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管理分析

时间:2022-07-27 10:48:57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管理分析

【摘 要】水资源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主要资源,生活环境中一切资源的最主要基础也是水资源,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使用矛盾日益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观也在逐渐强调水资源的优化管理,建立一个能够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是今后一段时期水利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水资源;合理利用;管理

现阶段,我国加快了水利工程建设,缓解了水资源缺乏的现象,但是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水资源的开发造成很大的压力。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很少。 南北地区耕地和水资源出现不协调的现象,这种现象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所以要加强我国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1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主要矛盾如下:

(1)水利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的利用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前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缺水问题很严重,面临很大的威胁,水资源利用不合理,人口激增和资源的消耗面临严重危机,生态环境面临很大的压力。

(2)水资源的利用矛盾突出,水资源的总量与需求之间,生产用水与生活用水、生态用水之间,分配水量指标与地区发展之间矛盾尖锐。有效的水资源管理能够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浪费的现象, 水资源的管理机制需要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上, 水资源的管理机制缺乏高效机制,很容易出现资源浪费。 水资源一直处于很紧张的状态,很多地区和行业出现水资源浪费的现象,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

(3)水资源的管理缺乏管理机制,水资源的管理缺乏高效的管理机制,水资源的管理没有一定的激励的作用,很多地区出现水资源短缺,浪费的现象。 我国农业水资源一直处于紧缺的状态。 另外,城市水管的破旧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水,且对水质产生了第二次污染。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严重威胁着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

(4)水资源的管理没有有效的节约用水的机制,水资源的管理存在很多不合理的问题与不完善的地方管理机制, 出现有些管理单位节约用水的积极性不高, 灌溉区没有进行有效的法律管理。

2 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地下水资源污染严重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开采地下水缺乏统一规划,近年来农业人口开始向城市逐步转移,城市中的用水也逐年增长,城市污染已经造成了地下水的严重污染,而过度开采地下水也造成了城市地面的下陷,水利工程的不合理建设也严重危及着人们的饮水安全。

2.2 水资源保护体制不健全

水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需要进行统一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九条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由于水资源产权关系不清,降低了利用效益,又加剧了市场上水资源供需方面的矛盾,所以在水资源的实际开发和使用过程中经常形成谁开发谁收益、谁管理的局面,而中央和地方以及各个行业和部门之间缺乏相互的利益调节机制,这就导致了水资源在市场上缺乏统一性和经济权益性。

2.3 水资源的市场分配不健全

虽然中国的水资源市场已经逐步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但是长久以来一种水资源十分廉价的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尤其在南方丰水地区),水资源的价格和价值严重背离,这种情况不仅严重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更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节水意识淡薄,水污染防治滞后。

3 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对策

3.1 依法治水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水资源作为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动态自然资源,也是生态环境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地表水和地下水可以进行相互转化,各地区之间的水资源具有非常强的不可分割性,因此水资源主管部门需要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统一管理,做好合理的统筹安排,拟定出能够满足长期用水的水资源分配方案,仔细计算和确定每条河流的污染承受能力,严格控制污水排放。强化城市水资源管理,保证重大项目的水资源使用的合理性。

3.2 建立合理的水资源价格体系

优化配制水资源水资源价格和价值的背离是水资源浪费的最主要根源,低廉的水价是难以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瓶颈。因此要加快建立价格合理的水资源价格体系,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水平,加快出台具有全国性质的水资源收费相关的征收办法以及市场配套措施,使得水资源成为能够反映市场稀缺程度的自然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占有有偿度,实行阶梯水价,征收水资源补偿费,通过经济杠杆调节水资源合理利用。在合理确定水资源价格和收费标准的同时也要做好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统一规划,做好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生态用水之间的合理调配,使得有限的水资源能够发挥出最大规模的经济效益。

3.3 加强水资源规划计划管理

对水资源的合理调配要制定出全面的规划计划,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各个时间段的用水量分配和调度方案进行水资源使用的分配,对地下水的开采量要做出每年的限制,做到审批严格。在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上要保证全面规划和统筹兼顾,严格保证优先使用地表水的用水原则,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同时在工作过程中保证和水资源管理部门、生态环境保护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齐心协力共同改善水资源使用软环境。

3.4 大力推行节水政策

建设节水型社会中国水资源短缺,人均占有水资源不足,属于严重缺水。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但是用水效率低、浪费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中国农业用水量大,减少高耗水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水的重复利用率低,采取管道输入、喷、滴灌等节水措施,要根据水资源情况,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通过政府引导和资金扶持,鼓励农民投资兴建节水灌溉工程。在生活用水方面,跑、冒、滴、漏现象严重,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应当制定节水措施方案,配套建设节水措施。工业生产工艺水平落后,耗水量大,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政府在安排农业投资上,向节水灌溉倾斜,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

3.5 依靠科技进步逐步实现废水资源化

水资源保护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工作,达到全面计划用水、科学用水和节约用水,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使水资源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抽离和分解,使得污水和废水能够再次循环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提高水资源的整体利用率,逐步实现废水的再循环和资源化。 3.6 单一的目标向多种目标发展

水资源管理需要从单一的目标向多种目标发展联系起来,这种利用方式是从水资源自身特性出发的和社会发展利用的环境出发, 加强水资源的利用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把科学管理做为利用的标志,强化水资源的管理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把节约用水的行为变成全面的自主行动,建立节水灌溉的激励机制。鼓励用水单位节约供水,杜绝浪费水的现象,按照节约供水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对这些单位进行补偿。完善节约用水体系,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科学的水价体系能够保证水资源朝良性发展。 合理制定水价,防止水价过高给企业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把供水系统列入相关的商品范围,并且进行灵活的市场调节,保证国家的水资源所有权。在地方建立水价控制体系,防止不合理开发以及水资源浪费的现象。

4 结语

人类社会与水资源的和谐相处,同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一样,是一门新型的学科。基础性自然资源、战略性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都是水资源。因此,要树立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相处的理念,推广运用新理论实现污水资源化,发展环保事业,提高污染防治水平,为水资源统一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从多方位研究确定治理目标和主要对策,强化水资源与水环境的科学研究,充分揭示其自然规律,以便人们遵循这些规律,实现人类社会与水资源使用的和谐平衡,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水平。

参考文献:

[1]胡振鹏,傅春,王先甲.水资源产权配置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柯礼聃.中国水法与水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上一篇:500kV架空输电线路技术研究 下一篇:试述工厂电气照明及配电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