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百年兴国志 崇文尚武显风姿

时间:2022-07-28 03:13:22

教育学者毛亚庆博士关于“学校生命论”有这样的阐述:学校像人一样,是有灵性的生命体,管理者是学校的血肉;组织体系和制度是学校的骨架;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命脉。学校如个体一样,需要获得独特的发展,因此,一所学校想要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就要显现出作为生命体的独特个性。随着多年的发展,南武实验小学意识到特色是学校发展的活力之源。近年来,立足学校的悠久历史和长期的办学实践,我校探索出了以“兴才教育”为主题的办学特色,开始了特色办学之路。

一、“兴才教育”办学思想传承百年兴国之志

我校“兴才教育”的特色定位扎根于学校丰厚的历史文化土壤里,并在传承中发展创新。一百多年前,中华民族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中,何剑吴老校长高瞻远瞩,鼓励南武学子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号召他们以渊博的学识和强壮的体魄武装自己,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一代代南武人继往开来,传承兴国之志,为振兴祖国而发奋图强。

传承着优秀的历史精神,我校提炼出了“兴才教育”的办学思想,即“传承兴国之志,培养时代英才”。“兴”乃传承兴国之志,兴国之志在少年,南武小学倡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长大后报效祖国。南武精神始终倡导的是一种心系家国的情怀,这是由一百年前的时代特征决定的,时至今日,建设现代化社会同样需要兴国之志,只有从小树立了远大志向,学生才能坚持不懈地完善自己,成为时代需要的栋梁之才。“才”乃培育时代英才,南武教师以培育英才为己任,以培育英才为乐事,致力于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和时代精神的现代化人才。

诸葛亮《诫子书》曾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此语强调了树立远大志向的重要性,它是成就学业的动力和成才的先决条件。我校“兴才教育”的办学思想倡导学生树立高远之志,高远之志如同一盏明灯,引领他们学习本领、用知识充实自己,将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同时,“兴才教育”也强调教师要满怀热情地培养适应时展的有用之才,并在传承中发展创新。如今,我们要以“兴才教育”为指引,用创新的理念指导学校的管理、教学改革和特色课程的创建,从而增强实力,打造属于南武实验小学的学校品牌。

二、“崇文尚武,砺志立人”办学理念焕发生机

“崇文尚武”一百年来一直是南武精神的内核,我校“兴才教育”办学思想正是立足于“崇文尚武”的传统精神之上,并以“崇文尚武”作为教育的手段。“崇文”即崇尚文化知识和个人素养,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其中包含智育、美育及礼仪教育等内容,既囊括了我国传统的文化知识,也吸收了当今世界的优秀文化知识。“尚武”即崇尚武艺,这是一百年前的解读,而新时代赋予“尚武”更丰富的教育内涵,体格强健、充满活力、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是对“尚武”精神的丰富和延伸,它融合了德育、体育、劳育等育人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尚武”的形式多样,包括武术、舞狮及各类体育项目,其宗旨是培养学生坚忍的品格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内在诉求与一百年前一脉相承。“崇文”和“尚武”是我校践行“兴才教育”办学思想的两条并行的主线。

围绕“兴才教育”的思想,我校对社会所需人才展开了思考。当代少年儿童的各方面素质状况不容乐观,普遍存在性格脆弱、承受能力不强的问题。培养学生刻苦好学、坚韧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时代的迫切呼唤。我校响应时代的呼唤提出了“砺志立人”的育人目标,“砺志”即继承发扬南武精神,帮助学生磨砺心志、锻造品格,使其成为有高远志向、能为国效力的有用之才;“立人”即立身为人,包括品格、才学、体魄等方面,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实现成长与进步,为今后实现人生价值和报效祖国做好准备。“崇文尚武”是育人手段,“砺志立人”是育人目标,两种理念与时代精神的步调一致,是我校的重要价值理念。

我校传承历史,继往开来,把握“创建特色学校”的发展机遇,走“兴才教育”的特色之路,秉承“崇文尚武,砺志立人”的办学理念,我们相信,学校必然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君子风骨”特色项目承载“兴才教育”特色主题

我校围绕“兴才教育”的特色主题,以“崇文尚武,砺志立人”为办学理念,创建了“品格如梅”“学识如兰”“体魄如竹”“才艺如菊”四个特色项目,扎实推进特色办学。“梅兰竹菊”千百年来以其高雅淡泊的气质为世人所喜爱,成为高尚、自强、刚毅、自信、品才兼达的象征。“梅兰竹菊”的风骨气质与我校的育人目标相契合,我校正是要培养志远、德高、才丰、体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品格如梅”特色项目

梅,高洁坚忍,傲雪盛放,有着顽强的品格和执着的信念。有感于梅的精神象征,我校找到了梅的品质与德育的契合点,即培养学生坚毅、勇敢、承担、奉献的品质,胸怀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因此,“品格如梅”的特色项目围绕德育展开,开展“习字练品”特色课程和“书香校园”活动。

