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世界出口第一”

时间:2022-07-28 05:20:08

试用“世界出口第一”

尽管我国在绝对数量上成了世界出口第一大国,但对外贸易的总体竞争力并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2009年金融危机横扫全球,我国外贸延续多年的高增长曲线在这一年嘎然而止,对外贸易出口比上年下降16%。但由于上年的世界出口冠军――德国的降幅更深,我国顺理成章进入世界头号出口大国的“试用期”,同时也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全球贸易中地位的变化使得我国的对外贸易更为引人注目,但我国对外贸易的总体竞争力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各种挑战变得更为直接和严峻。

发达市场扩容后劲不足

金融危机使我国外贸出口企业的经营步履维艰,且在经济萧条的环境下,欧美等发达国家民众消费观更为谨慎,物美价廉成为消费的首选目标。“中国制造”产品正迎合了消费者钱袋紧缩的现状,所以市场份额得到了很好的保证。2009年,我国产品在欧盟、美国和日本三大主要经济体进口中所占市场份额显著上升,分别为17.9%、19%和22.3%,较2008年分别提升2.2、3和3.4个百分点,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市场所占份额分别为10.9%和17.9%,较2008年分别提升了1.15和2.5个百分点。但是,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消退,世界经济可能进入较长的低速增长期,一些发达国家竞相抢占高端制造业和新兴战略产业制高点,再造国际分工新格局,我国产业在中高端市场领域将面临新一轮分工和竞争的压力。

今年以来,美国经济战略向基于绿色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和实体型经济调整,将对我国正着力发展并振兴的产业形成冲击。当前,我国的机械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等出口金额较大商品在欧美日三大经济体中所占份额在30%-45%之间,钢铁及钢铁制品在欧美日中所占份额在20%-35%左右,这些已初具规模的产业与发达国家将由互补关系转为竞争关系。在石化产业、汽车业和船舶业方面,“中国制造”暂未形成较强的比较优势,在欧美日三大经济体中所占份额较小。2009年我国的化学工业及相关工业产品在欧美日所占份额仅分别为7.1%、5.5%和11.4%,较2008年均出现回落,提升市场份额显然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的心头之“痒”。

此外,我国传统优势出口产品已发展到一个瓶颈阶段,目前在国际市场占有率已达较高水平。2009年,我国十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2685.1亿美元,下降10.4%,小于当年全国总体出口降幅5.6个百分点,占当年我国外贸出口总值的22.3%。2009年我国生产的玩具、游戏用品、体育用品、床垫寝具、灯具、箱包、家具和鞋类在欧、美、日三大经济体进口同类产品中所占市场份额基本都保持在50%以上。玩具在欧、美、日所占份额分别高达86.1%、87.3%和86.2%;游戏用品在欧美日所占份额分别高达86.1%、89.3%和92.3%;床垫寝具在日本所占份额亦高达87.3%;灯具在欧盟所占份额高达82.3%;纺织类服装在欧、美市场所占份额分别达44.8%和37.9%,在日本市场份额为84.2%。

新兴经济体挑战“中国制造”

我国在一些新兴经济体所占市场份额的提升不足,2009年我国产品在韩国所占份额为16.8%,较2008年回落0.9个百分点;在新加坡和阿根廷所占份额分别为10.6%和12.4%,基本与2008年持平;在俄罗斯和巴西所占份额分别为14.1%和12.5%,仅比2008年提升了0.6和0.9个百分点。而据印度公布的2009年前9个月数据,我国产品在印度所占份额为12.1%,比2008年同期提升了1.8个百分点,其上升幅度远不如在欧美日市场的表现。

由于多数新兴经济体贸易结构与我国具有很高的相似度,并且,同为发展中国家,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给予了它们更为宽松的贸易环境,如柬埔寨、孟加拉等国出口服装到美国、加拿大等国可享受免税,输欧可享受普遍化优惠关税制度等准入优惠待遇。随着这些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崛起,与我国无论在双边贸易还是第三国市场均形成了同台竞技的格局。

以中国出口最为传统的纺织类服装为例,2009年在加拿大市场,来自中国的产品所占份额为52.5%,较2008年减少了0.7个百分点,自中国进口值下降9.5%;同期孟加拉国、印度、柬埔寨、越南和印度尼西亚所占份额均有所提升,其中孟加拉国、越南所占份额分别是9%和3.5%,较2008年分别提升了1.9和0.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09年我国出口的玩具在欧、美、日、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进口同类产品中所占份额均出现回落,较2008年分别回落了0.5、0.9、0.7、1.1和0.8个百分点,同期印度尼西亚和越南产玩具在以上5个市场所占份额均有所提升。

