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幸福,怎样创造我们的幸福?

时间:2022-07-28 08:20:14

什么是幸福,怎样创造我们的幸福?

一、绪言

巴夫连柯的《幸福》,发表於一九四七年四月,同年,这篇作品获得了斯大林等文学奖金。

当一九四六年,苏联作家们在联共(布)中央的领导下,和《列宁格勒》《星》杂志的错误思想作了斗争之后,这一篇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幸福》的出现,是说明着这一思想斗争的结果,更推动苏联文学向前迈进了。

苏维埃政权,从战后恢复经济建设时期起,就开始了它的新的历史任务,——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任务。《幸福》就正是从艺术形象上表达了和推动了这个任务的伟大的作品。所以它又证明苏维埃文学在新的历史阶段上有了新的发展和成就。

作品所描写的事件的时间是在一九四四年—一九四五年间,从苏联卫国战争快结束时起,到法西斯投降之后不久止。作品所涉及的范围是庞大的、正和古典作品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一样,它包括了这个时代的战争与和平的两个方面:有苏联卫国战争前方的战斗和后方的建设图书;有今天地球上存在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世界的生活描写;有伟大的领袖斯大林的形象——这是苏联许多有才华的作家都不敢轻易动笔描写的形象;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不同职业,不同种族,不同性别的苏维埃人。作者以他的辉煌的文学的才能创造了这一连串具有高度艺术性的文学形象,这些生动的形象,这些生活和斗争的画面,表达出来了苏维埃人的崇高的思想意识共产主义的思想和道德。读了这个作品,不仅只是让我们认识了苏联文学在新阶段的成就,而且也使我们在这儿受了一课深刻的共产主义教育,有艺术形象的共产主义的教育。它使我们更加崇敬着苏维埃人——史无前例的具有共产主义品质的新人;它使我们更加向往着社会主义社会——我们中国人民正欢欣鼓舞向它迈进的美好的社会;并且,它还使我们更加憧憬着人类最高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毫无疑义地,《幸福》是最优秀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作品之一。

二、《幸福》的思想内容

作者巴夫连柯不仅是个杰出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个老布尔什维克,他以他的坚强的党性和优秀的艺术才能,创造了好些个典型人物和生动的现实生活的场面,在这些人物和场面中,作者首先给我们解答了“什么是幸福?”以及“怎样去创造我们的幸福?”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也正是作品的主题思想。

作者是怎样解答这个问题的呢?

小说一开始,是主角伏罗巴耶夫——在卫国战争前线受了伤,失去了一条腿还患着肺病和肝脏病的退伍的红军上校,新到南方滨海的一座小城来的时候无处安身的情景。这时伏罗巴耶夫在感情上是不安的,因为自己的残废和疾病使他结束了军队生活,新到这个城市又遭到了许多困难,因此,他就模糊地感到自己“现在再也不会有他在部队里作战时的那种幸福了”。他说:

“我从幸福里掉了出来,好像从飞机里摔下来一样。一切都留在那边——光荣、同志们、以及……一切的一切,而柯磊托夫却连找一所房子这样的事都不肯帮忙。”

“我有病,我衰弱,没有力气,谁也不需要我,我是一个累赘。”

作家形容他当时情景是这样的:

“伏罗巴耶夫被抛弃在海滩上,好像一条出了事的破船一样。”“他第一次惋惜自己还活着。”

尽管这样,但在苏维埃的国度里,到处的生活,都在诱惑着人们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力量,何况伏罗巴耶夫还是个有锻炼的党的老干部,还是个有多方面才能的苏维埃人呢!只当他一开始和周围的人们接触之后,他就获得了无穷尽的力量,他就去掉了思想上的阴影,结束了他的惶惑和孤独的感情。同时,也就被大家需要起来了。他向胜利国营农场的人们讲前方的战事,就被大众所欢迎,人们就愿意留下他,马上给他拨出房子来。接着他在“五一”集体农庄组织了荣誉军人生产突队,解决了葡萄地的翻掘和播种菜蔬的难关,使整个地区掀起了劳动热潮。伏罗巴耶夫更进而忘记了自己的残废的躯体,去拜访居留在这个农庄周围的有才能而没被安置好的各样人物,他把他们组织起来,给他们布置好能发挥他们潜力的工作。於是伏罗巴耶夫又成为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了,他把自己完全融化在集体之中,而被那儿的人们热爱着,人们把他称作

“维他命诺维奇”。伏罗巴耶夫甚至就是病睡在当地的哥萨克葡萄种植家钦巴耳的院子里的病床上的时候,都在为人们解决问题。

有一次他组织了一个商谈会,由从德国囚禁归来的斯土品娜向大家介绍自己在法西斯国家看见的统冶者的罪恶勾当。这个座谈会给了人们什么样的印象呢:

“波德聂别斯柯夫妇走得最晚。

“他们想告诉伏罗巴耶夫,说他们被这个晚会深深地感动了……

“他自己也被感动和迷惑了。……

“伏罗巴耶夫好久没有像现在这样跟人们亲近过,也好久没有像现在这样跟他们和好过。……

“他长久地闭住眼晴躺着,想着命运把他跟他们联在一起……

“他那旧日作战的工作,现在以新的方式闪亮在他面前。”

这样,他不仅把自己从那种认为不被人们需要的苦恼里傍脱了出来,而他更重新感到自己还依旧对人们有用。

最使他感动的是人们议决由集体农场拨款给他修建一所小房子。

“现在他有多少房子可以弄到手啊,只要活着就行。是的,事实上,他已经充满了力量生活着。不久就要死去的念头,现在已经没有工夫去想它了。人们走来何他申诉,告诉他自己的成功,听取他的忠告;他写信到前线去,帮人家给省报写通讯,或是考虑送给柯磊托夫的报告。”

此后,伏罗巴耶夫不仅安心在这儿工作下来。甚至当他的老朋友劝他重回到他曾经热爱过的军队生活中去时,他也不动心了。后来他终於被委任来领导这一区的工作。

故事发展到末了时,作者是这样给我们介绍伏罗巴耶夫的生活的:

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紧张。就是在学院里,在火线上,也从来不曾生活得这样丰富,恐怕没有一个地方,像在这里那样使他深深地感到他为人们所需要。他在自己所办的党校里讲授党史,帮助图书管理员组织读者会,给人们讲“战争形势”、“世界前途。”他感到不再需要自己的家了,因为整个区,事实上都是他的家,他在胜利农场里召集会议,他亲自整顿钦巴耳领导的国营农场。旱灾使他一会儿跑倒江河的上游,一会儿跑到深山的峡谷——那里在建造蓄水池。他是到处为家。谁也说不出他将在什么地方过黎明或黄昏。到处都在等着他,到处都需要他。

上一篇:纪念斯大林同志 下一篇:积极参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事业是农村青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