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语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6-25 02:31:59

体态语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体态语言是指教师运用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向学生传达信息的一种方式,它对口头语言有补充说明的作用。从感官上而言,体态语言是教师的思维活动在动作上的体现,不仅丰富了信息传达的途径,也强化了学生的视觉体验,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从信息的接收过程来看,体态语言从以声音输入转化为以动作表情的感知输入,具有反馈信息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曾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及动作。体育作为一门以身体活动为基础的课程,身教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挖掘体态语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价值。

一、善用面部表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神情是思维的映照,透过眼睛往往能捕捉到不同的信息,如鼓励、失望、热情、冷淡,丰富的面部表情能够诠释喜怒哀乐,准确及时地传达信息。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面部表情,通过赞许的眼光和微笑的神情来肯定学生,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增强自信。

例如在学习后滚翻时,不少学生在初学时怕摔伤而不敢做练习,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切勿呵斥、批评学生,可以这样安慰他们:“初学者不敢练习很正常,但是我们要善于调整心态,战胜恐惧的心理。只要勇于尝试就一定能成功!”鼓励的同时,教师可用期待的眼神望着学生,以会心的微笑帮助他们放松心情,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期待和鼓励。部分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之下信心大增,此时教师要抓住机会:“有没有哪位同学能给我们示范一下呢?”在这种气氛的感染下,终于有学生愿意尝试,教师马上鼓掌并肯定,在榜样的带领下学生们的信心倍增,纷纷投入到练习中。

当然,初次练习的成功率较低,错误很多,此时,教师要耐心指出错误,分析原因并加以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技巧,辅助他们完成练习。在教师的耐心和关爱的鼓舞下,学生排除了恐惧,增强了自信,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动作技巧也越加熟练。

二、常用手势,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手势是一种灵活的肢体语言,被广泛地运用于生活中,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手势不仅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还能引导学生掌握规范的动作,避免陷入误区。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手势,以更好地发挥肢体语言的作用,提高课堂效率。由于体育课一般在室外进行,环境比较嘈杂,一方面,教师的嗓子很难承受长时间、高强度的高声讲话,另一方面,离教师较远的学生也很难听清楚教师的讲话内容,因此,运用手势不仅可以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还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理解教学内容。

1.手势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篮球运球教学中,初学者运球技术不娴熟,会下意识地盯着球看,然而,打篮球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观察周围的情况,从而随时调整线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手势,将学生的注意力从篮球转移到别处,以达到教学目的。在运球练习中,教师可通过手势来表示数字,并要求学生根据手势的变化迅速、准确地报出数字,久而久之,学生运球时就会收放自如,而不是双眼盯着球不动。

2.手势与哨音的结合运用

哨音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手势能直观而形象地向学生传达指令,手势与哨音被广泛地运用于体育教学中,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特别是在整队、集合、讲解等环节中,哨音和手势取代了以声音为载体的信息传达途径,代之以具有特定意义的视觉艺术,如在集合、整队时,教师可通过连续三声短“嘟”哨声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立即向集合地靠拢,响亮的哨声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待命状态,并按照教师的手势列队。又如在50米短跑测试中,教师须站在终点,这样很难下指令,学生也不容易领悟教师的意旨,此时,教师可通过三声短“嘟”哨声示意学生做好准备,同时右手手指伸直,屈臂向上,随后长“嘟”哨声吹起,右手竖直放下并计时,示意学生测试开始。

3.手势在维护课堂纪律中的应用

手势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教学上,还被运用到维护课堂的纪律上,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驾驭课堂和维护课堂秩序。特别是在户外教学中,教师很难全方位地掌控课堂,如在讲解动作要领时,离得较远的学生注意力容易被分散,往往各干各的,如果教师点名指出,不仅会伤到这些学生的自尊心,而且会打扰其他认真听讲的学生,此时,教师可以稍微停顿一下,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用食指指指耳朵,提醒他们认真听讲,这样往往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三、规范仪表、着装,塑造教师的形象

衣着往往能反映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处世态度,有无声的语言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虽然大部分学校对学生的着装有严格要求,但是对教师的着装规定却相对宽松,主要表现在部分教师对“上体育课必须穿运动服”的意识淡薄,认为穿休闲的、可运动的服装便可,有的甚至穿西装上体育课。教师在言传的同时也承担着身教的责任,试想,如果连教师都不穿运动服,对学生的要求又从何谈起?因此,如何着装、以怎样的仪表面对学生也是体育教学的一门艺术,教师必须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以合适的着装和仪表来感染学生。

大方的运动服着装能给学生带来赏心悦目的感受,比如在动作示范时,完美的动作加上得体的运动服,动作的力度和幅度恰到好处,动作示范标准且伸展,规范的着装不仅能够强化示范,还能避免在运动中受伤等意外的发生。另外,色彩对比明显的运动服还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使他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相对于黑白等冷色调,红黄等暖色调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与运动的气息相融合,让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鼓励和愉悦。

四、加强动作示范,辅助口语,提高教学效果

动作示范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是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要求教师以具体的动作呈现出来。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很难领会动作复杂、步骤繁多的体育项目,动作示范以形象直观呈现,能帮助学生准确领会动作要领。

1.选择正确的示范面

示范面的选择要避免视觉盲区,确保学生能看到动作的不同角度。因此,教师要根据动作的具体情况从各个角度示范,使学生360°无死角地观看到动作的各个角度,如在体操教学中,为了与学生的方向保持一致,保证学生看清动作的全貌,教师可以采用背面示范。选择正确的示范面,对提高教学效果很有帮助。

2.示范形式多样化

一成不变的示范会给学生造成审美疲劳,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丰富示范形式,如分解示范和完整示范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立定跳远时,教师可将跳远分解为准备动作、空中动作、收复动作和落地动作,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摆出分解动作,然后将这些动作串联起来,让学生观看整个动作过程,掌握动作要领。

五、结束语

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中具有神奇的魔力:当学生面对一个精神饱满、面带微笑、举止得体、动作表现力强的教师时,内心会生出崇拜之情,良好的运动情绪也会被激发出来,从而自觉地投入到运动中;当学生从教师肯定的目光、微笑的神情中得到力量时,恐惧和不安就会消失,克服困难的自信心也随之加强,从而积极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由此可见,体态语言教学是体育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方式,真诚而自然的体态语言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清晰贴切,反之,会给教学双方带来负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须运用清晰自然的体态语言来发挥其在创造课堂氛围、加强师生沟通、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的作用,以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莒南县第二小学)

上一篇:聋校文言文教学如何实现高效课堂 下一篇: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