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28 03:44:36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

本篇教学设计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围绕最后的一片常春藤叶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人物、情节等,理解文章深刻的内涵及结尾的巧妙构思。让学生在相互间交流的思想碰撞中,认识精神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并且学习主人公贝尔曼先生为他人牺牲自我默默奉献的精神,树立爱的信念。

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体会结尾写法之妙。

2.探讨人物形象,感悟人性之美。

3.学习主人公贝尔曼先生牺牲自我的精神,树立爱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能理出时间线索和情节、人物的对应关系。

2.从多角度分析贝尔曼的人物形象。

3.理解最后的一片叶子的内涵,进而把握作品主题。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史铁生有一篇小说叫《命若琴弦》,写的是一个瞎子乐师,他的师傅在临死前告诉他:你只有弹断一千根琴弦后才可以打开琴槽里的药方,然后可以看见世界。当一千根琴弦弹断后,他已经老了,他打开琴槽,别人却告诉他那里什么也没有。他的师傅骗了他。后来他又去骗他的瞎子徒弟:我记错了,师傅告诉我是1200根,我已经不行了。你还年轻,你弹断1200根琴弦后就可以用这药方去买药,然后就可以看见世界。命若琴弦,善意的谎言播种希望,希望可以支撑生命。那么当一个人命若藤叶时又会怎样呢?一起来学习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

二、简介作者欧・亨利和其他两位短篇小说巨匠及代表作品。

三、朗读课文,理清情节,把握意外的结局。

师:这是一篇和常春藤叶有关的小说。请结合图片,概括小说的情节(引导学生找出时间线索与人物、情节的对应关系)。

生1:图片1:琼珊病危。叶子。常春藤上的叶子。等最后一片掉落下来,我也得去了。贝尔曼夜里画叶子,生病。

图片2:冥冥之中似乎有什么使那片叶子不掉落下来……琼珊病情好转,贝尔曼住院。

图片3:风雨交加。一个老人站在靠墙的梯子上画叶子。

师:琼珊脱离了危险,最后的常春藤叶竟然挽救了一个年轻而又几乎失去希望的生命。这究竟是怎样一片叶子?是什么力量使它奇迹般地永不凋零?

生2:是苏艾揭示了谜底:“看看窗外,亲爱的,看看墙上最后的一片叶子。

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师:这位同学找对了。小说结尾通过苏艾的交代,让读者自己想象老贝尔曼画常春藤的情景,给读者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的情节空白,给我们强烈的震撼。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

生3:留白。

师:我们一起来齐读这段话。(学生齐读)这是情节留白。我们可以想象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样踉跄地爬上离地面高二十来英尺的墙上,颤抖着调拌黄色和绿色的颜料,在墙上施展他的艺术才华,同时也毫无保留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师:欧・亨利的小说一向以情节取胜,并且在小说的结尾处设置出乎意料的结局。有人评说,小说结局是震撼人心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如果不是,你认为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情节是什么?并说明理由。(学生思考,分组讨论)

生4:我认为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情节是最后的结局。贝尔曼最后完成的杰作

――那片常春藤叶,挽救了琼珊的生命。这种做法本身就令人震撼。这是一片神奇的叶子。

生5:贝尔曼一辈子没有完成一幅杰作,最后用生命画了一幅杰作。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师总结:他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又称欧・亨利式结尾。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读者眼看着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往来了个出其不意。然而这意外的结局一般来说是令人宽慰的,所谓“带着眼泪的微笑”。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文章第四段有这样一句话:在广场的东面,这个坏家伙明目张胆地走动,每闯一次祸,受害的人总有几十个。但是,在这些错综复杂、苔藓遍地、狭窄的“巷子”里,他的脚步却放慢了。提问:这个坏家伙是谁?广场的东面和西面各居住着什么人?为什么坏家伙在东面和西面蔓延的速度不一样呢?带着这些问题,这节课从人物形象入手把握作品主题。

二、从研习文章人物把握主题

1.师:琼珊感染了严重的肺炎,危在旦夕,情况令人担忧。但庆幸的是最终她获救了。是哪些人挽救了琼珊的生命?

