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时间:2022-07-28 04:07:23

浅谈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际,从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主体的模板、钢筋、混凝土等几项技术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

On the frame shear wall structur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Li Qian-yi

(Sunshine Construction Quality Testing Co., Ltd. Langfang City, Hebei Langfang 065000)

Abstract:This paper engineering practice, do some research from several the building frame shear wall 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the main template, steel, concrete technology.

Keywords:frame shear wall structur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某工程占地面积2100m2,总建筑面积12150m2,地上12层。其中,一至三层商铺,四层为转换层,五至十二层为商品住宅。工程基础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电梯井部分设置剪力墙,屋盖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

主要施工技术分析

1.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本工程钢筋用量约650t,规格较多,如直径分别为6mm、8mm、10mm的级钢,直径分别为12mm、14mm、16mm、18mm、20mm、22mm、25mm、28mm的级钢,直径较大,各种节点部位的钢筋较密集,导致钢筋安装、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浇筑混凝土时钢筋易发生移位、节点部位混凝土的浇筑等问题成为施工难点。为此采取了以下措施:

(1)设置柱筋定位箍筋框,墙体水平梯格筋和竖向梯格筋来控制钢筋位移。对于圆柱的箍筋及定位筋,通过实体放样制作定型加工模具,取得良好效果。

(2)针对钢筋密集的梁柱节点,先采用计算机绘图放样,然后按1:1比例在现场制作模拟样板,明确每根钢筋的具置、交叉形式等,用以指导现场施工。

(3)严格执行样板引路制。针对每个劳务队伍,在其全面展开施工前,在现场各实体部位制作样板,经验收合格后,严格按样板标准执行。

2.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2.1混凝土模板施工

本工程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应达到混凝土规范及设计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重点对墙、柱、梁、板模板的选型及细部节点优化进行了控制,取得了较好效果。墙体模板选用梁、板模板均采用18mm厚新多层胶合模板,结合本工程层高分布特点,根据不同层高分别进行组拼接。

梁、板模板均采用18mm厚新多层板,次龙骨采用50mm×100mm木方,主龙骨采用100mm×100mm木方,采用门式架支撑体系。支撑体系横向成排,纵向成队,上下层对应,并保证连续三层支设。后浇带处顶板模板单独支撑,拆模板时后浇带模板不拆,以防止后浇带处混凝土构件形成悬挑构件,产生裂缝。梁柱节点是模板工程控制重点,施工中采取一些措施加强了控制。如梁柱节点,由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距柱侧入梁500mm处加快易收口网封档,用直径为20mm的钢筋沿梁竖向@200加固;

2.2高支模板支撑架体系施工

本工程有首层高5.5m,如何保证支撑架体系的安全稳定是施工控制重点。高支顶板模板采用支撑体系均采用碗扣架,采用品茗施工系列软件(安全计算部分)进行安全计算,所用钢管、木方等相关材料的计算参数经过现场实测实量取值。支撑高度5.5m处的碗扣架每隔4排设置水平剪刀撑,剪刀撑与立杆连接,同时沿支架四周外立面满设剪刀撑。

3.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本工程四层为结构转换层,大部分梁高为0.8~1.6m,最大为1.4m,最大跨度为8.4m。整个转换层混凝土用量较大;钢筋穿插复杂,排布密实;设计要求混凝土浇筑施工应连续进行,不留施工缝,以保证转换层的整体性,这使施工难度大大增加;各种施工荷载较大且为空间荷载,混凝土自重和其它荷载都较大,最大净跨梁自重达27.5t,一般的支撑系统很难保证本工程施工的安全。

3.1支模系统的组成

3.1.1模板组成

(1)梁底模板应满足强度要求,本工程采用20mm厚胶合板做梁底模板;(2)梁侧模板采用20mm厚胶合板。

3.1.2支撑系统组成

(1)梁底模板的支撑

梁底模板的支撑是本工程最关键的部分,决定着工程的安全,大梁底模板主要采用组合门式钢架作为模板的竖向支撑,用截面为50×100mm的木方托住模板,再用截面为100×100mm木方作为托梁,用2个1700mm的门架叠加支撑,门架沿梁长方向布置,架距为500mm。

(2)梁侧模板的固定

由于混凝土连续浇筑,对侧模的侧压力很大(约50 kn/m2),如果侧模板固定不好,浇筑混凝土时很容易爆板。侧模板主要采用直径12mm对拉螺杆和50×100mm方木斜撑共同固定。

