该处浓缩。例如当过热度(=管壁温度-饱和温度)为10℃时,根据锅炉压力的大小,NaOH可浓缩为5%~20%。因此,即使把炉水中的NaOH浓度控制在100mg/L以下,在管内无垢的情况下,NaOH也可浓缩到万分之几,在管内有垢时,则可浓缩到百分之几十的程度。防止碱腐蚀要从防止炉管局部过热和降低炉水中NaOH浓度两方面入手。锅炉及时排污,可减轻碱腐蚀。除了上面提到的在炉水中加入适量的磷酸盐,可以降低游离NaOH,防止炉水受到碱性再生剂的污染,也是需要注意的方面。

3、酸腐蚀

当浓缩炉水中含有较多的MgCl2和CaCl2时,这两种化合物会与水作用生成盐,使炉水中氢离子浓度增加。软化装置中酸性再生以及冷却塔的污染,酸性清洗后的残留液,都会使炉水酸化,发生如下酸腐蚀:2H++FeOFe2++H2酸腐蚀一般发生在疏松的垢层下,热流密度较大和汽膜形成的区域。酸腐蚀的特征是被腐蚀的炉管表面出现与碱腐蚀类似的麻点和凹坑,但由于Fe2O3不溶于酸性介质,故在酸腐蚀的炉管表面会出现红色氧化层(Fe2O3)。防止汽膜形成和表面结垢,防止炉水污染,及时消除酸性残液,可以减轻酸腐蚀。

4、气体腐蚀

锅炉给水中如含有较多的氧和二氧化碳气体,就会使炉管发生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是由于在金属表面形成若干微电池的结果。在微电池的阳极,铁失去电子,以Fe2+的形式溶于水中,电子则留在金属表面。当炉水中含有氢、氧、二氧化碳等阳离子时,这些阳离子极易接受电子,金属表面上的电子会从微电池的阳极流向阴极,在阳极处与炉水中的阳离子结合而消失。于是,微电池阳极处的电平衡遭到破坏,使Fe++继续溶入水中,从而使该处的金属不断遭到腐蚀。这种在阳极处接受电子并使之消失的作用称之为去极化,引起去极化作用的物质叫去极剂。氧是强烈的去极剂,其去极化作用为:O2+4e+2H2O4OH-此外,氧还能将溶于水中的Fe(OH)2氧化,生成Fe(OH)3沉淀,从而加快腐蚀。锅炉给水通常要经过脱氧处理,但如果脱氧不好,就可能在脱氧后给水中仍然含有氧气。例如:脱氧器的塔板损坏,或操作条件不合适,达不到脱氧要求;联氨加入位置不合适,来不及和水中残余氧进行充分反应等。除了在给水中带入溶解氧以外,氧还可以随腐蚀产物如三氧化二铁及氧化铜等物质带入锅炉。或者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由于冷水线突然打开,造成系统真空而漏入空气等。

防止氧腐蚀的方法有:除了对锅炉给水有效除氧外,应提高给水管炉水流速,避免氧气在个别区域积聚,使氧气与金属壁面均匀接触,形成较均匀的腐蚀等。给水中存在二氧化碳气体等,将发生如下反应,使炉水中氢离子H+浓度增加,使炉水呈酸性:CO2+H2OH2CO3H++HCO3-氢离子是去极剂,它发生如下极化作用,使腐蚀加剧(即所谓CO2腐蚀)。2H++2e2HH2,CO2腐蚀一般为均匀腐蚀,形成的铁锈粗松,易被水冲起,不能形成保护膜,使腐蚀连续进行下去。防止方法是在锅炉给水中尽量除掉CO2气体及碳酸化合物。

