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武术课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07-28 02:32:11

中学武术课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党和政府对武术的发展极为重视,将它列入教学大纲,普及大、中、小学以使这朵绚丽的开得更加鲜艳。我们体育工作者在武术教学课中应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钻研教材、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材。本人在多年的武术教学中体会到以下几点,现提出来,供体育同行参考,以利提高。

一、练出韵味

⒈武术要练出韵味必须加强眼神训练

内行人说:“武术好练,韵味难出。高中武术教学更是由于课时少,学习任务重,训练时间短等因素而显得呆板。学生练起武术来显得“空架子”没有韵味。我认为这主要是基本功不扎实、眼神太死造成的。在长期的武术教学中我得出:练武术要聚神、有威就要加强练眼”。 大家知道猴眼虽小而有威,羊眼虽大但无神,无神则失去了生气。要使眼神怒而不凶,在练习过程中应多做“提眉稍、吊眼角”练习。要使眼神灵活有动感,要多练习“眼跟手随,手停眼定,眼到手止”,要多练习动作与眼神一致性,这样练出武术来就会显得很虎气,动作利索而有寸劲。

⒉练武要出韵味还要多加强桩功练习。

我通常以弓步、马步桩为主。大家知道,“步乱拳则乱”,打拳练武脚下要有“根”,即步法稳健有力。否则,练武就只能“舞”而失去韵味。我在上课时,总是有意多练习桩功,力求学生做到位,尽量舒展大方,神态威武而不显凶恶之相,另外,桩功训练对学生腿部力量和稳定度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练手段。古人道:“站桩精气足”,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大多明显感到精力充沛,步履轻盈,对习武的兴趣大增。桩功训练增强了学生腿部和腰胯的力量,同时也增强了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我们知道武术讲究手、眼、身法、步的配合,力量协调性的增强使学生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都有很好的接受和表现能力,促进了教学进度,提高了教学质量。对学生自身发展也有不同程度的促进。

二、上好武术课要运用独特的教法

⒈结对子,即对练有伙伴

在民间习武有“结对子”的说法,也是实际练武时必须的一种方法,因为对练套路和高年级散手必须有对练伙伴。在北方农村习武者大都有固定的“对子”,他们身体条件、接受能力大都在一个水平,传统套路几乎都是结对练习,单拳套路也有(即单练套路),但初级练武者大都不准练,因为双人练一个套路,面对面可以同时进行,可以相互参考。老师辅导也节省时间,辅导一边的学生,另一边也看到了,同时,也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到“对打”的气氛中,对学生“武”味的培养有独特激化作用。我在教学中经常用这种教学方法,例如:教五步拳,我将学生分成两列,反方向开始练习,这样,学生总能看到对面一列学生的动作,增强了练习的兴趣,增强了练习的效果。高中生对练套路时更是需要教师精心组织“搭对”这样效果更明显。

⒉示范与实战结合。

高中学生,思想活跃,富有想象力,好奇心强,有一种急于求成的心理,因此老师在教学时,应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抓住事物的本质来施教于人。武术运动具有攻防含意,有的动作要领学生不理解,掌握不好,这时,如果教师把动作与实战结合进行示范,学生可一目了然,学起来又快又好,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活跃了教学气氛。如初级长拳三路的第10动“提膝穿掌”做右拳变掌收到腰和左拳变掌抡臂收至胸前,实际是意在压防,所以手臂必须绕立圆,否则就会失去压防的含义。通过实战示范后,不仅使学生知道了这个动作的攻防,还掌握了正确手法,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⒊点与面相结合

所谓点与面相结合就是将优等生与一般同学关系处理好。由于人的身体条件千差万别,兴趣爱好各有千秋,生活环境也因人而异,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总有一些学生成为武术尖子,他们的出现会给整个学习过程注入了生机,所以教师应抓住他们,在课外时间多给他们辅导,使他们成为小老师,在课外能给一般学生辅导,在课上能优先领会老师意图起示范带头作用,在分组练习时又能成为小组长起组织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组织武术队训练尖子生,这样有利于教学的同时出有利于他们自身的成长,使他们在某些方面有特长,有某种优越感,同时也要防止他们产生骄傲心理,尤其是高中阶段学生,练武学生一旦有斗勇逞强的行为,后果将会非常严重,轻者伤,重者亡。所以我经常举行武术比赛,他们在比赛中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缺点,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后就会变得虚心好学而又自信进取。

三、以武德促武技

我们民族有习武先习武德的优良传统,练武的人绝不恃强凌弱并且还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主都是一种美德,与现在社会上某种打架斗殴、流氓恣事等现象确实相距甚远。我们要宏扬民族正气就要从学生入手,教育他们从自身入手进而与社会的不良风气作斗争。古人道“要练武不怕苦”中的韧带练习、静力练习、桩功练习等对现在高中生来说确实苦,克服困难、吃苦的过程本身就是发扬武德,同时还要教育他们提高武技抱效祖国。随着武术走向世界,青年学武要抱有练好武术扬威于世界的志向,刻苦奋取,积极向上,这是更大意义上的德。我相信加强这种德的教育会极大鼓舞同学们的热情,在学习和人生中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上一篇:会计专业教学如何实现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下一篇:《寻觅春天》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