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odle平台的网络教学研究

时间:2022-07-27 05:07:19

基于Moodle平台的网络教学研究

摘 要:针对当下网络教育的教学环节,作者给出了课程建设中教学资源多元化的具体实施方案,既兼顾没有专业基础的跨专业学习的学生,也能让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学生有所提高。在建设课程资源的同时,必须注重与学生的交互,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强度,改进教学资源,保证教学质量。

关键词:网络教学;Moodle 平台;课程资源;教学文件;同步交互;异步交互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24-0047-04

一、 引言

网络教育是由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萨尔曼・可汗发起的,他创办的“可汗学院”开设了3500多门课程,向全世界免费提供高品质的教育。仿照“可汗学院”的模式,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两位教授也成立了一个名为Coursera的教育机构,并联合普林斯顿大学、加州理工学院、霍普金斯大学等12所大学开始大规模的新型网络教育试验。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也各投资三千万美元开拓这种新型的网络教育。他们希望,新型的网络教育能达到以下目的:让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能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1]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教育大众化、终身化成为可能,网络教育在中国受到了广泛的推崇。中国网络教育于1998年起步时全国仅有学生2931人,1999年达到3.2万人,2003年已经达到230万人。【2】截至2008年,全国共有68所高等院校可以开展网络教育。尽管进入2010年以来,国家对网络教育的招生有了一定的限制,但网络教育对于那些学历偏低的全职工作者仍有较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名校的网络教育,由于师资优势和地域优势,更受在职学生的青睐。

本文讨论的网上教学所借助的是Moodle平台,它是澳大利亚教师 Martin Dougiamas 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 是一个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的软件, 目前在各国已广泛应用。Moodle平台界面简单、精巧。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界面,增减内容。课程列表显示了服务器上的每门课程,包括是否允许访客使用。访问者可以对课程进行分类和搜索,按自己的需要学习课程。Moodle与其他的管理系统一样提供了多样的学习活动和资源,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将资源上传到网站上,提供给学生。[3]

二、 教学资源的多元化

多媒体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科学、数学、技术等理科领域,因此理工科的Moodle教学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开放的多媒体资源。笔者近年来主讲《光纤通信与系统设计》,并在Moodle平台上建设该课程的教学资源。《光纤通信与系统设计》各章在Moodle平台上的主要资源配置都有统一的分类,本文以“第二章光纤”为例,图1是“第二章光纤”中的资源配置情况。

“第二章光纤”的资源配置包括九项:

第一项为“知识点”,告知学生本章的主要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便于在深入学习时抓住重点,同时能对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各个击破。

第二项为“知识结构图”,介绍各个知识点包含的主要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目的仍是给学生一个直观的了解。

第三项为“单元导学”,告诉学生如何充分利用网上提供的资源,以及学习过程中如何循序渐进,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单元导学”包含三部分:本章重点、本章难点、建议的学习步骤。“知识点”、“知识结构图”和“单元导学”是基本的资源配置,它们只是为学生提供了对本章内容的直观了解,要真正学到核心的理论知识,必须充分利用“知识点自学”和“课程讲义”。

第四项为“知识点自学”,这一项主要是考虑学生因为某些原因不能点播课程视频的情况。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可以通过第四项中提供的内容来完成课程的自学。图1中“知识点自学”的内容为:

(1)光纤是由纤芯、包层、涂覆层和护套构成的一种同心圆柱体结构,构成光纤的必要条件是n1>n2。

(2)按材料可将光纤分为石英光纤和塑料光纤;按折射率分布特点可将光纤分为阶跃光纤和渐变光纤;按光波模式可将光纤分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

(3)光缆有缆芯、加强构件、光缆护层、填料和铠装等构成。光缆型号的命名包括12-13项,1-5项是光缆参数,6-12项是光纤规格参数,第13项是附加金属导线的参数。

(4)全反射定律。

(5)子午光线在阶跃光纤内,其光纤端面临界入射角(可传光的最大角)。子午线在渐变光纤内,其光纤端面临界入射角(可传光的最大角)。

(6)四类导波模式:TE0n、TM0n、EHmn、HEmn。光纤中能传输导波的条件:归一化频率V> Vc(归一化截止频率)。

(7)光纤的特性参数:数值孔径NA、衰减常数α、理论截止波长λct、色散带宽BT、模场直径。

(8)光纤连接器是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基本元件。可以按结构、插针端面的不同进行分类。

(9)目前常用光纤:ITU-T G.651、G.652、G.653、G.654、G.655。

(10)光缆的应用:已用于通信干线,正取代接入网使用的市话主干电缆和配线电缆。具体应用:核心网光缆、接入网光缆、室内光缆、电力线路中的通信光缆、汽车用光缆。

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学生通过它的引导,可以首先将几十页的课本和课件简化为若干个点,通过深入学习,再将这些点连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面,从而方便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完成本章的学习。

图1中第五项为“课程讲义”,其中“第二章课件―光纤”包含详细的授课内容,学生可通过研读该课件完成对第二章的学习,对那些有一定的基础,并希望获得更多知识积累和更完善的理论依据的学生,只要按照“单元导学”中建议的学习步骤认真学习,就可以达到他们的目的。而对于那些没有充裕的学习时间的学生,如果仅仅希望掌握基本知识,应付期末考试,那么只需要学习第五项中的“第二章总结”部分即可。

笔者在《光纤通信与系统设计》课程建设中,每一章都给出了两种不同层次的课件,以“第*章课件”和“第*章总结”加以区分,前者以详细和深入为特色,后者以概述和浅出为特色,两者分别适应不同层次、不同需求、不同目的的学生。