二、管外腐蚀

1、灰致腐蚀

灰致腐蚀是在高温条件下,炉灰中形成的一些低熔点化合物,凝结在炉管表面而形成熔融层,破坏了原有的氧化层保护膜,从而加速了炉管材料的氧化过程。灰致腐蚀是过热器和再热器等高温炉管常见的腐蚀形式。对于燃油锅炉,重油中所含的钒附着在过热器或再热器等高温炉管上,形成低熔点化合物而腐蚀钢(称为钒腐蚀)。其氧化机理如下:2Fe+2V2O5Fe2O3+3V2O4,Fe2O3+V2O52FeVO4,6V2O4+3O26V2O5金属表面附着的熔融状态的钒化合物,将外界提供给的氧向金属表面输送,使金属不断氧化,生成的氧化物不断被破坏,形成多孔物质而促进氧的供给。当烟气中含有Na2SO4时,不单是氧化,还会发生由Na2SO4引起的高温腐蚀(称之为硫化腐蚀)。对于燃煤锅炉和以城市垃圾为燃料的锅炉,烟灰中的硫酸钾同样起到促进氧化的目的。

2、还原性气氛腐蚀

水冷壁炉管易受到还原性气氛腐蚀。在还原性气氛中会形成高温硫酸化合物(如Na2S2O7和K2S2O7),这些在高温下气化后的硫酸化合物遇到水冷壁炉管后在其表面液化,从而将炉管表面的氧化层保护膜溶解,使炉管遭到不断的氧化腐蚀。还原性气氛腐蚀常见于水冷壁炉管的顶部区域。烟灰中碳含量增高,说明燃烧不完全,存在还原性气氛。对于还原性气氛腐蚀,应在锅炉燃烧设计时予以重视,另外炉管的选材和表面处理,也是减轻和防止还原性气氛腐蚀的一个途径。燃油锅炉的重油中通常含有2%-3%的硫,由于燃烧而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这样,在烟气中就会有约0.2%的SO2,其中1%-2%SO2受灰分和金属氧化物等的催化作用而生成三氧化硫(SO3),它再与燃烧气体中所含的水分(约5%-10%)结合生成硫酸,在处于露点以下的金属表面凝结并腐蚀金属(即所谓硫酸露点腐蚀),其反应如下:S+O2SO2,2SO2+O22SO3SO3+H2OH2SO4,一般认为,硫酸露点腐蚀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相应于锅炉刚开始运行不久的状况,金属表面处于低温和低浓度充酸的腐蚀环境中,此时钢处于活性溶解状态,腐蚀速度很大,但从时间上看却又很短暂,考虑到锅炉的长期运行,这个阶段对总腐蚀量的影响不大;在第二阶段,金属表面温度已达到平衡,属于高温、高浓度硫酸腐蚀范围;第三阶段所形成硫酸的温度、浓度和第二阶段相同,但在其中含有大量的未燃碳,由于未燃碳的催化作用,使Fe3+也大量存在,耐露点腐蚀的钢处于相应极化曲线的纯化区范围,其腐蚀速度是很小的,而碳钢则仍处于与第二阶段一样的活化状态,腐蚀速度很大。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硫酸露点腐蚀问题,就必需减少燃烧中的硫分来抑制硫酸的生成。为此,应使用含硫量在0.5%以下的燃油。或采取经精炼脱硫后的低硫重油。

结束语

随着生产实际及所需负荷的变化,锅炉机组停机备用的频率频繁,锅炉一旦出现腐蚀,会直接威胁炉的安全运行,锅炉的防腐工作势在必行,意义重大。另外,对锅炉水处理方案及设置应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优化设计。用最简单的方案和设施,合理的经济性,全面达到水质标准满足锅炉水质的要求。从而确保锅炉安全、平稳、经济地运行。

参考文献

[1]余菲,陈圆.锅炉不锈钢管的应力腐蚀探究[J].清洗世界,2014,02:27-31+41.

[2]沈智芬.锅炉基本金属高低温腐蚀及对策[J].科技视界,2014,04:93+190.

[3]王森.炉管腐蚀的起因与对策[J].新疆有色金属,2013,S2:207-208+210.

上一篇:面向生产指标优化的选矿过程调度研究 下一篇:民用建筑消防给排水设计要点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