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在课改中成熟

时间:2022-07-28 11:05:55

摘 要: 课改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她会使老师更加充分地发挥潜能,更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她会使课堂教学变得逐步成熟起来,使教师不再拘泥于旧有的模式,不再想着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而是努力尊重学生,把自还给学生,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进而使师生在课改中共同受益。

关键词: 课改 变“活” 有“智” 爱“美”

当清晨第一缕金色的阳光暖暖地、轻轻地抚吻大地,绿叶霎时颤动起来,像一枚枚金色的箔片舞动在枝头,激起人们的冲动和希望。如果说,课程改革是灿烂的阳光的话,那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就都是沐浴着阳光的绿叶,从此生命将更加鲜活。

我是一名从教20多年的小学教师,正值中年,年富力强,又一直在语文教学的第一线,我教的孩子语文基础知识扎实,语文基本技能过硬,所以家长相信我。但自从参加了课改培训,学习了课改理念,我发现原来我的语文课堂里缺少太多的东西:情感、体验、对话、回归自我……我给自己亮出了一张“黄牌”。

对于一位从事教学多年的教师来说,打破已经习惯了的旧有教学模式,这就犹如脱胎换骨,创造一个新的生命,那是多么艰难;犹如一片绿叶出芽,一出生就是春寒料峭,她要经受多少狂风暴雨?但是想到心中悬挂着的“黄牌”,我只有前进,绝无退缩的余地。几年来,我在学习中尝试着执行新的课改方案,使自己的教学逐步变得成熟起来。

一、学生们变“活”了

在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课堂中,教师是中轴,“学生围着老师转,咋教咋学?老师说了算”。可以说,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现在,我们仔细学习新课标,便不难发现通篇蕴涵了这样的思想:一是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回归了“语文”这个本体;二是明确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凸显了“学生”这个主体,把握了“本体”,重视了“主体”,语文教学的课堂就鲜活起来了。例如,我在教苏教版第二册《这儿真好》时,为了体现荒岛经过小熊的辛勤劳动,变成了各种动物的美好家园这一场景,我把走的、跑的、站的、飞的等各具形态的小动物画像贴在黑板上,先给学生们以美的视觉享受,接着,又播放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叫声,使学生们浮想联翩,仿佛看见小动物们正在自己的家园无里比欢快地游戏,学生们在内心深处真切地感受到小岛是如此的美好。在此基础上,我进行了拓展练习:“夸小岛,赞小熊。”孩子们“小手高举,眼珠直转,口儿大张”。答案也异彩纷呈,试想,这样的课堂学生怎能不“活”,在此情景下的学生怎能不活?思维怎能不开阔?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在一片欢乐中水到渠成。事实证明,“填鸭式”教学与新课程教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要我学”和“我要学”,虽然只是置换字的位置,但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前者为被动,只求接受,不讲感悟;后者为主动,在自身要求的支配下去探索、去求知。所以,充分尊重“主体”,“主体”就能“死而复活”。

二、学生们有“智”了

时代在发展,世纪在变迁,培养人的活动也在进行调整和改革,在对新课标的学习与反思中,我感到新课程为我的教学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我的教学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课堂教学形式不再是你问我答的旧模样,不再是或对或错的唯一答案,学生的地位从过去的被动接受者成为主动参与者,学习的方式也变成积极探究、相互合作,课堂上,孩子们有了更多的愉悦体验,独特的感悟,丰富的表达。

记得在教人教版第十二册《詹天佑》一文时,教学结束前,我出了这样一道填空题:“我认为给京张铁路起名为?摇?摇?摇?摇,因为?摇?摇?摇?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育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正因为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那种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和验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所以正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并让它得到充分表达,正是我出这道题目的初衷。果然,学生给铁路起的名字各种各样,理由充分,有强国路、争气路、扬威路、合作路。还有的学生联系现在的生活实际,起名为发展路、致富路、创新路,有的答案连老师也难以想到。

学生在自由的空气中积极思维,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成功乐趣。”学生正是在成功的体验中变“智”了,教材变成了一座桥梁,它能使学生从接受别人的想法,顺利到达积极思维、形成自己见解的彼岸。前面的一道填空题,使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答案。这样的“智”无法教,它是一种潜能,只等你去唤醒和引发。

三、学生们爱“美”了

现在,打开一本本新教材,可以发现几乎册册都是图文并茂、色彩艳丽、精彩纷呈的,印刷质量更是极为清晰美观,非常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对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十分有益,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爱美情趣非常重要。童年是一场梦、一幅画、一首在不断丰富更新的自由诗,就看老师怎样去圆梦、着色。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的讨论、表达等各种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必要延伸。记得在教《鲜花和星星》一课时,我先绘制好夜空风情画贴在黑板上,使画中远山、草坪、月亮和在星际下畅游的儿童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由此启发他们的想象思维:“你们还想增加一些什么内容?为什么呢?”学生纷纷指出,还有小溪、泉水、小草、鲜花、小动物,还有数星星的小朋友……我们不应怀疑学生的眼光,因为对于美的欣赏是人天生就具备的。因为爱美,人的生活才有乐趣;因为爱美,人的生活才有追求。思想美、情感美、意境美、人性美伴着各种精美的图画,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样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使他们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中逐步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他们知道讲卫生了,爱整理书包和课桌了,着装知道整齐了,脏话少了……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不是一日之功。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课改不再是一个关键词,不再是一句口头禅。课改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课改使老师更加充分地发挥潜能,使学生更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她也使我的课堂教学变得逐步成熟起来,不再拘泥于旧有的模式,不再想着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努力尊重学生,把自还给学生,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使师生在课改中共同受益。由此看来,课改不再神秘莫测,我们不必畏之如虎。只要真心地搞课改,就一定会受益匪浅。

上一篇:让兴趣引领学生的语文学习 下一篇:“以学论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观念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