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农村小学开展校本研训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7-28 11:50:04

浅谈当前农村小学开展校本研训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内容摘要:当前,农村小学教师年龄普遍偏大,教学任务繁重,自身专业水平亟待提升。而开展校本研训活动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村小学 校本研训 问题 对策

校本研训就是以学校自身的发展为本,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解决发生在学校现场的教学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研究活动。其显著特点是:其一,研究的对象是发生在本校教学中的问题;其二,研究的主体是基于学校的教师;其三,研究中最基本的要素是实践与反思;其四,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学校自身的发展。是一种促进学校、教师发展的有效的教学研究方式。就目前农村学校的现状,开展校本研训活动仍存在如下问题:

一、教师参加研训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

首先,巨大的外在压力是教师投身校本研训的重大阻力。一方面现有的评价体系和学生家长对教师的评价过于重视学生学业发展的指标,过于强调学生和班级的教学成绩,分数仍然是教学成果的主要参照物,这使得教师不得不围绕这些指标而奔波。另一方面小学教师的工作量很大,农村学校小学教师大都包班,且有一部分复式班,大部分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没有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研讨。

二、教师的问题意识不强

很多中老年教师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认为教好书是我的职责,至于其他的就不闻不问了。长此以往不爱接受新事物、教学方法陈旧,加之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少,比武论坛都是年轻教师登场,因此对即使发生在身边的非常生动的教学案例、教学事件也熟视无睹,漠不关心,缺乏研究的兴趣,提不出有效的问题,而校本研训没有问题,从何谈起。

三、固有行为习惯的束缚,使校本研训缺少动力

农村学校中有的教师对校本研训兴趣不浓。这与部分教师对校本研训的认识不足有关,更与农村学校教师教育新理念更新跟不上、教师习惯于传统工作生活方式有关。个别教师宁愿在业余时间里找一些好友喝酒、闲谈来释放压力、消磨时间,也不愿花些时间学习、反思,对学校提倡的校本研训无动于衷。

四、师资力量不足

农村小学教师很大一部分是由民办教师转正而来的,这些教师虽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由于年龄大、学历低、专业理论基础不扎实,又没有经过严格的正规训练,少数教师很难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城市扩容,许多农村优秀骨干教师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式地流入城市或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地区,导致城乡教育发展失衡。由于优秀骨干教师的流失,使农村小学缺少了教研的“领头雁”,从而造成农村小学的校本教研力不从心,尤其是边远农村学校,这种情况更加突出。

五、个别学校领导重视不够,评价机制不健全

个别学校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校本研训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对学校开展校本研训活动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致使校本研训活动的开展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另外,部分学校的评价激励机制尚不健全,没有把校本研训活动的开展纳入校长、教师的考核,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不能很好调动教师参与校本研训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六、校本研训形式单一、缺乏广度与深度,没有后劲

农村地区“名师”较少,学校较分散,学校开展的研训活动形式也比较单一,无非是听课、说课、评课,再加上教师缺乏高水平的专业引领,校本研训活动因此缺乏广度与深度。也有部分小学校长,把开展校本研训当做上级布置的行政任务不得已而为之。因此校本研训受教师与校长自身素质的影响,热闹一阵子,就沉静下来。

针对以上情况,我个人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激发中老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强自我发展的内需力

可采用“人性化管理、分层评价、搭建展示平台、焕发青春活力”等方式方法,充分调动中老年教师工作的积极主动性。生活上多关照,工作中采用“分层评价”的方法,尽量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并为其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使其觉得老有所用、老有所为,干有所值,提高自信心,焕发青春活力。并让老师明白“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提高对开展校本研训活动的认识,自觉参加校本研训活动。

二、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学校领导应努力加强自身修养的提升,提高对学校开展校本研训活动的认识。明确校长是校本研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把校本研训纳入常规教学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起校本研训的评级激励机制,纳入学校、教的工作评价之中,以起到导向激励作用。

三、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采取多形式、多层面、多层次的研训方式

校本研训的特点是贴近学校教育现场,以学校和教师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为中心,有效地促进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自我觉察和反思,使教师沿着专业化的道路成长。因此,学校开展校本研训活动要切合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注意针对性,突出实效性,形式要多样,方法要灵活。

1、以完全小学为单位,经常开展本校的研训活动。组织以典型课例研究为载体,围绕课堂教学中的难点、热点问题,采取“多方广泛对话、个体个性备课,课堂教学对比,集体交流促进,总结反思提高”的活动流程,以“同课异构”的活动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研训活动。

2、教学点教师适时参加完全小学的研训活动,主要以自学、自研、自训为主。通过研训,使教学观念得以转变、自身素质得到提高、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3、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教师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主要靠自身的努力。因此,校本研训应以课题为载体(课题要少一点、小一点、针对性强一点),让教师带着问题研究,带着问题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上,避免研训与教学相脱离,“假”研“空”训。

四、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新机制

农村学校教师队伍老龄化已成为突出问题,这一点,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国家已实施“农村中学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各级地方政府应积极探索并建立农村教师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相结合的补充机制。聘任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毕业生到师资紧缺的农村学校任教,逐步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五、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新机制

农村学校教师队伍老龄化已成为突出问题,这一点,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国家已实施“农村中学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各级地方政府应积极探索并建立农村教师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相结合的补充机制。聘任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毕业生到师资紧缺的农村学校任教,逐步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上一篇:21世纪以来中日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比较研究 下一篇:推行学分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