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新时代的“楚歌”

时间:2022-07-28 12:00:51

呼唤新时代的“楚歌”

我们泱泱大国历来就是音乐的故乡,自古及今,各民族,各地域产生了无数优秀作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音乐。作为楚地产物的楚歌,即是独秀于其中的一枝奇葩。

据《山海经》记载,天乐《九辩》和《九歌》是夏禹的儿子夏启从天上偷回人间的,实际这两支歌都是楚地早期的民间音乐。

战国后期,楚歌已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宋玉《对楚玉问》:“郢人歌《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郢人即楚人,大约当时也常举办类似今天的演唱会的,《阳春》、《白雪》属于高雅艺术,难为百姓所欣赏,故而和者不多。他们偏爱《下里》、《巴人》这类民间小调。

楚汉之际,楚歌更其发展流行,“四面楚歌”(此"楚歌”,泛指整个江淮流域故楚地民歌)的故事即可从某一侧面加以印证。《史记》:"项玉军垓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当时,刘邦军中多降兵,降兵皆楚人,多能楚歌。由此可见,楚歌不仅流行民间,军中也得以传唱;楚歌曲调特殊,一听即能识别,不然亦无所谓“楚歌”之称,而且楚歌的旋律,我想一定也很动听、优美,不然不会广为流布,连贵为天子的刘邦也爱唱。《史记·留侯世家》:“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汉书·礼乐志》则直书:“高祖乐楚声。”市井百姓喜好楚歌自不待言。

在楚歌基础上产生的以屈原为代表作家的楚辞作品,它们是不歌而诵、不入乐的诗,是楚地无声的歌。

经过二千多年的流变,今天楚歌的原始风貌已难以寻觅,但遍布于荆楚、三湘大地(古楚国腹地)的民歌小曲中,不会不留下些须流风余韵。其清新、活泼、不避俚俗,充溢着乡情乡音的曲调,或可称之为新一代的楚歌?身为楚人的生前除了喜欢湖南地方小调外,还特别属意湖北民歌。1960年夏,在武汉听湖北著名的民歌手蒋桂英演唱后说:“你唱的湖北民歌很好听,很像湖南的花鼓调咧。”此后数度召请她进京演唱,于是《回娘家》、《小女婿》、《放风筝》、《幸福歌》、《龙船调》等一大批具有浓郁湖北风情的民歌风行神州大地,城乡人民耳熟能“唱”。六十年代产生的以湖北民歌为基础音乐素材的《洪湖赤卫队》,则是楚歌与时代完美结合的杰作。

然而,此后多少年再未见这样优秀的作品,连具有真正楚风楚韵的民歌也鲜以听到。前些年出了一首《山道十八弯》,近年则没有一首叫得响的作品。

优秀的楚地民歌在哪里?

去年因事去了一趟宜昌,事毕,观光晓峰风景,山环水绕,翠峰夹峙。在去情人泉的路上,当地的导游小妹为我们唱原汁原味的鄂西土家族山歌,非常有特点,非常动听。一路走来一路歌。我听出来了,她唱的是土家族山歌里的“五句子”。关于“五句子”,早年读过研究者的文章,略知点皮毛:它的句式与一般民歌的“四言八句”不同,五句成歌,大量采用比、兴、夸张等手法,最后一句总摄全篇,“点睛”。“五句子”歌咏的内容多为男女情爱,情感真挚,格调清新,活泼风趣。

因是方言,歌词听不大懂,每唱完一歌,我请她将歌词复述一遍,于是去掉一些衬字,记录了如下一些歌:

“太阳当顶要歇荫,二人交情要小心,燕子衔泥口要紧,石上磨刀磨(莫)出声,夜半三更月分明。”

“鸭嘴没有鸡嘴尖,哥口没有妹口甜,何时娶个甜妹妹,煮菜不用放油盐,生米当饭味也甜。”

“高山顶上一口洼,郎半洼来姐半洼,郎的半洼种豇斗,姐的半洼种西瓜,他不缠我我缠他。”

……

这都是很成熟的民歌啊,既是诗也是歌,既是文学作品也是俗词俚曲。当前,有些流行歌曲,词不押韵,词意直白浅陋,非但不能“易诵易唱”,连一点含蕴也没有,旋律更无美感可言。古云:“礼失,求诸野。”在这偏远的山野之地,似更能发现传统文化的积淀,欣赏到更多盛开的蕴含民族风韵的花朵。多么好的民歌素材!虽然是原生态,但几乎无须再提炼,加上配器,录下来就是好作品,可惜无人采风!

发掘整理民歌素材,创作既有时代精神又有鲜明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音乐作品,培养青少年的音乐鉴赏能力,把他们从文化虚无主义的误区引导出来,当是当代音乐工作者的任务。

我们呼唤新时代的楚歌,包括各地各民族优秀的民歌。

上一篇:华侨移民“口供纸”,诉说时代的人伦悲欢 下一篇:“蛛丝马迹”和“马”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