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运河为何弃“弓”走“弦”?

时间:2022-05-14 01:31:02

宋亡元兴,大运河的千年日记又翻开了新的一页,意大利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曾游历过杭州城,他称杭州是[天城],说杭州城[河水经许多大大小小的河道,流入全城的每一个地方],[城内交通发达,水陆俱备]。

大运河之于宋朝。更是最浓重的一笔,尤其是南宋定都杭州,成了全国的中心。

南渡以后,南宋偏安一隅,纲运粮饷,仰于十七略州军。但因临安左江右湖,舟船最便,运河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在维护使用淮南、浙西运河的同时,南宋全力整治浙东运河。

浙东运河西起萧山西兴镇,东经萧山、越州,至上虞通明坝,将宁绍平原的钱塘江、浦阳江、曹娥江、余姚江、甬江和大海联系起来,成为支撑南宋政权的生命线。

宋朝时,杭州城已有人口120万,拥有400余种行业,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更是跻身于世界十大城市的行列。此后的南宋朝廷之所以选择杭州作为都城。用大诗人陆游的话来讲,就是看中了大运河所带来的便利的交通条件。杭州在历史上曾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城市,这与运河所造就的发达的经济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政治上的重要地位反过来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运河更进一步地发挥了它的效能。

随着运河水上交通的不断发展,杭州的造船业迅速兴起。到两宋时期,杭州已成为全国造船业的中心。当时的杭州城内外放眼望去。水面船只浩浩荡荡、一望无边,有河舟、江南船舰、湖船等。

南宋时期也是杭州商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经营范围也极为广泛,从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到珠宝金石无所不有。可以说古城杭州因运河而兴、得运河而盛。当时城中最著名的107家店铺皆“夹河而设”,大多分布于城内运河的两岸,充分反映出杭州的商业发展与大运河的依赖关系。元朝初年意大利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曾游历过杭州城,他称杭州是“天城”,说杭州城“河水经许多大大小小的河道,流入全城的每一个地方”,“城内交通发达,水陆俱备”,“在距运河较近的岸上建有容量较大的石砌的仓痒,供从印度和其他东方来的商人储存货物及财产之用”。马可・波罗笔下的运河和杭州为我们提供了一幅运河与杭州之间关系的真实画面。

宋亡元兴,大运河的千年日记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运河可以把南方的物产运到北京,然而,绕道洛阳的隋朝大运河长达5000多里,要从杭州运一趟粮食到北京,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十分不易。公元1292年,水利专家郭守敬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开水源以济漕运,使京杭大运河可以直抵大都城下(今积水潭),这一路线弃“弓”走“弦”,比隋朝大运河缩短了900多公里,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京杭大运河。

元代大运河全长3000多里,可分为下列各部分:从北京至通州的通惠河;从通州南人大沽河,西南接御河的通州运粮河;从天津南至临清,接会通河的御河(即卫河);从临清至东平路须城的安山,接济州河的会通河;从须城的安山到济州。接泗水入黄河的济州河;从黄河到扬州入长江的扬州运河;从镇江经苏州、嘉兴达杭州的江南运河。

江南运河改由长安经上塘河进杭州,为由崇福,经塘栖至杭州。这条运河也就是后人所称的东线,也是今天列入京杭大运河申遗的线路。

上一篇:声色之道墨尔本 下一篇:仁山智水清气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