书法艺术不仅是“技”,更是“道”,我校通过推行书法艺术希望达到陶冶性情、修养品德的育人目的。学生每天午间习字,结合《书道育人》和《静心习字》两种校本教材,由专任教师进班指导,每周评选并表彰“书法之星”,优秀的书法作品在学校橱窗展示。学生在日常习字中修养了身心,感悟到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有助于学校实现“立德品自高”的育人目标。

此外,我校还开展主题鲜明的读书活动,包括主题班会、办手抄报、书香系列(书香班级、书香少年、书香教师、书香家庭)评比、演讲、经典故事舞台剧、征文和诗文朗诵比赛。在校门旁边的崇文长廊设置了“流动读书吧”,还有教学楼里的“日阅室”(图书室),为师生提供了优雅舒适的阅读环境。一系列的读书活动旨在让校园的每个角落沐浴“崇文”之风,书香四溢。

2.“学识如兰”特色项目

兰,素雅而恬静,自信而幽香。兰的气质能够让人联想到一种求学的态度。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学习者用心领悟,只有耐得住寂寞并静心钻研才能收获满腹书香,正如兰的气质一般。因此,我校围绕智育推出“学识如兰”的特色项目,开展“经典诵读”特色课程和“艺术赏评”活动。

学校在每天晨会时间组织学生诵读经典,分级分班诵读校本教材《与经典同行》,每逢周一由各年级轮流展示国学经典诵读成果,并穿行汉字听写大会及“故事大王争霸赛”等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学生在国学经典中耳濡目染,吸收历史、文学、哲学的养分,这正体现了“蒙以养正,圣功也”(《周易》),也符合我校“立学才自丰”的育人目标。

“艺术赏评”活动包括文学、美术和音乐三大范畴,师生共同欣赏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赏析评价,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也能提升审美情趣。由于每个人的个体经验及知识都有差异,因此,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表达独特感受,并互相交流。此活动以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形式展开,符合我校所倡导的“群学乐学”的学习风尚。

3.“体魄如竹”特色项目

竹,生命力旺盛,环境适应性强,质地刚柔并重,与“体育”“劳育”有相通之处。“体魄如竹”的特色项目围绕体育与劳育展开,旨在培养学生刚健的体格、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能屈能伸的品格。此特色项目以南武拳、醒狮、游泳等为核心,并开展劳动技能大赛,旨在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翠竹精神。

南武拳是我校推广的一套拳术,它以太极拳为主,糅合其他拳术的部分精华,是一种锻炼意志、注重内外兼修的体育运动。《南武拳》是这套拳术的校本教材,此教材遵循心理活动引起的生理变化规律,旨在通过套路与技击的运动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整套拳分为低、中、高三大板块,学生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练习,主要利用大课间、体育课以及社团活动的时间练习。

醒狮是我校的一项传统体艺特色活动,它集武术、体操、杂技、舞蹈、表演于一身,技艺高超,极具观赏性和娱乐性。我校开创了醒狮社团,以“宏扬中华文化精髓,发扬醒狮武术精神”为宗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强健之魄和坚韧之志,同时也体现了我校的尚武之风。学校还邀请民间艺术家到校指导学生的训练,每逢开展大型活动,醒狮小社团的表演就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此外,我校要求每名学生都有一项体育特长,如跳绳、游泳,旨在培养身强体健、心理健康的南武人,实现“立身体自健”的育人目标。

4.“才艺如菊”特色项目

绽放,千姿百态、色彩斑斓、不拘一格,如人的才艺多样而丰富。我校提倡“文武兼达”,倡导学生的多才多艺和多元发展,努力实现“美育”目标。“才艺如菊”的特色项目围绕美育展开。

为了鼓励学生发展才艺和提高综合素质,学校共开设三十多个社团,将社团分为“崇文”“尚武”“艺术”三大板块。“崇文”板块包括小主持人社、书法社、象棋社、围棋社,“尚武”板块包括游泳社、武术社、醒狮社、田径社、篮球社、羽毛球社、跳绳社,“艺术”板块包括葫芦丝演奏社、二胡演奏社、高胡演奏社、笛子演奏社、琵琶演奏社、古筝演奏社、扬琴演奏社、打击乐演奏社、大提琴演奏社、模型社、拉丁舞社、舞蹈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选择社团。一直以来,学生对这些社团都有着很高的参与度和参与热情。学校犹如一个盛开的园,多才多艺的学生就是花园里千姿百态、争艳夺目的,赏心悦目。

四、结束语

近年来,我校在“兴才教育”旗帜的引领下继续着探索之路。传承百年兴国之志是我们的责任,让“崇文尚武,砺志立人”的理念焕发生机是我们的愿望,开发和深化特色项目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我们坚信,南武小学在“兴才教育”发展主题的指引下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南武实验小学)

上一篇: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体育教师素质之浅见 下一篇:高校科研经费间接费用管理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