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究、悟”让初中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生根

时间:2022-07-27 08:16:49

“习、究、悟”让初中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生根

【摘 要】培养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教学新尝试,是将学生的预习、探究、领悟三大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环节始终,旨在让学生独立自主地预习,发现并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稍加点拨,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分析、解决问题,最后在领悟物理规律、原理的基础上加以应用,从而让初中物理学习能力生根。

【关键词】初中物理 学习能力 预习 探究 领悟

能力生根,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切实把能力培养落到实处,为每个学生的人生成长奠定终身必备的能力基础,让各种能力成为学生人生成长之根。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与实验是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的基础,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探究、理解、分析、领悟,从而得出一个原理(规律或定理等),并把它们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进而不断地加以完善和发展,学生在获得物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习能力得以生根,源于“习、究、悟”。

一、精心预设课前“习”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首要内部条件是“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只有如此,学习才会变得有意义,学生才会去主动学习、去探究,这就需要鼓励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预习。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教师的指导与策划下,初中物理有效预习不仅成为可能,还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提高预习实效,让充分的预习成为“先学后教”课堂的重要保证呢?

1.目标导向在先。

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相对于文科而言,预习的难度比较大,加之初中生不善于预习,不知道怎样预习。教师布置学生预习,学生就草草地看一遍书,根本就看不出什么名堂,至多背熟概念、公式、原理而已,这就使得预习流于形式。其实,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对学生的预习提出具体的要求,要使学生清楚自己该预习哪些具体的内容。例如,在学习苏科版第十三章第一节“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前,我们布置给学生的预习作业是:观察家里有哪些电器设备,并将它们的名称填入课本相应的表格中,根据表格提示,写出它们消耗的电能分别转化成什么形式的能量;从家里找出一只手电筒拆卸下来,观察电池、小灯泡的外部结构,尝试说出它的电路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上网查一查常用的电源有哪些,它们工作时是将什么能量转化为电能的。

2.方法指导渗透。

预习什么,预习多少,哪些是重难点,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但作为初学者而言,要想达到以上要求难度还是相当大的,教师要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常见的方法是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写预习学案,让学生有本可参。预习学案一般分成三部分: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基础知识体系、预习练习三部分,让学生按照学案进行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对照课本内容熟记基础知识,把自己的难点和疑点提前标出来,等待课堂上解决,课堂上依然没有解决的,下课后请老师指导,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预习效率。

3.检查评价导行。

美国著名专家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反观我们以前布置的预习作业,往往是学生预习了,但是没有检查。即使检查了,也得不到教师的评价,时间一长学生渐渐失去了预习的兴趣。所以对学生的预了方法指导外一定要有检查有评价。预习情况检查可以采用小组互查和教师检查的方式。教师检查时可以把学生的预习学案收起来集中检查,以准确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为二次备课做准备。更重要的是要对预习情况进行小组互评和教师总结,及时表扬预习效果较好的学生,鼓励暂时落后的学生努力跟上。

二、全心投入课中“究”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灵活采用教学方式,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的物理探究能力发展不平衡,尤其在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评估与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比较差,这与传统教学忽视这方面的能力培养有关。在培养学生物理探究能力上,关键在于提问、实践、评价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1.鼓励学生提问。

传统教学注重学生能够解答给出的问题,而不重视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此导致学生不善于提出问题,甚至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俗话说得好,“学问学问,有学有问”,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问”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只学不问,学生学到的只是死板的课本知识,掌握的只是机械的解题方法。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提问”的能力很重要,初中生最富有想象力,如果赋予他们以“提问题”的权利,培养他们“提问题”的能力,就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有利于激发学习热情,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2.勉励学生实践。

实践的记忆是最深刻的,听说的很容易遗忘,需要经常性地恢复记忆,学生亲身体验的是最难忘的,有些物理现象、实验结论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而得到。如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很多学生对“疾驰的汽车会使路面上的树叶向中间靠拢”不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上学、放学途中注意观察,还可以让学生设计实验来说明问题。记得当时我的学生是这样实验的:在平整的课桌上撒一些小纸屑,中间放一个两端开口玻璃管,一名学生在管子的一端快速地吹气,其他学生观察小纸屑的运动情况,实验结果非常明显,打消了很多学生的疑虑。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勤于思考的自觉性。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研究方法。

3.激励学生评说。

传统的评价只有教师评价学生,教师把学生视为被评判对象,评价的标准是成绩单,从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采用师问生答的形式,老师成了评价的唯一裁定者。我们提倡学生参与评说,教师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评说的时间,形成学生自觉、主动、积极评说的教学民主氛围。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习评说,学会评自己、评同学、评教师,学会说结果、说过程、说方法。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作为教师,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

三、精彩生成课后“悟”

论语曰:“学而不思则罔。”说明通过思考明白了事物中蕴涵的道理,掌握了事物运行的规律,那是最高的学习状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更新观念,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学生能力的培养,把要求学生“记住”和“套用”的思路方法,变为“体验”和“领悟”灵活运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中,增强对事物本质规律的研究和理解,从而获得价值性知识。物理领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让学生从观察物理现象到理解、领悟物理原理到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是物理与生活相互交融和促进的过程。初中阶段必须为培养学生这一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形成自己的观点。

1.拓展练习顿悟。

学生的练习要精心设计,有效的练习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能有针对性地检查教学效果,为改进教学策略提供依据。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口头、书面练习亦可,但实践性作业的作用不可忽略,鉴于物理学科的特点,适当的适量的操作型练习必不可少。例如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后,我布置学生回家利用蜡烛、白纸、墙壁研究小孔成像的像的性质。虽然教材只要求学生知道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但简单的课后实验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和新的发现。

2.总结升华感悟。

与文科相比,物理并不需要太多的背诵和默写。但要求学生勤于总结,由点串线成面地绘制知识树,描绘思维导图。在构建知识体系过程中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把感性的认识理性化,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从而提升自我感悟能力。如在学习“透镜及其成像规律”后,让学生描绘思维导图(见文末附图),有利于学生全面感悟相关知识。

3.自主命题领悟。

学生自主命题作为一种新的命题形式,使学生由原先的被动应考转为主动积极设计试卷,学生在自主命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个体能动性,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全面深刻理解物理原理和规律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自主命题活动中,学生要经历出题和答题两个阶段。在出题过程中学生要熟悉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阅读和查找相关资料、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在答题过程中学生要考虑到内容的准确性、具体性、相关性、完整性。因此,不管是出题还是答题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都是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进行的一种整理、提炼过程,学生经历这些过程都会有新的认识、理解和收获,使学生的自觉主动学习得到了巩固,激发学生形成持之以恒的自觉主动学习行为,从而培养了学生领悟知识的能力。

总之,每个学生都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只有不断转变观念,认真研究学生学科能力表现及培养策略,使物理教学活动在内容、形式上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进行真实的体验,培养学科能力,提升学习品质,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贯彻“预习―探究―领悟”引导过程,对培养学生物理思维和实践能力有较大帮助,使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得以生根。

【参考文献】

[1]王玲.预习策略与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2]吴刚平.知识分类视野下的记中学、做中学与悟中学[J].全球教育展望,2013(6).

[3]贲可敬.初中物理自主学习“五引导”[J].课程教育研究,2012(26).

附:“透镜及其成像规律”思维导图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临港实验学校;江苏省江阴初级中学)

上一篇:采用包容原则和最大实体原则的零件测量方法比... 下一篇:at、in、on三个介词用法与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