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112例

时间:2022-06-23 11:23:21

高原地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112例

摘要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消化道出血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消化性溃疡、及行为黏膜病变、食管静脉曲张为高原地区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分别占45.5%、32.2%、7.1%。春夏季节发病高于秋冬季节;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不同年龄的出血率不尽相同。结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静脉曲张为高原地区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

关键词 高原地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但高原地区特殊环境特点,致使上消化道出血与内地许多地方有所不同。2007年2月~2010年8月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2例,进行回顾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12例,男83例,女29例,男∶女=2.86∶1,年龄9~76岁,平均39.0岁;出血方式:黑便43例(38.4%),呕血29例(25.9%),呕血+黑便40例(35.7%),其中重度出血13例(11.6%),饮酒为诱发因素19例(16.9%),初上高原1个月内病16例(14.3%)。

胃镜检查112例中,4例(3.6%)坚决拒绝或病情危重不能做胃镜检查,其余108例均在入院后72小时内经电子(纤维)胃镜+活检明确诊断。胃镜下见小动脉喷血3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例,活动性渗血23例,无活动性出血78例。

结果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糜烂性食管炎3例(2.68%),食管静脉曲张8例(7.1%),食管癌1例(0.89%),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2例(1.78%),胃癌2例(1.78%),胃溃疡19例(16.96%),复合性溃疡3例(2.7%),急性胃黏膜病变36例(32.1%)。慢性胃炎3例(2.67%),十二指肠溃疡29例(25.9%),十二指肠球炎2(1.78 %),胆道出血1例(0.89%),原因不明3例(2.68%)。

上消化道出血与患者年龄关系:青年组(≤35岁)46例(41%),中年组(36~59岁)52例(46.4%),老年组(≥60岁)14例(12.5%);青年组重度出血率9.8%,中年组重度出血率10.6%,老年组重度出血率16%;老年组与青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上消化道出血与季节关系不同季节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不尽相同,其中春季(3~5月)39例(34.8%),夏季(6~8月)35例(31.2%),秋季(9~11月)21例(18.7%),冬季(12~2月)17例(15.2%)。

上消化道出血与性别关系:男性并发出血83例(74.1%),女性29例(25.9%),男女之比2.86∶1;各病因中,男性出血的主要病因依次为急性胃黏膜病变32例(34.4%)、十二指肠溃疡23例(24.7%)、胃溃疡14例(15%)、食管静脉曲张4例(4.8%);女性依次为急性胃黏膜病变4例(13.8%)、食管癌1例(3.4%);急性胃黏膜病变、胃溃疡、复合性溃疡发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但食管静脉曲张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讨论

高原地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具有高原地区特色。高原地区居民长期处于低氧环境中,胃肠黏膜缺氧、缺血,使胃肠黏膜屏障受损[1];由于缺氧,胃肠蠕动及分泌功能低下,为了促进食欲,在各种饮食中加入大量的调味品,使胃肠黏膜长期受到各种不良刺激。低氧环境下胃黏膜微循环障碍,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和脆性增加,血管扩张瘀血、管径变粗以及血块收缩不良等,使高原地区溃疡病、急性胃黏膜损伤并发出血率升高和出血量增多。本地居民,食物粗糙、生食多、好饮酒、饮食不规律,长期接受各种强烈的胃黏膜刺激物及含酸性的油脂,高盐食品、饮用的水质硬度高,均对胃肠黏膜产生不良影响,使本来由于高原缺氧环境所致胃壁血流减慢、上皮细胞再生能力降低、黏液分泌减少,胃黏膜屏障功能减退而造成的保护作用变差的胃壁更容易发生溃疡和急性胃黏膜损伤。

急进高原人群,高原低氧使机体处于应急状态,引起下丘脑功能失调即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分泌大量的ACTH急其他血管活性物质,使胃液分泌增加,造成黏液糜烂与溃疡[2]。

上消化道出血病死率:文献资料报道[3]上消化道出血病死率7%~10%;因在高原居住时间越长,对出血的代偿功能越差,越易发生周围循环衰竭,出现休克症状。本组资料中,可能良性病例较高及上消化道出血大部分止血治疗后自动要求出院,所以没有达到上述比率。

总之,上消化道出血为高原地区临床常见疾病,也是内镜检查的主要适应证,病因很多,各地区差异很大,与性别、年龄、季节等因素相关,临床上应该对有怀疑上消化道出现患者尽早进行胃镜检查,力求尽快明确出血部位和原因,并加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还应进行健康宣教,普及卫生保健知识,避免饮酒及对胃黏膜刺激较大的食物,对急进高原人群尤其既往有胃病史者应服抑酸剂。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98.

2李素芝,高钰琪.高原疾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0.

3于皆平,沈志祥.实用消化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63.

上一篇:噻托溴铵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 下一篇:孟鲁司特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