由于接受网络教育的学生,大都是参加工作或工作多年的人群,他们学习的目的性更强,因此对各课程的关注度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学生对课程的关注度可以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级是与他们的工作直接相关的课程,他们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对该课程进行认真深入的学习;第二级是与他们的工作间接相关的课程,他们也会投入一定的精力和时间,较好地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任务;第三级是与他们的工作没有相关性的课程,这些课程他们只需要通过,不影响他们毕业即可,因此这类课程不在他们认真学习的课程之列,抽时间学一下“总结”,应付考试就成为根本的目的。由此可见,对网络课程建设,不能仅限于提供单一的课件,还应该考虑学生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便利的学习条件。

图1中第六项为“单元小结”,它为学生提供了本章学习内容的一个概要,为纯文字叙述,不涉及本章的所有公式。如果学生完成了前五项的学习,可以通过第六项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做一个概念性的检测。

第七项是“作业(或练习题)”,如果学生掌握了本章的基本概念,就可以通过第七项来考察自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尽管考虑到学生用于做作业的业余时间不多,作业或练习题的数量有限,但这些作业或练习题都是一些典型的概念或理论应用,每个作业或练习题都提供了答案,学生可通过核对答案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希望通过《光纤通信与系统设计》课程学到丰富的知识,或者希望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可以参阅图1中的最后两项:“教学动画”和“课堂拓展资源”。

图1中的第八项为“教学动画”。设置“教学动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抽象的概念,或是将抽象的理论图示化。“第二章光纤”中提供的教学动画如图2所示。这些动画都是笔者从网上公开的教学资源中精心筛选出来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学生可通过这些链接看到每个精美的动画,并可通过这些动画加深对相应的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图1中的第九项为“课堂拓展资源”。“课堂拓展资源”是为有更高学习要求的学生设立的。“第二章光纤”中的“课堂拓展资源”主要包含的内容如图3所示。这些内容主要是网上精品课中的公开资源,通过这些链接,学生可以观看到不同学校的教师对“光纤”这一章的讲解,每个讲授者有各自不同的教材,也有各自不同的阐述方式和讲解角度,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自己的视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通过实验录像,学生还可以了解不同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同时对光纤的结构、参数、特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三、 教师与学生的交互

实施网络教学时,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包括同步交互和异步交互两种。由于网络教学不直接面对学生,因此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以异步为主。

教师与学生的异步交互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学生在网上提交的作业

教师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来了解他们利用视频、课件及其他资源学习的情况,在批改作业的评语中提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或应该加强的知识点。

(2)网上的主题讨论

教师在论坛或思考题中提出该单元要讨论的主题,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根据收到的回复,来判断学生总体的学习情况,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回答。

(3)网上发帖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在网上,教师随时跟踪回帖,回答学生的具体问题,或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引导,帮助学生随时克服出现的各种学习上的困难。

除此之外,根据以上交互情况的归类分析,教师可以有目的地修改下一个单元的课件、作业(或思考题)、课堂拓展资源等内容,同时调整授课时的重点、难点讲授时间,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

网络教学中的同步交互主要有三种情况:

(1)课堂直播时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给予及时解答。网络教学的直播时间大多选在晚上或周末,为学生即时听讲创造了条件。学生通过网上提问系统将问题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即时回答这些问题,并根据学生的提问,加强或减少某些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目的。

(2)学生的现场提问。《光纤通信与系统设计》这门课是通信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在讲授过程中,经常有学生到教室现场听课,他们会在上课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认真听教师讲解,有的问题甚至要反复讲才能让学生理解。教师在上课时,应具备足够的耐心,保证对简单或深入的问题一视同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的基础不同,可能会提出一些浅显的问题,正是这些浅显的问题提醒了教师应如何准备课件,如何准备其他资源,来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3)考试前的在线答疑。这是所有教师都会认真对待的环节,通过学生的提问,帮助学生找到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案,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学到该课程的核心知识,并通过考试。

四、构建科学的网络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网络教育不直接面向学生,而学生又基本为在职工作者,因此很难像全日制教育一样来考核教师或学生。对网络课程建设的考核也应由真正潜心网络教育的专家来指导完成。仅仅对文档的数量而不是质量进行考核是没有意义的。课程建设的文档是教师的良心,是网络教育得以存在的根本。无论有多少学生在线或现场听课,无论有多少学生是真正想学到知识而进行网络教育学习的,教师都必须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每一份文档的知识性和科学性,使学生能从中受益。教师的能力是搞好网络教育的前提,而教师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则是网络教育得以延续和发展的有力保证。应该建立严格的网络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对不合格的教学单位予以取缔,对合格教学单位的教学质量给予监督,使网络教育真正成为国民终身教育的有效途径,而不是昙花一现的喧嚣。

五、小结

多媒体所具有的功能和优势,只是在理论上给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而非必然性。如果没有对多媒体学习过程进行科学的设计,这种功能是不会自动表现出来的。[4] 因此,教师的教学能力及责任心在网络教育中至关重要,必须重视对教师的培训,提高网络教学一线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加大对网络教学质量的监督检查,让网络教学在全民终身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网络教育[DB/OL].http:///view/30103.htm.

[2]网络教育学院[DB/OL].http:///view /862991.htm.

[3]moodle[DB/OL].http:///view/283396.htm.

[4]刘世清.多媒体学习与研究的基本问题[J].教学研究,2013(4):113-117.

上一篇:浅析移动办公发展的特点以及必要性 下一篇:基于虚拟实验软件的高职单片机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