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疗效评价分析

时间:2022-07-27 10:49:19

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疗效评价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151-01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方法:选择26例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通过环境、氧疗、心电监护、健康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的各项治疗与护理指标。结果:观察组组26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8.2±2.6d、症状平均消失时间4.1±1.8h、护理质量平均分95.8、患者满意度92.31%。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

【关键词】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护理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又简称慢阻肺,是慢性支气管炎或其他慢性肺部疾病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并发心功能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据有关文献报道,我国发病率0.6-4.3%,尤以中老年人多发[1]。具有“咳、痰、炎、喘”等症状,急性发作期临床症状更加严重,是临床上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其急救与护理存在一定的难度。我院对慢阻肺急性发作期的患者,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52例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均来自于我院2010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住院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6例。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其中男性19例,年龄53-78岁,平均年龄:61.3±1.8岁,平均病程15±1.3年,伴有心功能不全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其中男性17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2.1±2.2岁,平均病程15±1.6年,伴有心功能不全1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症状、体征及并发症,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方法两组入院后均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抗炎、平喘、止咳、化痰等治疗措施,伴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措施为:

1.2.1环境护理病室要经常通风,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定期消毒。特别注意要减少人员的流动,杜绝患者及其家属在室内吸烟,在急性期一人一室。

1.2.2氧疗护理给予患者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节律、口唇、四肢末梢的颜色、意识形态以及血压、心率等变化情况。如果由于病情的变化需要增加吸氧的浓度时,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使用呼吸兴奋剂的滴速或密切注意呼吸机的通气压力[2]。

1.2.3心电监护26例患者入院后全部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和心律的变化,动态了解患者的缺氧改善状况和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并做详实的护理记录,及时与医师沟通,把异常信息第一时间内告诉医师,积极配合医师采取一系列的诊疗措施。

1.2.4健康指导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主要有两点,一是指导患者采用缩唇加压腹式呼吸法进行呼吸,患者取端坐位或半卧位,护理人员站于患者右侧,左手放于患者胸部,右手放于患者腹部,患者缩唇、收腹,用口慢慢呼气,尽量呼出肺部气体,后用鼻尽力吸气,挺腹,要保持胸部不动。呼、吸所用时间比例为2:1[3]。二是指导患者在非睡眠时间要间隔0.5-1小时翻1次身,不能自主活动的患者,护理人员协助。改变后,护理人员要用右空心掌以适当的力度,从患者的背部自下而上、由外及内拍打,频率为100-120次/分,每次3-5分钟,并指导患者轻咳[4]。对于痰液粘稠的患者可以采取氨溴索雾化剂进行雾化吸入的治疗方法。对于痰多而患者又无力咳嗽的患者,可运用小儿吸痰管帮助患者排痰。

1.2.5心理护理慢阻肺患者往往病程长,精神负担大,特别是在急性发作期,许多患者均存在眼睛一闭,一了百了的想法,所以,对治疗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也有部分患者求生的欲望特强,所以,一旦自己病情加重就更加紧张,自己很想配合医生、护理人员的诊疗,但自己的想法与实际不符。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护理人员采取积极的正面宣教,向患者讲解病情的成因,治疗措施的目的、作用。例举病区内治疗成功的实例,让患者放心、安心配合治疗,定能战胜病魔。

1.3护理效果评价方法显效:患者入院后经积极针对性治疗与护理,在12h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病情稳定;有效:患者入院后经积极针对性治疗与护理,24h临床症状好转,病情基本稳定,无需考虑更改治疗和护理方案;好转:患者入院后经积极针对性治疗与护理,72h患者病情有所减轻,但需要进一步治疗,并考虑适当调整治疗方案;无效:患者入院后经积极针对性治疗与护理,72h后,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变,甚至加重,并出现相关的并发症,需要及时更改治疗与护理方案。同时,对患者的平均住院日、症状改善平均时间、患者护理评价得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于对照组在平均住院日、症状改善平均时间、护理部对患者护理平均得分和院部对患者的满意度调查表统计,都有显著差异,而患者的治愈率无明显差异(见表一)。

3护理体会

慢阻肺的病理基础是由于炎性的刺激,引起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使气管、支气管的管壁粘液腺及杯状细胞增生、肥大,纤毛上皮受损,导致气管内的痰液不易排出,从而引发“咳、痰、炎、喘”的症状,严重者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因此护理工作的重点是减少呼吸道的刺激、纠正缺氧状况、迅速排出肺部的痰液、严密观察心肺功能变化。我们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体会到:①舒适的环境护理能减少对患者呼吸道不良因素的刺激。由于患者处于急性期,呼吸道粘膜处于炎性水肿状态,一旦受到不良原因的刺激,容易引起呼吸道的炎性分泌物的增多,严重情况下产生气管、支气管痉挛,从而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的死亡。对于慢阻肺急性期住院的患者,不良因素的刺激主要为病室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空气中小分子物质的浓度。我们一是要保持病室内温度在24-260C,湿度保持在80-90%,在这样的病室环境下,患者的呼吸会更加的舒服,有助于提高疗效;其次避免患者过冷或过热而引起继发性感染;二是禁止在病室内吸烟并定期通风和消毒,以减少空气中的小分子物质的浓度。一般情况下,由于处于慢阻肺急性期,此时患者不吸烟,但不排除家属及其他人吸烟,因此,我们禁止任何人在室内吸烟,减少对患者的呼吸道的刺激,另外,患者一人一室,减少人员的走动,以避免引起患者的院内感染;②迅速纠正缺氧是治疗成败的关键,在氧疗的方式上,我们不能拘拟于书本上的知识,仅仅是低流量低浓度,一旦缺氧症状未得到有效的纠正,我们应在严密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通过24小时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仍达不到92%的患者,我们可以适当增加给氧流量和给氧浓度,必要时可以进行机械通气,但此时,我们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患者的神志的变化,并控制呼吸兴奋剂的滴速,防止由于氧浓度的增高而引起中枢性呼吸衰竭。③慢阻肺的患者由于机体的缺氧,可能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心律失常,因此心电监护就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不仅仅要密切观察各种参数的变化,同时要认真记录,及时报告医生,及时有效的处理。观察组发现15例心律失常的患者,通过及时有效的处理,患者转危为安。④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尤为重要。我们主要通过指导患者正确的呼吸方式和排痰方式使患者,无论在急性期还是在缓解期都能使患者终生受益,特别是在急性期,帮助患者及时排出痰液,减轻感染和纠正缺氧,有助于患者的康复[5]。

护理中,我们体会到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心理护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8例患者,开始精神和情绪非常紧张,我们指导的一些护理方法均不能很好的配合,患者说自己也想配合,但就是很害怕、紧张。后经过我们再三的健康宣教,患者能心情平稳,积极配合治疗,很快出现较好的临床指标。

总之,我们体会到慢阻肺的患者通过环境护理、氧疗护理、心电监护和健康指导,在平均住院日、症状消失时间、护理评价和患者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针对性的护理方法简单、易行、有效,故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龙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137.

[2]霍小平.张玉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6):140.

上一篇:精神病人护理风险管理研究 下一篇:基于护理职业岗位的病原微生物综合实践教学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