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执行审计――路在脚下

时间:2022-07-27 04:38:34

预算执行审计――路在脚下

审计人常说:“预算执行审计是审计事业的灵魂。”确实,预算执行审计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一是摸清了财政家底,算清了收支规模,对于本级政府是吃饭财政还是建设财政一清二楚;二是加强了对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监督,特别是加大了对一些专项资金的持续审计,延长了审计链条;三是两个报告提高了审计部门的权威性,达到了为人民看账、为人民服务的目的;四是规范了财政资金运行,推动和促进了公共财政体制建立,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支和政府采购制度等更加规范和健全。

但在现行体制下,预算执行审计的局限性和存在缺点同样非常明显,阻碍了审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挫伤了审计人员积极性,值得引起重视和改进。

一是审计部门作为本级政府的一个部门和机构,独立性不强,“下审上”理直气不壮。一些违规问题本身就是政府一手操作,如超预算追加经费(本级追加),都有政府的抄告单位;如调节税种、空转、基金未纳入预算管理等也都是政府出于完成任务、做大业绩而所为。而且在这种体制下,国税部门不能审、金库不能去,一些纳税大户是条管单位,县级审计也不能去,形成了审计真空区和空白带,导致监督对象的缺位和审计内容的缺失。

二是两个报告不一致,信息不透明、不公开。送到政府的审计报告很多内容被修改和删除,等到了人大代表手中,报告就变得晦涩和隐约其辞了。具体单位变成了××单位,具体事例变成了某种现象,报告变得隐密和温和,审计的“杀伤力”大减。迄今大多数县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报告未向社会公告,阅读报告还是部分人的“专利”,这也与人民要求获得信息的公开批露知情权有很大差距。

三是审计时间滞后,事后监督效果打折。现行的预审都是第二年的四、五月开始实施,这时候大多数项目资金已经投入运行,等到审计发现问题时“木已成舟”,宝贵的国家财政资金被浪费,能追回的微乎其乎。

四是审计力量薄弱,县级审计人才结构单一,人员老化,绩效审计难以开展。随着国家对中西部转移支付力度逐年加大,各种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很多,如水利、粮食、退耕还林、乡村公路、茶叶、企业技改、民政、再就业,每年审计所能涉及到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加上审计本身存在人员少、人才结构单一、人员老化情况,更觉得审计时有力不从心、捉襟见肘之感,能做到对资金真实、合规性审计已经很不容易,开展绩效审计可谓难之又难。

预算执行审计任重道远,困难再多,还是要继续走下去,并要不断拓宽审计人员视眼、增强审计人员素质和信心、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我想是否能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和改进:

一是加强上下级审计机关的联系,形成审计资源共享局面。对于预算执行审计中本级审计机构不能审计的条管单位,由上级审计机关授权下级审计机关审计;对本级审计机关不能处理的超预算追加、调节税种等本级政府违反预算法行为,上级审计机关要严肃查处。

二是在审计中抓住重点和热点,求得预算执行审计每年有突破。财政资金每年有重点、有热点,要求审计人员有较高的职业敏感性,每年的审计报告能突出重点、热点,让报告不再年年“老面孔”,以保证审计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三是要提高审计人员素质,逐步开展和推广绩效审计。通过培训、自学、激励等机制,培养更多的拿得下预算执行审计的综合性人才,逐步将真实性、合规性审计推向绩效审计,让宝贵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是两个报告趋向一致,审计报告应向社会公开。今年10月广州市财政局应公共财政预算志愿者要求公开了其2009年预算安排情况,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其网站日点击量过万,这也说明了公众对公共财政资金的热切关注,而审计人员作为国家财政资金特定监督者,把自己所看到、所发现的问题向社会公告,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作者单位:铜鼓县审计局)

上一篇:部门预算执行计算机审计方法 下一篇:财政涉农资金中关联交易亟待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