贸易保护围堵明显

随着跃居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中国自然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众矢之的”。2009年,欧美密布针对中国的“铁桶阵”,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频繁向中国发难。数据显示,仅2009年中国遭受的各种贸易保护案件就有116起,涉及金额达127亿美元,两者相比上年皆翻了一番。2010年开始,美国、欧盟、印度、土耳其和阿根廷等国相继对中国油井管、铜版纸、PVC胶膜、玻璃纤维、套装等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中国贸促会会长日前表示,目前全球正在调查的134项救济措施中,77项涉及中国,中国已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以中国钢管业为例,以欧美为首,加拿大、印度和墨西哥等国家及地区频挥“双反”大棒,使中国钢管出口处处碰壁,导致我国钢管出口急剧下滑。2009年我国钢管出口76.4亿美元,下降45.2%,在欧美市场所占份额被鲸吞蚕食。2009年在欧盟和美国所占份额分别为14%和20.8%,较2008年分别大幅回落9.4个和6.3个百分点。

另外,一些发达国家拟出台的“碳关税”等绿色壁垒和节能标准,势必也会进一步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无论我国是否加入碳排放量的限制约束,国际碳排放价格已经形成,我国将被动接受强制减排现实,高碳商品贸易必然会受到市场和新规则越来越多的限制。要想在未来的世界市场长久立足,我国必须忍受向低碳经济转型之痛。

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近来不断鼓噪人民币升值,使其成为国际经济和社会舆论的焦点。美国在贸易救济案中展开人民币汇率反补贴调查的可能性越来越高,如果以汇率操纵的名义征收反补贴税,对我国出口的打击将是全面性的。日前申银万国分析:人民币若升值3%,一些中小纺企就可能扛不住,若升值5%,即使是实力较强的大企业也会喘不过气来。

劳动力优势不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加工厂”,2009年加工贸易出口占当年我国总体出口的48.8%。在全球产业链分布上,我国大多数参与的是贴牌生产中的低端加工装配环节,上游的研发、设计、高科技含量的零部件制造和下游的营销、服务等中高价值增值环节则发展滞后,巨额出口数据背后的高额利润均被外商占有,对国内税收和技术进步的贡献也不值一提。在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国际产业链中低端环节的时候,我国先天的劳动力优势也已受到削弱。目前,我国原有的低生产成本优势也风光不再。美国咨询公司Aplix Partners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制造成本低廉程度排行榜上,中国从2008年的第4位跌至2009年的第6位,排在中国之前的依次是墨西哥、印度、越南、俄罗斯、罗马尼亚。

与此同时,劳动力也出现“断流”的信号。虎年春节刚过,经济回暖企业增加大量订单,广东、江浙等沿海发达地区却出现了“用工荒”。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城市缺工超过200万人,部分生产线已处于停工状态,抑制了我国产品的出口。“民工荒”的出现并非偶然,工资福利较低、务工人员择业观的改变和中西部城市投资步伐加速、就业空间增大是“招工难”的主要原因,这也预示着我国廉价劳动力充裕的“人口红利”优势正在衰减。

目前我国经济回升态势开始逐步明朗,但很大程度上却是依靠固定投资在拉动,经济回升的内在动力不足。私营企业作为我国吸纳劳动力的主体企业,其经营环境并没有显著改善,市场竞争的活力十分有限。大多数中国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私营企业仍处于努力求生存的阶段。2009年,我国有实际外贸出口纪录的企业中,出口额超亿美元的企业有1343家,其中私营企业仅占13.6%;出口额在亿美元以下,千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1.5万家,其中私营企业占34.7%;而出口额在千万美元以下企业近20万家,私营企业所占比重高达59.8%。从最近的广交会、华交会的情况来看,根基稳、抗风险能力强、产品质量有保证的大企业才更容易获得国外客商的青睐,因此只有充分发挥中小私营企业的竞争优势,世界出口第一的基础才能更为牢固。

“最为困难的2009”已经过去,“最为复杂的2010”已经来到。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基石不稳,外需复苏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我国外贸面临诸多变数。我国在充当“世界出口第一”的试用期内,只有尽快解决好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积极调整外贸出口结构,完成从量的扩张向质的转变,才能真正实现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上一篇:热线 第4期 下一篇:钢铁出口:有望迎来“丰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