3.1.3支撑系统整体性加固

由于本工程施工时的振动和冲击荷载都很大,竖向支撑由门架叠加而成,由于安装误差,很难保证各门架柱在竖直的一条直线上,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支撑系统的整体稳定性,保证支撑系统在施工期间不因失稳而破坏。

为了防止支撑系统发生失稳破坏,保证其整体稳定性,在四楼的剪力墙和柱内预埋了φ48mm的钢锚杆,支撑系统的水平杆件与之联接,以加强每个门架平面内的联系和平面外的联系,使之成为一个稳固的空间承载体系,每一层门架除保留使用门架自身的交叉杆外,还加设三道直径为φ48mm的钢管水平加固杆,并且通长布置,与邻近的梁板支撑连成一个整体,在门架的设一道连续闭合的剪刀撑并与水平加固杆构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连续闭合的围箍。

为了加强支撑系统的承载力,在转换梁底的中间,以500mm为间距沿梁长方向设置直径为φ48mm的可调支撑钢管,加强竖向支撑,顶紧转换梁底模板支设的横杆,并与水平加固杆形成整体。为了保证转换层结构的施工安全以及三层楼面荷载受力均匀,梁底支撑系统立杆下设通长为50mm×100mm的木方,第三层支撑系统不能拆除,第二、三层在转换梁对应的框架梁用可调支杆进行回顶加固,间距为1000mm。

3.2主要技术措施

3.2.1钢筋工程

由于转换梁负筋锚入柱及墙中的长度较长,超过梁高。先施工柱与核心筒墙时,用临时钢管支架将负筋挑起作为临时固定锚入柱中,临时钢管支架一定要按要求搭设牢固,保证梁负筋定位准确,转换层梁钢筋大部分直径分别为22mm、25mm、28mm的级钢。对于直径大于或等于28mm的级钢,采用冷挤压套筒连接,对于直径小于或等于25mm的级钢则采用闪光对焊接头。钢筋接头均须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钢筋绑扎。接头位置对底筋设在距支座1/4跨范围内,梁面钢筋则在距跨中1/3范围内。

3.2.2模板工程

(1)模板采用20mm厚夹板,100×100mm木方。门式组合脚手架及φ48可调支撑杆加固;

(2)梁跨度分别为4.2m、4.25m、5.0m、6.85m、6.9m、7.0m、8.4m,按跨长3‰预起拱,起拱高度分别对应为12.6mm、12.75mm、15.0mm、20.55mm、20.7mm、21.0mm、25.35mm。梁柱节点,由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距柱侧入梁500mm处加快易收口网封档,用直径为20mm的级钢筋沿梁竖向@200加固;

(3)由于转换梁自重较大,应待梁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方可拆除底模与支撑;

(4)对拉螺栓的设置:

梁高800mm的沿梁高设2道直径为12mm的螺纹钢对拉螺栓加固;梁高1000-1300mm的沿梁高设3道直径为12mm的螺纹钢对拉螺栓加固;梁高1400的沿梁高设4道直径为12mm的螺纹钢对拉螺栓加固。

3.2.3混凝土工程

(1)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运输,配足混凝土施工设备,并保证能正常工作;

(2)混凝土必须先试配,施工时严格按配合比下料,外掺剂用量要严格控制,现场随时检测坍落度,如有变化,及时调整;

(3)大截面梁浇筑要仔细,分层浇灌,每层厚约500mm,振捣密实,连续流水施工,沿梁高不设施工缝;

(4)注意浇注顺序:沿建筑物长向后退浇注,先浇注柱头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后浇注梁板混凝土,以免梁板低等级混凝土流入柱中,影响混凝土质量。

(5)混凝土要注意养护,根据本地区现有天气情况,施工后3h,即可由专人洒水养护,24h后应松动梁侧模板及支撑,确保侧向养护效果。经常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时间不少于7d。

3.4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施工技术

本工程内隔墙采用粉煤灰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筑,层高分别为5.5m、4.2m、3.1m、3.5m,抗震构造措施采用的设防裂度为6度。为此,沿墙长每隔4m设构造柱,墙端、拐角、丁字交叉、十字交叉处均设置构造柱,门窗洞口两侧设抱框;沿墙高每隔2m设钢筋混凝土现浇带,沿墙高每隔400mm设置通长拉结筋。构造柱、抱框、现浇带中钢筋及拉结筋均与原混凝土结构做生根处理。墙上洞口均事先预留,严禁事后剔凿。

4.结论

目前,复杂结构工程不断增多,给施工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本工程通过上述综合施工技术,解决了许多施工难题,结构工程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编号】1627-6868(2013)05-0056-02

上一篇:青藏高原地区掺引气减水剂道面混凝土应用研究 下一篇: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