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尿联合多巴胺持续静注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时间:2022-07-28 02:47:20

速尿联合多巴胺持续静注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关键词] 速尿;多巴胺;难治性心力衰竭

中图分类号:R541.6;R972 文 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07)04_028 8_02

难治性心力衰竭(refractory heart failure,RHF)是指症状持续存在且对各种治疗疗效差的 心力衰竭[1],是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预后不良,死亡率高,至今尚无理想的 治疗方法。近年来,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速尿与多巴胺持续静脉注射治疗慢性 难治性心力衰竭,并与常规疗法对照,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在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病人,所有病人入院后 均予以常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措施,包括卧床休息,低盐饮食,吸氧,静脉注射速尿20mg~ 100mg/天,根据情况给与适量洋地黄制剂(西地兰0.2mg~0.4mg/天静脉注射或地高辛0 .125mg~0.25mg/天口服)以及静脉应用硝酸甘油、米力农,口服ACEI、安体舒通等药物 ,注意监测并维持电解质平衡,有感染者选用抗生素治疗,减少或停用原已应用的β_受体 阻滞剂等。经上述治疗7天后静息状态时仍有明显心力衰竭症状而不能出院,并排除合并明 显肝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及严重感染的58例病人被认为难治性心力衰竭而随机进入治疗 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2~81岁,平均63.5±18.1岁;心衰病 程2~ 9年,平均为6年;原发病为冠心病1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6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慢性肺源 性心脏病5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其中合并房颤12例,合并肺部感染10例。对照组28例,男 17例,女11例;年龄40~72岁,平均60.7±12.7岁;心衰病程2~10年,平均为5年;原发 病为冠 心病1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7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肺源性心脏病3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 其中合并房颤13例,合并肺部感染6例。两组病人的年龄、心衰病程、基础疾病、合 并症均相似,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原来治疗基础上改速尿40mg~100mg/天,静脉注射20mg后以5mg ~10mg/小时的速度用微量注射器持续静脉注入,并加用多巴胺40mg~60mg/天,以5μg/ kg.min的速度用微量注射器持续静脉注入;对照组仍维持原治疗措施。再治疗7天后,对两 组病人进行疗效评价。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统计两组病人的日平均速尿用量,记录病人的每日尿量,根据 治疗前后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变化判断病人心功能级别的改变,观察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治 疗前及分组织疗7天后摄X线胸片观察心胸比及肺瘀血程度变化,测定治疗前后的血电解质 及肝肾功能。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二级为显效,心功能改善一级为有效,无变化或恶化为无 效。

1.4 统计学处理:计数数据用x±s表 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疗效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组病人日平均速尿用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日平均尿量治疗组明显多于对照组 (P<0.05);7天后2组病人的血清钾均值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前2组病 人的心胸比相似(P>0.05);7天后治疗组 心胸比缩小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见表1)。治疗组病人症状好转明显优于对照 组,显效7例占23.3%,有效14例占46.7%,总有效率70%;对照组显效3例占10.7%,有效8 例占28.6%,总有效率39.3%;两组总有效率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 。另外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肺部湿罗音减少、浮肿消退及X线胸片肺瘀血征象的改善更快 或更显著,而且未见低血压等明显不良反应,血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难治性心力衰竭又称顽固性心力衰竭,对常规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疗效差,且大多对 ACEI及β_受体阻滞剂不能耐受,常需静脉使用大剂量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持续静脉应用米力农等正性肌力药物,甚 至需依靠机械性辅助循环装置或心脏移植[1,2]。

有报告,同等剂量的速尿持续静脉滴注比弹丸式静脉注射更加有效且较少引起电解质紊乱[3],而小剂量多巴胺(3~5μg/kg.min)可兴奋肾血管等多种脏器血管的多巴胺受 体,引起血管扩张,使肾脏血流量增多,明显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并有直接兴奋心肌、增强 心肌收缩力的作用,与利尿剂联合应用可显著增加尿量[2]。

本文应用,持续静脉注射速尿及小剂量多巴胺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与静脉弹丸式注射同等剂 量的速尿相比,尿量明显增加X线心胸比明显缩小,心力衰竭级别明显改善,而血清钾无明 显差别,也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是一种有较高临床价值的治疗方法, 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采用。

参考文献

[1]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3 3-1349.

[2]颜红兵,编译.美国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M].2005修订版,北京:中国 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79-85.

[3]吴胜楠.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5):268-27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草乌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34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颈动脉狭窄 手术还是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