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中国大运河南端河海转运与海上丝绸之路起航地

时间:2022-02-01 03:53:25

宁波:中国大运河南端河海转运与海上丝绸之路起航地

宁波自古以来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地域特色鲜明、文化遗产丰富。

2008年宁波被正式列为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城市之一。由此,宁波成为国家组织的多重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所在地申报城市,宁波的文化遗产保护与申报工作也出现了新的局面。

宁波“大运河(宁波段)保护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 于2008年成立。“积极参与中国大运河申遗”被写入宁波市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全市上下合力推进申遗工作。目前,我市在完成大运河(宁波段)保护和申遗“资源调查、遗产点遴选与市本级保护规划编制”等第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正在积极展开以遗产保护和环境整治为重点的第二阶段工作。在各项工作开展过程中,有三大命题始终贯穿其中:

一是浙东运河(宁波段)在中国大运河整体价值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二是反映浙东运河(宁波段)文化遗产的主要对象和构成体系是哪些?三是如何因地制宜,有效推进本区段运河遗产的保护与申遗工作,使之与高速发展的宁波经济社会协调一致,取得双赢。

浙东运河(宁波段)在中国大运河价值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地位。2008年10月下旬,国家文物局领导和相关专家曾明确指出:“隋唐运河已纳入大运河申遗范围,(长安与)洛阳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而宁波则(通过浙东运河与江南运河相连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大运河不仅是沟通中国南北的水上通道,而且还是连接世界的大通道”。这是非常具有战略眼光的,也符合隋唐以来中国大运河历史发展的实际,对宁波来说意义更为重大深远。

…………

除此之外,浙东运河及沿线城乡,也是我国重要的明清浙东学术思想的传播通道。余姚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出生地,绍兴、余姚、宁波是浙东文化与学术思想代表人物的主要活动空间。以姚江(浙东运河东段)为纽带的沿江三县余姚、慈溪、鄞县更是以空前绝后的科举奇观震惊天下,在明代近三百年间,共有921人考中进士,以“科举金三县”的形象灿烂于中国的科举史和文化史,成为一个世代相传的地域传奇。

宁波港与航运漕帮是促进闽粤妈祖信仰向运河沿线及北方(以天津为代表)传播演变的重要地区。

宁波也是江浙两地沿运河城镇地方戏曲的产生和传播地之一。有甬剧、越剧、姚剧、四明南词、宁波走书等戏曲艺术(江浙两地几乎每个沿运河城镇都有一种本地剧种,并有多种戏曲艺术传播,与运河文明息息相关)。宁波还是麻将牌的诞生与传播地。

宁波是大运河南端的出海口与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城市,内河运输与海上运输相互连接,具有运河城市与海港城市的双重特征,在大运河沿线城市中具有代表性。

大运河(宁波段)的航道是自然河道与人工河道有机连接的双系统航道,在利用自然潮汐与保持运河通航水位等技术上具有地域特征。应保持大运河(宁波段)通江入海的特色;慈江、西塘河等是宁波段运河历史时期的重要见证。镇海口海防(海塘)遗址、庆安会馆与安澜会馆、大小西坝等,分别代表大运河南端出海口的国防体系、河海联运管理体系与行业信仰、自然与人工航道交互体系等,是宁波段运河遗产点中的核心遗产……

(本文略有改动和删减)

上一篇:国外 7~8月展讯 下一篇:运河结点大西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