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式探讨

时间:2022-07-28 06:31:31

【摘要】 目的探讨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一种新的术式。方法对患有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功血等子宫良性病变的病人分别分为子宫三角形切除组、子宫全切(或次全切除)组,对观察指标做比较。 结果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指标无差异,性生活情况、更年期症状及血清激素水平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子宫三角形切除术是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卵巢功能不受影响,延缓术后卵巢功能衰竭。

【关键词】 子宫三角形切除;子宫全切或子宫次全切除;卵巢功能

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是周基杰教授首创的一种子宫体切除后保留残留卵巢的正常血液供应、延缓卵巢功能提早衰退的新的手术方式。有效地克服了因子宫切除后阻断了来自子宫方面的卵巢血液供应或保留的卵巢发生扭曲、粘连,使卵巢血供减少的弊端。本科自2008年始行子宫体三角形切除15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资料2008年1月有子宫次全切除指征的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患者30例,随机分研究组15例,年龄30~45岁,其中患各型子宫体部肌瘤10例,子宫腺肌瘤4例,产后出血1例,行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对照组15例,年龄35~50岁,其中患各型子宫体部肌瘤11例,子宫腺肌瘤4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或子宫全切术。两组均无生育要求,所有病例术前常规做宫颈刮片细胞学分级,月经紊乱者行分段诊刮术,除外恶性病变,除产后出血1例未做宫颈刮片检查。

1.2手术方法术前准备和麻醉选择同常规子宫次全或子宫全切除术。取下腹部纵切口约6~8cm,切开腹壁各层至腹腔,打开腹腔探查后将子宫提起,使子宫体暴露在腹腔外,用橡皮条扎紧子宫颊部(也可不扎),在两侧子宫角内侧1cm处向子宫颊部方向三角形切除子宫上段,可用电刀,也可分次钳夹、切断、缝扎,下界在子宫膀胱反折上方0.5~1cm。如病灶切除不满意或子宫腺肌病患者下界可适当向下延伸,保留的子宫两侧壁厚度约1~2cm,出血处钳夹或电凝刀止血,仔细检查两侧壁有病灶可剔除,特别要注意切净子宫上段内膜。用1号可吸收线由三角切的下界开始,连续U字形对应贯穿缝合子宫创面,注意随时提紧缝线,在子宫底部缝合结束打结,缝合后自然形成小子宫形状,松开并拿掉止血带,查有无活动出血,如有活动出血用可吸收线加固缝合至血止,冲洗腹腔,清点器械纱布无误逐层关腹。

2结果

2.1术中术后观察指标与结果见表1。(1)手术时间(分钟);(2)出血量:用负压吸引和纱布称量法测量术中出血量;(3)术后排气时间(小时);(4)下床活动时间(小时);手术结束至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5)术后病率:术后10天每隔4h测量体温有两次≥38℃者为术后病率。表1两种术式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病率结果比较注:两组术中、术后五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明显性(P>0.05)

2.2术后随访情况(1)随访时间:所有病人要求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各随访1次,超过2年者不定期随访;(2)随访内容:月经情况、腹痛、性生活下降(减退、阴道干涩)、更年期症状(潮热、出汗、情绪波动、心悸失眠等);结果见表2。显示三角形切除术组多数患者术后有少量月经,两组在性生活质量及有更年期症状方面有极显著差异(P

2.3 血清性激素测定手术前在35~45岁年龄段中分别随机抽取两组病人各6例,取血清性激素含量测定以备术后观察。采血时间是术前一天早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3ml分离血清后冷藏,与术后1周内、术后6个月、1年各抽血复查1次。结果见表3、表4。表2两组术后月经量情况、下腹隐痛、性生活下降、更年期症状情况比较例(%)表3 6例三角形子宫切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含量比较(±s)表4 6例次全子宫切除术或子宫切除术前后血清性激素含量比较(±s)以表3、表4可见三角形切除术组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含量无显著差异,次全子宫切除术或全子宫切除术组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含量差异有显著性,术后FSH明显升高,E2降低,部分病人FSH、 E2达绝经水平。3讨论

三角形子宫切除术不切断子宫周围的血管和韧带,保留部分子宫体,不影响卵巢血液供应,所以不影响卵巢功能。 近代研究认为子宫能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并且有内分泌功能,是维护妇女身心健康的重要器官,不能轻易切除[1]。国内有许多研究认为子宫肌层可合成前列腺环素PGI2,其有扩张血管等作用。切除子宫,PGI2合成减少,导致冠心病的发病率升高及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的提早出现[2]。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要求保留子宫的病人逐渐增多,本术式保留了子宫颈和部分子宫体,对年轻妇女生理上保持了正常的内分泌功能,同时减少了对心理的负面影响。因保留了子宫颈内口部分的子宫内膜,所以部分患者仍有少量月经,这样就减少了因子宫切除而产生的心理障碍性症状,满足了患者既去除疾病又保留子宫的心理和生理要求。子宫全切除术对性生活质量的影响已有报道,传统的全子宫切除术手术后不仅使子宫颈和子宫下段缺如,使阴道缩短,术后妇女的频率降低,性生活频率也相应减少,而影响生活质量,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保留了原有子宫的形状,子宫的各组韧带保留完好,盆底支持力好,保持了盆底的完整性。因而患者性生活频率和质量不受影响,又有防止内脏脱垂的作用。三角形切除术可以彻底切除病灶,克服了子宫肌瘤挖除术术后子宫肌瘤复发的缺点,且与多发性子宫肌瘤挖除术比较,降低了操作难度,但由于保留子宫两侧壁,所以手术适应证也受到了限制,如子宫大于妊娠16周或子宫腺肌病病灶弥漫整个子宫肌层时,手术操作困难,施术受到限制。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切除子宫体中间部分,无宫旁操作,切口小,盆腔污染少,手术创面小,盆腔粘连机会减少,术后腹痛率明显降低,性生活不受影响,术后恢复快。总之 ,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无副损伤,不影响卵巢功能等优点,为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新民,赵晶,林润青.10年间子宫肌瘤挖除术341例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1996,12(6):317.

2孙仁坤.子宫切除相关因素的探讨.实用妇产科杂志,1995,11(增刊):173.

上一篇:视网膜脱落临床护理分析 下一篇: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培养鉴定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