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结点大西坝

时间:2022-07-28 06:52:54

大西坝属于鄞州区高桥镇,在后塘河、大西坝河与姚江的连接点上。大西坝由船堰和水闸(也是船闸)组成,通称为坝。大西坝村以坝兴村,以坝命村。现在这里如果不是有姚江渡船,陆路基本就是断头路。所以,到过的人不多,也就没什么名气。然而在水运时代,这里是宁波的西门户,是通往省城、京城的必经结点。

姚江是杭甬运河的一部分。如果凭现代的船运能力和码头建筑技术,船只可直达三江口,但这只是近百年的事。在以风力和人力作动力的木船年代要逆潮而行和随时靠岸是做不到的,当然可以候潮而行和候潮而靠,但极不方便。于是先人想出办法,在江的上段受潮水影响起落不大的地方转入内河,就不受潮水节制,而且可直达官署、市肆。长约4公里的大西坝河就是为此而开凿。然而,河江水位有高差,必须筑坝。为航运而开必须有过船堰。同时要兼顾水利,又修水闸,为方便于姚江两岸交通又筑渡头。所以,这里几乎集古代内河水利、船运设施之大成。当然,近千年来这些设施增毁扩改数度,但鼎盛时期的面貌还是有迹可寻。

目前,船堰还在,而且看得出曾装过电动升船过堰机,但已彻底废弃;与船堰并列水闸还在,当然已改成水泥钢结构,在约内50米处又筑一闸,这样既是水闸又是船闸,但进出船只极少,仅仅是几艘浚疏泥船进出;当初作为船过堰时人员上岸等候的中凉亭,只是跨在大路上三间无墙破屋而言;渡口还在,本来与堰闸同一地点,中亭亦兼候渡亭,但后来因泥沙沉积和人为填埋已远离船堰,因此又建下亭作为候渡亭,后原亭倒塌,改为水泥砖结构独间亭;为了不使当地居民总搭乘过路船,在村口又另辟小码头,并建上亭三间以候船,现码头已不存在,亭依然完好,只作为村民休闲场所;原村口横跨大西坝河的西镇桥是高拱洞桥,现为陆地通行方便而改为平桥。但以上种种改变并不怎么妨碍对当年繁华的想象。

据记载,大西坝与高桥同时是南宋状元时任庆元(宁波)郡守吴潜规划而筑。说起来有750多年的历史了。然而,现场没有留下刻石记载,但这也无妨,只要细看中亭,便可大体推断年代有多远。

现中亭已苍老不堪,柱头有木有石还有砖墩,大西坝人为了不使其倾颓,不同时代作些临时修补。那么有没有原亭原物呢?有,被废弃但没有拔去的几根花岗石石柱,应该是原物。人们通常用石来比喻千年永固,但也经不起岁月折磨,以至与木结合部榫铆消蚀剥落,直至不能再用,而在边上另立木柱。若要了解当年之繁华,从市区西门口发沿着后塘河、大西坝河走一遭,就知道此水道,别看现在冷冷清清,却拥有过非同一般的辉煌。

原在西门口,现在在万安桥附近的接管亭,听听名称就知道当年功能。沿河到望春桥,这是后塘河上第一座保存完好的高大单孔石拱桥。为什么建得如此高大呢?上桥下桥不是很不方便吗?原因是为了让官船不拔纤杆直接通过。再往前行,又有新桥、上升永济桥两桥。这两桥现桥是明、清时期重建,与望春桥同一型制,上有石阶,下有牵道,旁有亭、庵;雕刻精美,桥上楹联、鳌头、石狮皆俱。到了后塘河与大西坝交汇处,便是宁波市十大古名桥之一 ——高桥了。高桥名副其实比前三桥更高更宽,更能说明问题的是桥上楹联:

丁台员属都从此处问津

巨浪长风想见群公得意

横批是:

文星高照

朝大西坝一面的横批:

指日高升

不难看出此联此批主要为官船而作,更多的是指“秋闱”(省试)、“春闱”(京城会试)应试的举子。一个“高”字既是桥名,又道出封建文人的最高理想。

沿着直大西坝河行七八里,终点便是大西坝。大西坝老一辈人都知道,过去大西坝不仅仅是这几样基本设施,还有不少航运配套设施,最引人注目的是数丈高炮楼。此炮楼并非是军事设施,而是作为瞭望、航标、发号令的高塔。这里驻有衙门派来的“交警”,接报后登塔瞭望,官船将到未到时,号炮三声,立即清河,下等船只或改道或避让,特别是臭烘烘的便船,决不让出现在官船前面。

在坝边原来还有一座与中亭相连小庵,名叫普度庵,庵名虚实双关。此庵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庵堂。船只过堰时普通百姓在凉亭里站站坐坐也就过去了,官显达贵怎能混同于百姓?于是请

进小庵雅室。然而,庵乃是佛门净地,素食冷脸甚是无趣,官显达贵屡有微词。因此又筑专用“官厅”。“官厅”接待当然比庵中宽泛,供需双方乐意。源源不断过客带来了商机,大西坝人在坝靠坝,很快从几名坝工发展成为千人村庄。

有一事始终困扰着大西坝人。连年来雷击屡屡,伤人损物,要比其它地方高发许多,是不是对雷祖不够尊重?于是建起雷祖殿,此殿至今还在,是大西坝特有的神庙。

大西坝红红火火历五朝,但在西风东渐,技术上突飞猛进的年代,无情的衰落了。大西坝人也曾做过种种改良,但还是成了昨日黄花!以往辉煌只是在人们流传之中。至今还有人津津乐道地演说清咸丰二年高桥人章鋆中状元还乡,县拨专银在大西坝迎接全县有史以来第六位状元的宏大场面。

面对冷清苍老的大西坝感慨万千:落水有意,流水无情,时空变幻,兴衰有度!

(选自宁波文化网)

上一篇:宁波:中国大运河南端河海转运与海上丝绸之路起... 下一篇:浪桨风帆,千艘万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