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文化,何以立校

时间:2022-07-28 10:13:37

无文化,何以立校

文化是什么?诸戈文局长用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了生动解释。三个国家的少女都穿着裙子戴着帽子在海边散步,一阵风吹来,美国少女赶快捂帽子(美国人的文化价值取向是财富比面子更重要),日本少女急忙捂裙子(日本人的文化价值取向是面子比财富更重要),中国少女既捂帽子又捂裙子(中国人的文化价值取向是两者都要)。风来的时候少女们下意识的动作,正是其所受文化影响而内化的一种下意识行为。可见,文化是长期积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生活的实践中。

学校文化又是什么?诸局长的理解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一种课程资源,校长追求的一种境界。

那么,为何要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便有了如下对话――

:据了解,您担任市教育局局长以来,就致力于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您的出发点是什么?

诸戈文:学校文化建设是我市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措施。常德是一方重教热土,教育基础一直较好。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和提升,如何在新的历史阶段走出一条符合常德实际、符合人民意愿、符合教育规律的发展之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隆重召开,主席“大力推进学校均衡发展、加强资源均衡配置、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素质教育”的指示,为我们拓展了思路,指引了方向。我们认为,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是顺应教育发展大势、抢占新时期教育制高点的迫切需要,是实现教育本质回归、加快素质教育步伐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我市文化名城建设、提升我市教育品质、树立教育品牌的重要举措。为此,我们专门对河北邯郸、唐山等地进行了考察,形成了学校文化建设方案,决定在全市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走出一条文化立校、文化强教的特色发展之路。

:“课程德育、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三个关键环节。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不少学校都在大搞校园文化建设,而常德提出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您如何理解学校文化和校园文化二者间的关系?

诸戈文:校园文化和学校文化既有相同点,也应有所区别。从我市的情况来看,不同之处有三个:其一是实施主导者不同。原来我市也进行过一些校园文化的探索,但主要依靠学校自主建设、自主推进,其主导者基本是学校,即学校领导者和师生为文化建设设计的主体,以单个的校园空间为对象。而我们现在开展的学校文化建设,其主导者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包括规划、设计、建设、提升等,都是政府宏观主导和引领。2010年以来,我市专门成立了以副市长万成贞为组长的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都提出了阶段性的建设发展规划,安排了学校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并组成了专家团队不定期进行督查和指导,市教育局还搭建了校长论坛和《常德教育》杂志两个平台。其二是实施层面不同。校园文化建设主要着重校园层面,表现范围相对较窄。而我们实施的学校文化建设,强调的是广泛参与、科学设计、上下联动、整体推进。从当前来看,我市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及广大师生和家长都积极地参与到学校文化建设活动中来,整体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基本形成。其三是指向和内涵不同。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向和内涵主要是校园环境的改造或布置,基本停留在“物质文化”范畴,因此发挥的作用也很有限。而我们推行的学校文化建设,其指向是全面的,内涵是丰富的。至少包含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因此也较好地发挥了导向、提升、凝聚和激励的功能。

:常德市提出雅致校园、书香校园、快乐校园、创新校园“四个校园”一起创,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有哪些成功经验是值得推广和借鉴的?

诸戈文:通过一个时期的努力,我市学校的环境文化建设已全面展开,学校绿化、美化及文化设施建设有序进行,学校环境育人功能得到了较好体现。但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不断地向纵深发展。因此,我们把今年确定为学校文化建设攻坚年和课堂教学改革年,以雅致校园、书香校园、快乐校园、创新校园建设为重点,着力在内涵上深化,在难点上突破,短期内取得了较好成效。在雅致校园建设方面,通过大力优化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营造出了既赏心悦目又内涵丰富的环境和氛围,学校的校容校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如常德市四中利用学校特有的历史传承,大力挖掘和开发“明义文化”,修建了简约古朴的明义堂和文化墙,开辟了明义文化宣传栏,形成了富于特色的校园文化;常德芷兰实验学校新建了学生书法绘画诗歌走廊和琴棋书画俱全的国学馆,无不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在书香校园建设方面,我们从改造学校图书馆室入手,大力推进学校书吧和班级图书角建设,把好书买进来,把藏书摆出来,让师生随时可读,书香之气日渐形成,中央电视台还对常师附小的经典诵读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在快乐校园建设方面,我们突出抓了两个重点:一是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改变“满堂灌”的做法,全力打造 “快乐课堂”和“高效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教师和学生都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促进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二是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主要是通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上舞台、走向社会,让学生感受成功、得到熏陶、快乐成长。如武陵区工农小学倡导每个孩子都会一种乐器,学校安排专业教师精心辅导,孩子们学习热情高涨。在创新校园建设方面,我们重点加强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取得了初步进展。目前,学生手工制作课、科技课和社会实践课先后挂上了学校课程表,学生制作室、学生作品展示室正在进入学校常备功能室范围。可以说,我市开展的四大校园建设,正以它蓬勃的生气和活力彰显着学校文化建设的无穷魅力,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文化熏陶效果。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十二五”期间,您对学校文化建设有何期许?

诸戈文: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永无止境,影响深远。目前,我市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才刚刚起步,许多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我们坚信,只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正确的方向,以目前的态势,通过3-5年的不懈努力,我市的学校文化建设必将实现“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五年根本变”的目标,成为常德教育的一大亮点。可以预见,在学校文化建设的推动下,我市的学校文化韵味将更加浓厚,面貌将焕然一新;学校的办学理念也将实现质的提升,“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一生双爱好,爱好伴一生”的美好局面一定会形成。

上一篇:思行合一:美国小学行为教育的启示 下一篇: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