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资产减值中的会计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2-07-27 07:29:44

关于资产减值中的会计问题的探讨

摘 要:近几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推进,在会计准则里的公允价值的使用频率也不断上升,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各个企业对企业资产价值、企业经营业绩、同资产减值之间的关联性研究都非常重视。本文重点阐述了资产减值会计计提的现状,同时分析会计准则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对促进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推广和实施起到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资产减值;会计准则

公司的会计活动遭到会计准则的限制,此准则不仅发挥着统一引导功能,并且也存在显著的灵活性,可以让会计工作者获得筛选会计方式的权利。并且,此灵活性能够使公司按照自身具体状况挑选最佳的会计处置方式。不过一直以来,考虑到各类要素的干扰,中国资产减值制度明确规定,公司具有相应的会计方式抉择权,可为 公司开展会计操纵奠定基础。为调整资产减值的确认、考核与有关信息公开,确保会计信息真实,中央财政部在2006年3月16日制定了《公司会计准则第八号一一资产减值》。针对资产减值新准则来说,不单分析了中国的具体国情,同时也实现了和世界准则相一致的目标,至此,资产减值真正受到了会计理论界与实践界们的重视。

一、资产减值会计计提的现状

对各项减值准备的计提上我国只是作了原则上的规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确定计提范围、比例,进而在实施过程中某些上市公司就有了实施盈余管理的手段,尤其要加以关注。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有下几个方面:

1.企业自身利润操纵的动机

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企业归属集团或其控股企业一般明确提出,公司要通过市场进行筹资,同时中国资本市场并未形成规模性的发展,公司若想成功上市,一定要不断进取。为此,上市企业属于一个极其罕见的壳资源,它在全集团甚至某个区域内都是极其稀少的。不过,假若出现亏损,若要规避壳资源的损失,企业在盈利操控方面做出一些违法违规之时也极为常见。并且,中国证监会明确指出,上市公司第一次发售股票或配股都要达到相应的要求,若要发售股票或配股,公司就有可能对财政进行伪装。并且,在个别区域内,也出现了一些“‘言出数字,数字出官”的情况,此是造成公司内部盈利操控出现的一个重要根源。

2.缺乏完善的相关会计规定,现有规定难以操作

首先,考量和认定极为困难:对于计提资产减值来说,最重要的是认定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盈利。按照中国的政策来看,若出现资产减值的话,那么资产能回收额度小于账面价值的话,方可给予认定。不过,若要有效认定资产的能回收额度不是那么简单,因为:(1)目前我国价格市场、资产信息机制并没有发展完善,这难以为资产减值计提提供可靠依据;(2)在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入账后,一旦市价减少、科技升级等,方可出现价值亏损的情况。不过,一些会计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并无法对此给予认定,为此一定要获得其它各类机构的支持给予确定,且在某种情况下,也需邀请公司外部的专业评审单位给予确定。(3)若想确定对外投资与需收款的减值,则需以被投资公司与负债公司材质情况与可持续运营情况为基点,不过现阶段,中国并没有实现此要目标;(4)首先,按照公司会计政策来看,资产减值需要一项项、一步步地进行认定与评估,不过,公司资产类型丰富,想要逐一确认和计量如此多种资产的可变现或可回收净值,目前很难实现。其次,计提使用方法不当:主要体现在(1)上市公司利用计提准备, 在某一年内集中巨额计提, 导致当年亏损,以便于第二年可以轻装上阵;(2)上市公司往往通过在往年先多提资产减值准备,接着在当年部分冲回的手段来调控盈余。

二、资产减值中存在的问题

1.确认与计量资产减值可操作性不强

最先,对于资产减值准则来说,尽管其介绍了六类减值出现的特征,不过,若要用此六类特征来概况公司全部的减值情况是不可能的,在个别情况下,利用此六类特征公司也是不能直接有效、合理地对减值状况进行评估和认定。其次,只有确定了资产预计可回收金额才能进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然而,目前想要做到对各项资产的未来可收回金额的合理确认有一定的难度,相关信息在我国还不健全,这导致资产计算减值具体金额时无据可依;同时,目前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还不足以对固定资产等减值进行确认和计量,往往需要请专业的评估机构进行认定,不仅难度大,完成时间较长,还会造成会计信息开示期限出现变化。之后,可引入资产组定义,在资产减值无法根据逐一项计提减值时,需按照资产组给予计提,不过怎么分类资产组、怎么认定标准,我们并无一个相对具体的规定,以此导致在具体实践中出现了很大的障碍。

2.难以明确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标准

针对资产减值要如何计提、计提比值如何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决定权往往在企业自己手中,企业往往结合自身具体状况与对预期运营状况给予评测,为此,对会计工作者来说,一定要增强鉴定研究能力,并且一些公司领导们也出现了伪装财政报告的情况,所以会计工作者无法真正地判断计提是否准确、有效。而且,个别损失极大的企业就会利用漏洞且利用会计制度,在某阶段对资产减值考虑明显计提时,利用此“一次亏损”的思路,丢弃负担,以此伪造公司在未来若干年里不断获利的虚假现象。

3.计算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时存在主观性

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会一定程度的影响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可变现净值,这导致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存在较大的主观性,计算结果也会因为会计人员的判断不同而不同,想要确定可收回金额中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就要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现金的贴现率和流入量,未来几年的现金流量数据是企业通过预测等方法自己计算得出的,尚未得到外部检验,还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而在如何确认贴现率方面,不同的企业往往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这造成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波动较大的现象,导致计提没有灵验的制约方式、统一的衡量准则。监管机关、审计机关、注册会计师等部门和个人对企业的使用价值、资产性态的了解非常少,在审核确认企业自己确认的减值时就缺乏权威性。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研究 下一篇:企业物联网环境下IPv6技术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