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内部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管控

时间:2022-07-27 08:32:18

浅谈企业内部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管控

针对目前企业内部重点要害部位安全管控的问题,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就如何强化对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管控,增强重点要害部位的总体治安防范能力,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企业内部重点要害部位安全管控

企业内部的重点要害部位是对本企业安全生产、政治治安稳定有关键影响和作用的部位,主要包括危险物品部位、生产关键部位、重要设备部位、重要供给部位、财物集中部位等,其中危险物品部位最为典型。重点要害部位的管控是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重中之中,本文针对目前企业内部重点要害部位安全管控的问题,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就如何强化对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管控,增强重点要害部位的总体治安防范能力,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企业内部重点要害部位安全管控现状

企业内部重点要害部位位于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涉及多领域、多行业,且所处位置分散,点多面广,无法实现统一管理。要实现对重点要害部位完全、细致的安全管控,势必影响企业当前经济利益,导致防范措施不到位,安防投入不足等现象发生。同时,基层单位保卫部门职责不清、责任不明,安全管控措施不到位、不深入等现象依然存在。

因此,企业内部重点要害部位安全管控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方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责任制分级管理。

二、我单位在重点要害部位安全管控工作中的特色及取得成效

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保卫部门坚持从“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多种手段入手,实现对重点要害部位的全方位安全管控,多年来,未发生任何由重点要害部位引发的灾害、事故,多次被省、市、县评为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1、建立完善安全管理规定,明确各层级安全管理职责。公司重点要害部位分别位于钼采矿、选矿、冶炼、加工、科研等单位,为了建立一套全方位、多行业统一的安全管理规定,公司保卫处深入各生产一线单位,开展调查研究,结合各单位生产实际及《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了《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重点要害部位管理办法》,分别从重点要害部位的范围及确定、各层级的管理职责、从业人员管理、安全检查、基础资料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为进一步强化重点要害部位管控打下基础。

2、准确确定重点要害部位,实行责任制分级管理。重点要害部位确定是安全管控工作的起点,是安全管控工作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准确确定重点要害部位是搞好安全管控工作的首要前提。各基层单位在公司保卫处的指导下,从全局和整体利益出发,按照本单位要害部位的构成要素,逐一进行调查研究,准确确定重点要害部位,并建立完善基础信息资料,上报集团公司,集团公司保卫处、安全环保处、生产运行处等职能部门逐单位、逐部位进行重点要害部位风险等级评估,最终确定一(公司)、二(单位)级重点要害部位。

同时,重点要害部位岗位人员与车间、车间与单位、单位与集团公司层层签订《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明晰任务,落实责任,并形成日巡查、周检查、月考评、季度大检查的安全防控体系。

3、资源共享,建立基础信息资料电子档案。为了进一步规范重点要害部位基础信息资料,使安全管控正规化、信息化,实现资源共享,公司保卫处将重点要害部位基础资料与消防基础资料整合,建立网站形式的电子信息档案。同时,将日常工作动态、隐患排查整治等情况即时,不仅实现了重点要害部位的统一管理,而且在一定层面上拓宽了安全管控工作的重视度及认知度。

三、强化企业重点要害部位安全管控的对策和建议

1、坚持原则,形成安全管控长效机制。重点要害部位安全管控是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基本原则,同时,不断加强对安全管控工作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预警、联防、奖罚机制,努力形成全社会、各单位、各层级齐抓共管之势,形成综合治理的长效工作机制。

2、科学研判,准确确定重点要害部位。重点要害部位的确定与否以及确定的准确与否,都对安全管控工作的成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确定重点要害部位的总体要求是准确性,在此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坚持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服从全局、宽窄适度、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五大原则,组织专门力量,把企业内部所有单位的基本情况、重要程度、影响大小等调查清楚,摸清底数,并按照重点要害部位确定程序,准确确定。

3、把握重点,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治安保卫制度,是做好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基础建设和根据保证。因此,企业单位要以确保重点要害部位的绝对安全为契机,来带动一般性的保卫工作。在建立健全重点要害部位储存保管、登记注册、批准备案、使用运输、岗位人员管理(审查、考核、培训)、防范设施建设与管理等制度的同时,不断完善门卫、值班、巡查制度,工作、生产、经营、教学、科研等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治安防范教育培训制度等其他有关的治安保卫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约束人的安全管理工作模式。

4、统一管理,实现基础信息资源整合。企业重点要害部位的危险源涉及化工、民爆、放射等多个行业,知识面广,因此,必须掌握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遵循其基本管理原则,实现统一管理。首先要了解掌握其基本性能及物质特点,调查研究管理发展变化的特点,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装备和设施,提高管理的效能和安全性,实现科学管控。其次要从执行规章制度,建筑、设备要求,执行操作规程,安全防范设施,用人制度等方面入手,认真落实,严格管理。第三要将企业消防、安全环保、生产运行、调度等部门的基础信息资源逐渐进行整合,搭建集生产安全、消防安全、环境保护、效能监管等为一体的综合应用管理平台,在节约企业成本的同时,合理利用有效资源,形成合力,严密管控。

总之,对于企业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管控,从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的全过程都要依照客观规律进行严格、科学的安全管控,以保证其安全生产、使用,使其充分发挥造福企业、造福社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实施手册.银声音像出版社.

[2]刘左军,洪伟.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释义及实用指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上一篇:关于初中生物教学策略之我见 下一篇:关于幼儿语言的趣味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