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时间:2022-07-28 01:42:10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职业倦怠症”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在日复一日重复机械的作业中,渐渐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难以提起兴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来工作。因此,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师克丽丝汀·马斯勒将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之为“企业睡人”。据调查,人们产生职业倦怠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个月就开始厌倦工作。

职业倦怠最常表现出来的症状有三种:1.对工作丧失热情,情绪烦躁、易怒,对前途感到无望,对周围的人、事物漠不关心。2.工作态度消极,对服务或接触的对象越发没耐心、不柔和,如教师厌倦教书,没有工作热情,或医护人员对工作厌倦而对病人态度恶劣等等。3. 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常常迟到早退,甚至开始打算跳槽甚至转行。

由于教师职业面临多重的压力与挑战,职业倦怠这一现象在教育领域已非罕见,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因此,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对它的研究日渐受到重视。根据相关调查分析发现,教师的职业倦怠在教师生涯的最初年就开始显现,而且随着教学时间的增加开始不断加重,特别是从第10年起急剧严重化,到第16~21年达到高峰,以后则会大幅度降低;4~9年与16~21年是教师职业倦怠随教龄发展的两大转折点。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1、教师面临多层面的压力

教师面临多层面压力源,工作、家庭压力较为突出 。不难发现,教师的压力源涉及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众多层面,但比较突出地集中于工作、家庭和学校等方面。由于以往一直强调教师的社会义务及责任,鼓励教师牺牲自己,所以家庭、婚姻、生活、子女压力对教师心理的影响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舆论压力较大。社会一面赞誉教师的“红烛精神”、“春蚕精神”,鼓励教师牺牲自己;一面又要求教师“恪守师道”,若有半点闪失,便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很多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到教师身上,动辄指责教师,却忘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在一些人的眼里成了嗤之以鼻的嘲讽对象,成了任人宰割的代名词。“尊师重道”的传统几乎经被社会丢弃,教师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在这种情形下,教师被放逐于尴尬的境地,忍受着多方面的烦扰,成为弱势群体。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和伟大的,然而在当今社会里,价值取向多元化,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日渐分歧,因而无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家长迫切希望孩子成龙成凤,以获得社会认可或者子女将来能谋到一份好工作。所以,教师感到“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很大”。

2、社会期望太高,经济收入偏低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使得教师的经济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同其他吃财政饭的行业相比,教师的收入仍然是偏低的,尤其是中小学教师。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是社会期望与经济地位不成正比。持续的物价上涨,使生活在城镇的中学教师入不敷出,房贷要换,孩子要上学,要养家糊口。而城镇生活灯红酒绿,物欲横流,相比之下,低微的经济收入使一些教师对自己的社会地位产生焦虑,心理失衡,有的感到心力交瘁,有的则心绪不宁。

3、评价标准偏颇,升学压力太大

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而上级主管部门考查教师的方式依然是考试,想要学生取得好成绩,就要进行应试教育。所以,大多数学校还是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至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健康人格的培养等则很难进入评估体系。分、分,学生的命根,殊不知现代社会分数已经不是学生的命根,却实实在在变成了教师的命根。单调的评价标准造成教师间的不良竞争,影响了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教学评价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的评价体系占大部分比重,教师自身的发展程度评定只占很小一部分。这种独立于主体之外的外部评价方式,不同程度湮没了教师职业自主性,使教师合理的个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所从事的职业的倦怠。

4、 教师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免不了会出面摩擦。当然,现在新闻、网络会曝光个别教师的不正当甚至是违法行为,但是不能一棒子打死一船人,不能因为个别教师的不当行为否定教师群体。当教师与学生出现矛盾时,作为教师不会记恨学生,但是90后的中学生会不会记恨教师呢?在中学,教师被学生殴打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但是教师被打事件却不能引起社会的关注,教师被打之后往往没有合理的说法,教师身心受到巨大的伤害。当教师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时,教师的自我价值感降低,出现职业倦怠不可避免。

健康管理专家指出:教师工作的三大特点——说话时间多、站立时间多、伏案时间多,引发了各种职业性疾病(咽喉炎、腿部静脉曲张、颈腰椎病和神经衰弱等)。根据有关调查数据表明,七成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高强度的工作给教师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以致出现了教师职业病。教师易患以下几类疾病:心脑血管病;颈椎、腰椎疾病;肿瘤 ,特别是消化道恶性肿瘤对教师生命的威胁很大;肝脏疾病;胆石症;消化系统疾病。由于工作压力大,平时保健意识差,女教师已成为乳腺癌的高发人群,据有关临床资料表明,女教师乳腺癌的患病率为3~5%。教师健康问题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但是,教师的职业病却是非法定职业病,这些疾病恐怕不在工伤医疗范围内。

有文献指出,教师职业倦怠危害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教师群体凝聚力、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等,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反映了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但教育的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需要政府为教育的投入。改善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缩小贫富差距,提高国民精神素质,唤醒国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上一篇:浅谈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方法和基本途径 下一篇:浅谈多媒体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优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