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零件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2-07-27 01:47:25

《典型零件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机械制造技术工艺课是机械制造大类重要的专业课,实际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学生感到内容枯燥,没有兴趣,学习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不高。本文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索了自己学院针对工艺课程《典型零件加工技术》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关键词】典型零件加工技术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29-01

机械制造技术工艺课是机械制造大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在各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知识;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工艺装备;零件机械加工质量分析。此课程实践性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很多学校目前还是偏重书本上理论知识的讲授,实践的环节偏少,使学生感到内容枯燥,难以理解,实际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具体存在的问题如下:

1.缺乏合理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单项灌输为主,创新思维培养滞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2.课程评价体系将理论学习和考试成绩视为评价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考试时记忆性的问题占主要部分,缺乏真正体现学生实际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题目。

3.实践环节得不到保障,实践能力考核不足。

如何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潜能,成为机械制造技术工艺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1]

针对当前在机械制造技术工艺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院设立了《机械制造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院级教改课题,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一、改革课程内容

我们以课程改革为指导思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从事工艺技术员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来选取教材内容,紧密结合行业背景,将相关企业的常用零件进行分类,按照轴类、盘类、箱体类等,每类选取3-4个典型零件,由简单到复杂,将其所需的加工工艺知识贯穿于教学中。

按照生产技术岗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工作流程设计学习模块,每个学习模块从生产实际要求出发,由浅入深设计三到四个典型工作任务,所选案例注重实用性和代表性,符合生产实际的需要,既能使学生较快融入企业生产实际,突出岗位应用能力,又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根据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将每个学习模块的目标任务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背景材料”和“知识链接”等方式反映每个学习任务的重点内容。以典型零件加工工艺为主线,将机床、刀具、夹具、工件等有关知识有机地综合在一起。

在此基础上出版了具有特色的教材《典型零件加工技术》。

二、改革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也不再是课堂上的观众,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学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与信息,分组(团队)制订工作计划并实施,在实施中进行质量检查与控制,最后参与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的评价,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学生进行分组(每组6-8人),根据教材编写的结构顺序,在学习了工艺基础之后,根据各环节的任务,每个小组作为一个团队,经过分析讨论,利用校园网络、图书馆自己动手查阅相关资料分别制定出任务零件的加工工艺文件,并制作成PPT在课堂上对本组的工艺方案进行讲解答辩,教师和其他团队对每小组方案进行点评,优化,选出的优化方案在本校实习厂实训设备上进行加工、质量检测,针对出现的问题查找原因。

学生在确定工艺方案的过程中不断使用工艺基础知识,针对不同的任务零件,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制定工艺文件,对工艺基础逐渐强化、熟练,能够在团队合作之下制定中等难度零件的加工工艺。

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的成分在逐渐减少,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在加强。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鼓励学生,让他们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并归纳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提升结合起来。

三、改革考核方式

长期以来,都是采用书面考试的方式评价学生相关专业课的学习情况,学生轻实践,重理论,死记硬背,考前突击复习,考试后很快遗忘。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为改变现状,我们将以往的考核评价方法改为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多元化综合考核评价模式。课程考核包括平时过程考核和期末理论考核两部分。平时过程考核成绩占30%,内容包括:考勤情况,项目准备及完成情况,平时学习过程中的提问情况;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平时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阶段性评价,分为两部分:①学生自评:从明确目标任务制定计划;小组学习表现;独立学习与工作;获取与处理信息;学习与工作方法;表达与交流几方面进行。②教师评价:从工艺制定;加工过程;加工结果;安全意识;学习与工作报告;日常作业答辩几方面进行。阶段性评价成绩计入平时过程考核成绩。

通过对上述三方面的改革,提高了《典型零件加工技术》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对工艺基础知识理论掌握的更加牢固,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典型零件加工技术》也成为学院省级示范重点专业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参考文献:

[1]齐继阳.《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方法改革尝试,科教创新导刊,2013,23:140

上一篇:谈“参与式”教学对参与小组工作学生学习能力... 下一篇:基于资源共享模式下培养大学生工程实践中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