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预防保护策略与措施探讨

时间:2022-07-28 09:20:25

水土保持预防保护策略与措施探讨

摘 要:近年来,我国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已经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水土流失或者是土地贫瘠的地区进行有效治理。从我国目前的水土资源的现状上来说,其总量较大,但是可利用的范围相对较小,而且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或者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监管力度还有待完善,致使我国的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因此,本文主要对我国水土资源的现状以及保护措施等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水土保持;预防保护;措施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需要将科学发展观融入到具体的水土保护工作中。另外,相关的部门要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同时要定期对工作内容和效果进行总结。但是在我国的水土保护工作进行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要以全面的观点来看问题,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采取相关的措施来进行治理。

1 要对原生态植被进行保护

1.1 要减少对原生态植被的破坏力度

我国相关的法律中已经提出了相关的保护水土的具体做法,要求各大企业的生产建设中要尽量避开水土流失的地点。对于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需要对施工工艺以及防止方式提出较高的要求,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原生态植被的生长。所谓的原生态植被是自然界的产物,一旦被破坏,其恢复的周期相对较长。但是,有些地区的人们由于对生态植被的认识程度不够,经常出现乱砍滥伐的现象,对于植被的破坏程度较为严重。这就使得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地破坏,同时影响到水土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1.2 要提高原生态植被在综合治理工作中的地位

原生态的植被对于自然条件以及水土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其中包括区域的降雨情况。降雨量对自然植被的影响程度较高。另外,土质的变化也会对生态植被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要想保证区域内原生态植被的正常生长,就应该对水土资源进行保护和治理。只有将对原生态植被的保护工作提上日程,才能加强对水土资源的保护力度。

2 利用经济手段对土壤植被进行保护

2.1 要提升土壤植被的有偿性使用

在传统的土地开发模式中,不会出现有偿性的概念,也是基于这一点,人们对于土壤植被加大了开发的力度,直接对于水土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一般来说,人们在生产和建设中,总是对木材以及相应的植被进行利用,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小投入成本。但是,这种做法是对生态环境损害,尤其是水土资源。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出现,国家制定了相关的规定,要对砍伐行为征收一定的费用,这样就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对于植被的利用,进而加强了对土壤的保护。

2.2 贯彻落实生态补偿政策

对于原生态地区来说,其上游对于生态环境的治理会耗费较大的资源和能源,其中包括人力、物力在内的消耗应该得到有效地补偿。这样才能提高人们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下游地区的发展。同时,国家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还表现在对资源开发的限制。另外,为了实现上游地区和下游地区的平衡,采取生态补偿政策是必不可少的。常见的做法就是要求下游地区向国家缴纳一定的水土资源利用费用,然后将这些费用投入到上游的水土资源的治理工作中。这样做不但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是利用经济手段来对水土以及植被的保护。

3 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工程

3.1 生态自然修复工程

所谓的生态自然修复工程,主要是利用大自然自身的演变来达到生态环境的平衡效果。主要是对某一区域的水土以及气候等进行调节。这种修复工程对于一些生态系统破坏程度较低的地区来说应用范围较广,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的生态植被生命力较为旺盛,而且人们对其的影响程度也相对较低,不会出现频繁开发和砍伐的问题。但是,这种自然修复工程的周期相对较长,而且其效果也不会非常明显。如果收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水土流失程度和土地的沙化现象也会非常严重。为了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国家的相关部门需要采取一定的治理措施来对其进行有效地治理,并鼓励这些区域进行退耕还林、生态移民、轮封轮牧等措施,从而在宏观上实现这些区域的生态自然修复。与此同时,国家及相关部门还需要对该区域进行认为的保护,对于干旱位置,需要进行人工的灌溉,对于病虫害较严重的位置,需要人工对其进行治理,从而将自然修复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3.2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程

我国在部分地区初步实施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程,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从而加快了国土绿化的进程,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现阶段,国家相关部门需要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程进行进一步的推广与支持,提高对农户的生活及粮食费用补助,并切实落实相关制度,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措施积极的开展并进行下去。除此之外,对于已经实施的退耕还林与退耕还草的地区,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加大管理力度。当前,一些地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将已经实现退耕还林草的土地复垦,这不仅有悖于国家的政策,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其危害性不言而喻,因此,管理部门需要对其进行监督与管理,对复垦的行为进行及时的制止与严格的惩戒,从而为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开展与保持提供基础保障。

3.3 生物措施

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采取造林种草及管护的方法,增加植被覆盖率,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一种水土保持措施,又称植物措施。主要包括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保土蓄水,改良土壤,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等方法的措施。

4 加强水土保持的监督执法

现阶段,国家针对水土保持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同时国内各地区也制定了各种相关的规章制度及条例细则,目的在于实现水土保持的预防保护,然而当前一些大型生产建设活动依然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从而只注重工程建设及工程受益,忽视了水土植被资源的重建与保护。因此需要对水土保持的监督执法进行加强,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并依照相关法律及条例对违反水土保持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理。除此之外,对水土保持方案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批,并安排专业的监督警察负责水土保持的监管工作,同时全面实施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制度,从而实现水土保持的预防保护。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然而生态环境却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这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背道而驰。基于此,国家相关部门及国土资源单位需要对水土保持的预防保护提起足够的重视,并不断采取有效手段对水土流失等灾害进行治理,同时实现我国水土保持的预防保护,进而对我国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翟然,张荟瑶,张婧雯,张永江.水土保持预防保护策略与措施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14,5:14-16.

[2]罗龙皂,范成五,李渝,秦松.贵州水土保持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水土保持,2012,6:40-42.

[3]龙蕾.贵州水土保持工程监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5:61-62.

上一篇:浅谈新担涌水闸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 下一篇:塑料排水检查井使用常见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