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产业链 创新发展模式

时间:2022-07-28 06:58:19

整合产业链 创新发展模式

近年来,我国PCB制造大国的地位日益凸显,国内PCB产业也实现了高速发展。但相比日韩及台湾地区的PCB产业,国内PCB企业都是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区域产业链联盟的整合优势。随着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我国PCB产业的弱点也逐渐暴露出来:产业链整体技术水平偏低,生产、技术、工艺落后于日韩及台湾地区,现代化企业管理相对滞后,生产规模偏小,真正拥有并能应用实践的自主知识产权较少,高端技术的国际竞争力仍然不强……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PCB产业的突破性创新发展。

PCB产业无法独善其身

由于国内国际多重因素的叠加效应,国内PCB市场及上游企业呈现令人迷茫和心焦的境况。不仅PCB产业中低端产能过剩趋势日显,高端延伸发力;从国内覆铜板行业、电子铜箔的调研报告来看,中低端产能过剩、竞争异常激烈、创新产品缺失也成为较为关注的问题重点;再看下游,尽管中华酷联正在崛起,但“中国的苹果”仍千呼万唤不出来。现在,几乎找不到可以独善其身的产业,也没有相对独立的空间能够避免市场的暴风骤雨,往往是一个产业遭难,上下游产业都会受到影响和株连。这也在证明着:产业间的关联度日益密切,链条关系在日趋紧扣。如日本消费电子产业的衰退,使日本上游产业之一的PCB业深受影响,国内市场需求减弱,产值减少,利润下滑;而三星电子的崛起,带动韩国电子工业的整体欣欣向荣,PCB产业获得爆发性增长;再如国内PCB产业,由于外销市场不畅导致需求减少,生产成本上涨导致利润降低,多种因素共同导致对PCB专用设备及配件、化工原料、覆铜板、电子铜箔公司等上游企业的不利和被动影响。此前不止一次的新闻报道,某PCB企业关门倒闭,或是老板“跑路”,聚集在门前讨债的必有不同的上游供应商企业。

其实,上下游企业与PCB制造企业的关系十分密切且极为重要。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上游企业的产品质量稳定(特别是原材料、化工原料等),直接影响到下游PCB企业的产品质量稳定。而上游专用装备等的技术进步与创新,反过来又会更大程度地助推国内PCB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上游各产业的产品供应的稳定、及时,产品质量的稳定,合作关系的稳定及产品创新速度、生产成本高低等,都会对PCB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或是消极的影响。而PCB产业的技术升级,必将对国内电子信息终端产业产生重大推动作用,为“中国苹果”的诞生培育成长的土壤。既然是上下游的产业,势必会有唇齿相依的关联,就应该有一个密切的合作关系,以促进各自的共同发展。纵观美国、日本、韩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兴起和衰退,都是在其整体产业链的共同推动作用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创新升级亟需产业联盟

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将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在过去多年来形成的在国际分工中地位、定位都将一去不复返了。在全球的新定位中,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必然将引起PCB行业的历史性变化。从制造大国到消费大国,从3G到4G标准的争夺,国内智能终端品牌迅速崛起,中华酷联等下游消费电子的广阔市场正在逐步释放,为国内PCB产业打开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结构调整、技术升级改造、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必将成为PCB行业的发展核心主题。

在这个核心主题下,PCB产业的技术改进、产业优化升级仅仅限于PCB制造行业本身或者原材料本身显然是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电子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PCB企业必须用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质量完成技术创新与新产品研发工作,企业进行独立研发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尽管我国已经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上意识到了产业的极端重要性,但对于如何推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我们国家至今还没有摸索出产业组织意义上的最优促进方案。细致考察世界PCB产业发展历史,我们国家和产业强国,比如日本、韩国,对产业采取的是完全不同的促进模式。

概括来说,我们国家对产业采取的促进模式是:国家工程突击+重点企业扶持。美国、日本、韩国、欧盟国家等产业强国对重点产业采取的促进模式是“帮助产业链结成合作联盟,作为一个组织与其他国家进行产业竞争”。越来越多的国内PCB企业已经意识到,只有与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进行合作创新,充分地利用和整合外部研发资源,才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现阶段国内PCB原材料供应商、PCB生产制造企业以及下游电子品牌厂商之间尚未形成有效协调机制的产业创新联盟,行业相关技术标准的滞后也制约了PCB产业的发展,以产业创新联盟的形式开展共性技术研究,已成为当前国内PCB行业发展中十分迫切的任务。

战略合作 链式发展

“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及相关上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了要求。今后的发展,以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为核心的涉及多个相关产业的全产业链格局已经浮出水面。优势企业可以技术、管理、资金、资本、品牌等为纽带,实施联合重组、兼并重组或是发展共同体、产学研创新联盟等,在资源整合、研发设计、物流营销、增值服务基础上,壮大企业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强化产业链条,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国内 PCB业要站在整个产业链条的高度看待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高全产业链理念的认识,有的放矢地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兼并、重组、联姻。

一是增强与上下游企业的诚信经营,增进彼此互信,诚信经营不仅是对下游环节(电子企业客户等),也包括对上游产业(供应商等),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如果PCB企业对上下游企业付出诚信的努力,相信定能结出双赢的善果。

二是共同构建以PCB业为主题,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联盟,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档次、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为目标,汇集各方的资源优势,共同推进创新,迎接创新的电子信息终端市场挑战,也会取得双赢的结局。

三是结成紧密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御市场风险。现在的市场风险不是独立的,其波及面之广、破坏力之强、涉及产业之多都在增大着企业的经营风险,考验着各企业的经营智慧,蝴蝶效应的影响力被无限放大。上下游企业要以一种共进退的姿态,迎接市场的惊涛骇浪。

四是本着合作共赢的指导思想,选对企业跟对人。专用设备、化工原料等上游供应企业选好下游的PCB企业,哪些企业值得长期合作;同理,PCB制造企业也要紧跟有潜力的下游电子企业,无形中会加速企业自身的成长。

PCB产业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行业,实施上下游企业相结合的全产业链格局,也是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的一种尝试,更是推进PCB企业“武装到牙齿”以提升抵御市场风险与风浪能力的一种考验。覆巢之下无完卵,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等古代先贤们的忠告,在当今市场中也在警示PCB企业,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防御体系,从上至下的全产业链战略,或将引领中国PCB产业发展“由大到强”的新阶段。

上一篇:PCB金属化边制作技术探讨 下一篇:日本PCB产业的市场退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