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系管理”模式下师范生技能训练评价环节研究

时间:2022-07-27 05:27:23

基于“关系管理”模式下师范生技能训练评价环节研究

[摘 要]本文以师范生技能训练评价环节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出发点,提出了基于“关系管理”下的“分组”训练模式,设计了符合师范生评价水平的评价项目并进行关联分析,从技术层面获得了评价路径及科学用语,保障了评价环节的可操作性及准确性。

[关键词]教学技能 评价环节 师范生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0-0032-02

一、问题提出

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生必须具备听课和教学评价方面的基本素质。目前技能训练的评价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学生层面:不能对自己和他人的教学技能进行全面、客观、系统的评价,缺少与别人交流的机会,特别是小组外的其他人员,评价根本无法深入进行。

师生层面:师、生都缺乏中学一线教学经验,有时候会脱离标准,做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评价,甚至把个人观点强加给被评者。

技术层面:多数的学生认为当面进行评价时,碍于同学关系,实际是走过场式的评课,评价意见会有所保留,难以达到预期的作用;没有可操作的评价路径及评价用语。

在对某大学09级、10级师范生技能训练的大量视频资料整理后,对三分钟即兴演讲、粉笔字书写、五分钟说课及评课进行了深入挖掘,构建了“关系管理”下师范生技能训练模式,进行了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师范生评课能力的探索。本文从技术层面和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探索,提出了应根据不同评课类型,从评价的项目关系总结出评价路径及评价用语,讨论在训练中评价环节的应用方向。

二、“关系管理”模式

所谓“关系管理”,是运用技能训练网站平台,设计网络平台调查代替问卷调查采集数据的传统方法,以师范生个体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VB+Ucinet软件对师范生小群体作凝聚子群分析和派系分析。

三、研究方法和过程

师范生评课训练中的评价,经过研究分析,师范生评课训练适合分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从师范生学习技能知识的角度理解评价项目,科学掌握评价用语和评价路径。

(一)问题分析与模型建立

这里就以考评式评课中的具体评价项目作为分析对象。主要过程如下:

1.通过查阅评课的相关论文资料以及某大学09级数学师范班学生的评课记录,定性总结出26个评价项目。

2.对26个评价项目赋以合适分值,并运用到师范生技能训练的评价中,收集评课数据,仍以09级师范班为例,收集到57组数据。

3.分析数据,获得26个评价项目间的联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定性定量分析其关联关系。

4.进行归类处理,与传统评价项目对比,获得结论。

(二)研究方法及研究假设

“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种新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常规统计分析可以概括为分析单位的属性数据的“变量分析”, 在社会网络模型中,其关注点已经转向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着重反映和分析对象之间构成的关系网络。通过对上述数据分析可以认为,评价语言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关联,这可以从评价项目的分值中看出,相关的两个评价项目必定在分值上有一定的联系,换句话说,对一个评价项目的评价会影响对另一个评价项目的评价,所以这里借助这种分析方法,在图论的基础上对评价项目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

(三)数据分析与结论分析

1.数据处理分析如下:

(1)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26个特征值,它们是因子分析的初始解,可利用这26个初始解和对应的特征向量计算出因子载荷矩阵(矩阵中第i行元素的平方和,称为共同度)。

(2)因子分析后因子提取与因子旋转。

(3)获得最终的因子载荷矩阵A。

(4)在SPSS软件分析中设定的方差极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旋转。经过旋转以后,第一个因子变量含义逐渐清楚,基本上反映了 “各步骤环环相扣”、“学生受益大,负担合理”、“时间分配合理”、“效率高”、“教学方法量体裁衣,灵活运用”、“各步骤过渡自然”的评价。第二个因子变量基本上反映了“语言”、“多媒体操作”、“目标全面、具体”、“重难点”、“教师有个性特点”、“教学思路独创性”的评价。同理可知其他因子变量的含义。

(5)获得因子变量的协方差矩阵,证明9个因子变量之间不相关。

(6)采用Ucinet软件进行分析,由上述得到26个词汇的相关系数矩阵,从分析(A)相关分析(C)距离分析(D)展开 (因为研究的是相似性,所以采用Pearson皮尔逊相关系数)。将矩阵转变为Excel格式后,导入Ucinet软件中,对其进行MDS(Multidimensional Scaling),即多维标度分析。

(7)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中的可视化技术,用Netdraw软件进行矩阵表示。首先调整关系强度到合适的值,当关系强度为0.37(这个值的选取没有严格界定,为了获得所需的图而进行调整)时,作适当整理,可以看清评价之间的关系,而且联系的节点可以一目了然。

2.结论分析:

(1)可以总结刻画符合师范生技能训练评价水平的指标体系。例如:从数据或者图形直观上都能看出各评价指标间的关系不是等同的,根据方差极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旋转后的矩阵,将原来的评价指标大致归为九类:类一:“各步骤环环相扣”、“学生受益大,负担合理”、“时间分配合理”、“效率高”、“教学方法量体裁衣,灵活运用”、“各步骤过渡自然”;类二:“语言”、“多媒体操作”、“目标全面、具体”、“重难点”、“教师有个性特点”、“教学思路独创性”;类三:“各步骤结构严谨”、“教学思路层次性”、“目标符合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类四:“板书”、“教态”;类五:“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教学思路有效性”、“知识教授准确科学”;类六:“教学方法多样化,艺术性”、“学生轻松愉快,积极性高”;类七:“教师应变能力”;类八:“教学思路符合实际”、“有自己的教学风格”;类九:“各步骤密度适中”。

每类所赋数值为此类中评价指标值之和,得到表2:

(2)将本方法介绍给师范生,从技术层面获得了评价路径及科学用语,保障了评价环节的可操作性及准确性;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关系图检验师范生自评、他评的准确性,也可以结合评价路径给出具体意见。

(3)按关系强度对评价指标进一步作分层分析,对于师范生技能训练或教师教研课,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如果能从这一目的出发,分层进行评价,就能主次分明,且不至于离题。在具体的评课中,就可以关注处在第一层关系的指标,从而增加了评价的准确性。

四、方法推广

基于“关系管理”模式下师范生技能训练评价,首先确定了“分组”的科学性,再次通过符合师范生评价水平评价项目关联性的数据分析,对评价项目进行了合理分派和科学赋值,试验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从技术层面解决了师范生技能训练评价环节存在的问题。根据师范生技能训练评价的需要,依据本方法可以归纳出不同课型、不同评课方式的评价指标和评价路径。

[ 参 考 文 献 ]

[1] 张波,季素月.课改背景下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内涵探究及培训模式建构[J].扬州大学学报,2010,14(3).

[2] 黄映玲,韦宁彬.从学生角度分析微格教学技能评价环节现状[J].电化教育研究,2012,(9).

[3] 代国兴等.AdobeCaptivate软件在高师技能训练教学中应用[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5(4).

上一篇: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改革初探 下一篇:高校图书馆内涵建设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