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生信息素养与计算机操作水平的关系

时间:2022-07-27 04:28:04

浅谈农村中学生信息素养与计算机操作水平的关系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我一直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这在很多从事多年初中阶段教育的信息技术老师感到不解,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观念认为,一堂好的信息技术课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操作某个软件、如何去破解某个难题。这固然是计算机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想表述的是,农村中学生信息素养与计算机操作水平有着互补的作用,这是中学计算机课程的根本。

在民间诚信教育有关于开锁工人的故事,给我们最大的启发是:再好的技术都需要有诚信作为基础,才能使自己的特长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与运用。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同样需要最基本的信息素养。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一个对信息素养的完全界定,从业内人士普遍的认识来看,信息素养指的是对信息的收集、存储、传播、利用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所涉及的道德关系的处理能力。而计算机操作水平是新课标中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要求,是信息技术课的重要评估标准,在边远的农村,如何让中学生信息素养与计算机操作水平同步提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的: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夯实基础

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乐知”才能“乐学”。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金也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只有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1.融洽的师生关系,诱发学习兴趣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调控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如一位学生因受到某位教师的斥责而产生畏惧感,渐渐地他对该老师的学科不感兴趣,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相反地,一位学生因某事受到老师的青睐和赞赏,他便因为喜欢这位老师而喜欢该老师所教的学科。因此,教师应注意全面发展关心和爱护学生,多给他们表扬和帮助。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所以这就要求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平等是师生间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基本条件。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教师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学生反过来也会对教师以相应的积极情感回报,学生会更加深爱教师。当学生对教师的这种爱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情感迁移现象,由热爱教师进而爱及他所教的科目,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正如《学记》中所指出的“亲其师,而信其道。”

2.端正学习态度,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

学生初学信息技术时怀着极大的好奇心,随着学习内容的逐渐加深,便产生了操作步骤记不住,公式难、不理解、不会运用等许多问题。有的学生便逐渐失去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从思想上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认识到,随着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所接受,使学生懂得学习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科的需要,更是现代社会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让学生提高认识端正学习态度,并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为信息技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预设课程目标,指明方向

在每个学期开学,首先根据自己所授年级,读透课标,再结合所使用的教材,预设课程目标,以此指导日常教学行为。在设定课程目标时,分为两个不同的部分,一个是计算机操作水平目标,一个是信息素养提升目标,比如说在七年级下学期信息技术课中,我设定的两大目标就是:①熟练操作office系列软件;②学会收集、整理网络素材,在收集中注意版权问题。

在学期目标制定完以后,再根据每堂课的实际情况,课前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大量引用网络资源,对课堂可能生成的问题进行预分析,在理论课中以网络道德为主,在实操课中灌输信息使用理念。

三、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将信息素养与计算机操作水平同步提升

课堂教学是学科教育的核心,是学生提升自我素质的重要载体。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理解信息的重要性、学会信息的基本处理方式、理解信息处理的流程及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道德规范是终极目的。

在农村中学,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较新的学科,在我校已经成为了学生心目中的受欢迎学科,这得力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总体要求的提升,同时与我校信息技术教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现在的农村学生与以往大有不同,接收信息的渠道更宽,接收信息的能力更强,而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和运用能力有较大提升空间,也就是说,对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操作水平都有迫切的需求。

在课堂教学中,我一直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打破常规才能收获惊喜,教师的传授已经不能成为课堂的主要内容,学生的需求才是决定课堂成败的关键。基于学生需求,授课过程中我以学生操作为主要方式,每个技术性操作我的操作一般只是三遍,分别是演示、强化和总结,更多的是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根据问题的普遍性总体或个别辅导,在辅导过程中提升操作能力,同时提示操作注意事项,提升信息素养。

四、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渠道辅导学生

在农村初中都有一个相似的情况,那就是住宿学生较多,就拿我校来说,学生住宿率已经达到76%,住宿学生大多使用手机上网,信息渠道是宽了,但基于学生的整体素质而言,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就显得不足了。因此,在课余时间,学校计算机教师为学生开放并安排老师进行专门的辅导,这不但提升了学生辨别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使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得到根本的提升。除此之外,在我所教授的班级,还为学生们建立了QQ群,学生感到困惑的技术性问题或信息使用中出现的问题都在群内讨论,让学生成为“课外辅导员”,这在提升学生基本素质的同时也解放了老师,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新的教学任务中。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包括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操作水平,信息素养的提升有助于计算机操作水平的提升,计算机操作水平的提升又会反作用于信息素养的提升,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的老师,理清教育教学思路,再加上比较新颖或适用的创意,就能表现出信息技术课所需表现的形式和内容,展现信息技术课堂魅力和艺术。

上一篇:一款自适应伪连续导通模式控制的单电感多(双)... 下一篇:我国成本管理现状与改革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