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鲁司特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7-28 08:08:50

摘要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β受体激动剂、氨茶碱、祛痰剂、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后PaO2、PaCO2、pH、FEV1及FEV1%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孟鲁司特重症支气管哮喘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重症支气管哮喘是指哮喘急性发作,虽经吸入糖皮质激素、应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或茶碱类药物治疗后,哮喘症状仍持续存在,或哮喘呈暴发性发作,发作开始后短时间内进入危重状态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全球支气管哮喘防治创议(GINA)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维持治疗作为抗炎治疗的基础。目前,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控制呼吸道炎性反应及防止呼吸道重塑的首选药物[1]。笔者应用孟鲁司特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3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治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70例,其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18~57岁,体重56±6kg,病程6~20年,发作时间4~72小时,合并感染4例。无其他严重的心、肝、肾、血液系统疾病,排除可造成气喘或呼吸困难的其他疾病者、对本药过敏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和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年龄、性别、体重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重症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分度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指南重症哮喘诊断标准[2]。

治疗方法:两组均住院治疗,采用静脉补液、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氨茶碱、祛痰药等药物常规治疗,4例合并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抗感染。静脉用氨茶碱4~5mg/kg作为负荷量,再连续静滴0.6~0.8mg/(kg·小时)。两组均给予沙丁胺醇吸入,每天5~6次,并根据症状调整使用;每8小时静脉注射甲泼尼龙60mg,给药30分钟以上。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10mg,睡前一次服用。

观察指标:测定动脉血气分析,观察指标为治疗前及治疗后动脉血PaO2、PaCO2和pH。检测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以及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等肺功能指标。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结果

临床疗效:研究组35例,6例(17.1%)1天内完全缓解,27例(77.1%)3天内缓解,35例(100%)7天内缓解。对照组35例,8例(22.9%)3天内缓解,31例(88.6%)7天内缓解。两组1、3、7天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治疗后血气和肺功能比较:两组治疗前PaO2、PaCO2、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前后PaO2、PaCO2、p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治疗前后FEV1及FEV1%比较:两组治疗前FEV1及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呼吸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呼吸道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3],其发生机制复杂,涉及多种细胞因子、炎性反应介质和细胞成分。其中半胱氨酸白三烯是哮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炎性反应介质,由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等炎性细胞合成、释放,可导致血管通透性增高、呼吸道平滑肌收缩、黏液分泌增加、气管黏膜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并可促进多种细胞因子及炎性反应介质的释放,从而参与哮喘发病过程的多个环节。因此,抑制白三烯的体内作用即可减少和控制哮喘发作。

孟鲁司特是一种强选择性长效白三烯拮抗剂,能明显抑制持续性哮喘的发作[4]。本研究中研究组35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常规哮喘治疗基础上口服孟鲁司特,与单纯常规治疗相比,临床疗效、肺功能和血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上一篇:高原地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112例 下一篇:南北货涨跌成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