苏艾?医生?还是……?(边听学生说边板书)

总结:琼珊病愈靠的是她自己坚定的信念,医生精湛的医术,苏艾的精心呵护,老贝尔曼以生命为代价画出的藤叶的的精神支持。正是由于这么多人的无私帮助,世间最幸福的琼珊让死神在自己面前止步,可以继续着自己到那不勒斯海湾写生的美好愿望。

2.师:我们从文中知道,这些人并非琼珊的亲人,就连室友苏艾也只是半年前刚刚与琼珊认识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使得他们走到一起来,关心这样一位与自己关系不大的、非亲非故的人,甚至是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总结:是爱,是爱心,是一种对他人无私的关爱之情,这种感情不是亲情却胜似亲情,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至爱真情。

3.师:这些人中,谁起了关键的作用?为什么?

学生答:因为贝尔曼以生命为代价画出一片藤叶,给了琼珊希望。

4.师:为什么一片小小的叶子,有如此神奇的力量,能够挽救琼珊的生命?

总结:大家都给了琼珊无私的帮助,但归根结底起决定作用的是贝尔曼画的叶子,正是这片付出生命代价的、包含着爱心的叶子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给了她生命的勇气,使得琼珊病愈的可能变成了现实。可以说,是贝尔曼拯救了琼珊。贝尔曼在挽救琼珊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文章着力表现的人物也是贝尔曼。

5.师:那么,贝尔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大家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分析讨论。

总结:暴躁、酗酒、爱唠叨、不得志。

善良、有同情心、关爱他人、能够舍己为人的老画家。(图片显示)

6.师:既然贝尔曼的形象如此感人,小说的题目好像也可以顺理成章地命名为《贝尔曼》,但作者却选择了与主人公相关的叶子来命名。你认为用主人公命名好,还是用叶子命名好?《最后一片叶子》《最后的常春藤叶》哪个题目更好?(学生讨论略)

总结:叶子是全文的线索,关系着两个人的命运,更能体现出贝尔曼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有悬念,有吸引力,看了以后想知道这片叶子到底是一片怎样的叶子。“常春”使人产生明丽光辉的联想,给人一种温馨的、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感觉。

7.师:这最后的一片叶子对于琼珊和贝尔曼来说有何象征意义?

叶子之于琼珊――生命的支点、信念。看叶子飘落,产生厌世情绪;最后一片,产生对生命绝望;不落的最后一片,有所期待,有所抗争,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直到康复。叶落,命绝;叶在,抗争。最终在叶子的鼓励下,她坚定信念,重新振作起来。

叶子之于贝尔曼――毕生的杰作、爱心。一颗爱心包藏,找到奉献的机会;二十五年的孕育,人生最精彩的杰作诞生;小人物美丽的人性的光辉,展现释放。

总结:刚才同学们分析得很好,这片叶子将琼珊和贝尔曼的命运联系起来,

叶子对于琼珊来说意味着信念常青,对于贝尔曼来说意味着精神常青。也可以体现出苏艾琼珊的友情常青。当然,文章主要歌颂的是贝尔曼“舍己为人”的精神。

贝尔曼为我们画出了一片永不凋零的藤叶,它是爱心的体现,沐浴着人性的光辉。我们也不难理解刚开始提出的那个问题了:西区住的是富人,他们之间缺少关爱,有的是冷漠;而东区住的穷人靠相互间的无私的爱共同筑起了一道抵抗病魔的防线,靠友情支撑起生命。

三、拓展迁移

从小说的情节来看,贝尔曼画常青藤本应是小说最重要的一笔,作者却没有实写,这使得小说产生出人意外的效果(欧・亨利式结尾),也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请同学们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手法将老贝尔曼画藤叶这一情节补写出来。

上一篇: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青花》说课设计 下一篇:关注课堂提问,构建有效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