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的生态环境与责任

时间:2022-07-27 01:30:47

学术期刊的生态环境与责任

学术期刊(英语:academicjournal)是一种经过同行评审的期刊,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文章通常涉及特定的学科。学术期刊展示了研究领域的成果,并起到了公示的作用,其内容主要以原创研究、综述文章、书评等形式的文章为主。为严格学术期刊出版资质,优化学术期刊出版环境,促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根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规范学术期刊出版秩序促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的通知》《关于开展学术期刊认定及清理工作的通知》,总局组织开展了学术期刊认定工作。经过各省、区、市新闻出版广电局,中央期刊主管单位初审上报,总局组织有关专家严格审定,确定了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名单,现予以公示。

一、学术期刊的生态环境

学术期刊作为期刊媒体大家族的一员,有独特的定位和历史属性,在期刊发展进程中扮演着社会良知和思想先锋的角色,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学术期刊的生存与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面临严峻挑战。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革命性发展,人类知识传播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传播手段不断创新,传播路径更加便捷,知识传播深度与广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在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中国市场化进程与世界全球化进程耦合深化。面对错纵复杂的社会环境,我国学术理论期刊也不可避免地遭遇全球化与网络化浪潮的剧烈冲击。当前,我国人文社科学术理论期刊受到的严峻挑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本人已在相关文章中部分述及):第一,全球化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代世界经济的主流特征,其日益渗透到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各方面,使世界各国都不可回避地卷入一场全球化革命。全球化浪潮带来了丰富的生产要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带来了多元的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对于我国的学术理论期刊而言,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以坚定的中国视角,形成对多元文化渗透的理性认知,有效应对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挤压,将是一项严峻的挑战。第二,市场化的挑战。市场化是我国社会转型的基本取向和动力源泉,正在向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渗透和延伸,学术理论期刊领域也不可避免地被市场化所征服。曾经游离于市场体制之外的学术理论期刊,由于办刊理念和管理体制均难以适应市场化运行体制和学术市场细分化的要求,必然会面临严重冲击,部分期刊甚至可能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同时,由于市场化以追求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理念基础,市场化所内涵的一些庸俗化的理念也会入侵学术理论期刊,使学术理论期刊的学术公正性面临市场元素的严峻考验。①“第三,网络化的挑战。电子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发展使人类步入网络信息时代,互联网的普及与运用深刻改变着人类文明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从读者层面来看,相当部分读者的阅读方式因互联网的出现而发生了根本改变,传统的以纸质期刊为主的阅读方式逐渐式微,借助电子终端和互联网,浏览电子期刊成为主流的阅读方式。特别是一些大型电子数据库几乎网罗了所有学术理论期刊,而且检索方便,阅读成本低,一些数据库的品牌影响力已经超越了纸本期刊品牌,读者对纸本期刊品牌的认同度在下降,进而使期刊的发行量和影响力都面临严重冲击。从作者层面来看,互联网的发展使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微信成为重要的思想表达平台,而且这些平台进入壁垒更低、使用更便捷、影响更大,因而,部分作者不再选择传统纸本期刊作为发表学术思想的平台,其中不乏一些学术名家,这将减少期刊所能利用的学术思想资源。第四,工具化的挑战。随着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融合发展,特别是随着科研管理体制的精细化发展,工程思维开始僭越至人文社会科学,量化管理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的重要工具。这种工具化的思维倾向主张“以工程论的管理思维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的事情”,以量化指标的方式评价学术期刊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及其成果。这种工具化倾向尽管仍存在诸多分歧,但是在我国已经运用得相当普遍,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将此奉为圭臬。实际上,这种倾向不仅严重违背了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自身规律和内在逻辑,而且容易形成重量轻质的导向,从而在办刊旨趣和人文价值追求方面对学术理论期刊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制约。”②面对国际化浪潮的挑战,华文学术期刊应当放眼世界,反思当代世界问题,实现学术期刊的国际化转向,同时,应秉持中国立场,直面中国问题,总结“中国模式”的经验与启示,成就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的宏图伟业。

二、学术期刊历史使命及责任

从公共理性的视域看,人文社科学术期刊是多元性知识共同体进行多元异识整合的一个平台或者说学术交流的公域空间,当多元异识主体在某一社会问题的争论分歧巨大,学术交流而不得共识的节点上,就需要一个公共平台为各方异识提供整合的空间,从而为重叠共识的形成创造坚实的基础。在这种意义上,今天的人文社科学术期刊作为一个公共平台承载着民族精神重振,思想理论创新,文化观念引领的重要历史使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作为一种学术交流的平台与媒体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然而这是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由于人类精神成果与精神产品具有共享性特征,而人文社科学学术理论期刊所刊载的是人类精神产品成果,所以学术期刊所承载的知识无疑具有非排他性,必然被社会所共享,同时,从出版发行层面看,学术期刊出版需要成本,也有一定发行量,对于学术期刊的消费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但这是一种弱竞争性,因为学术期刊受众面专业与受众群体特殊。这样来看,作为一种产品,学术期刊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人文社科学术理论期刊由于其公共性、外部性、共享性、专业性的特征,公共价值构建、学术话语建构、原创学术成果呈现,在催生与促进公共理性建设中具有积极的作用与媒体责任。由于人文社科期刊的公共性特点,所以在学术期刊的发展与运行中必须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承担公共责任,促进公共理性的生长与发育。作为一个规模巨大、受众面很广的交流平台,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对于公共理性与公共价值的生成与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要在公共理性的建构中担当重要的媒体推进角色。公共理性作为一种公共文化背景中的实践理性,以一系列的公共价值(公平、诚信、宽容、正义)为载体保证公民以清醒的确定方式践行公共理性,从而实现公共理性的合法性。在这方面,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具有观念引导与释疑解惑的功能。第二,建构社会价值理想,强化公共价值追求。在一个古老的国度进行现代化实践,必然会出现新旧建制落差与脱节问题,因此,在转型社会中,必须找寻与确立全社会新的价值理念与价值理想。作为大众传媒,人文社科学术期刊,担当着文化传播、文化积累与文化创造的使命,同时也承载着价值理想重建的任务。学术期刊在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方面要精益求精,不辱使命,在建构当代先进文化价值方面要积极创造、贡献智慧。第三,突出问题意识,激发原创思绪。波普尔说:“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问题的问题。”③在一个社会大变革的年代,层出不穷的问题充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中国经济的巨大成果以及全球金融风暴的发生所凸现出来的世界问题,昭示着中国经验与中国问题具有世界性的意义。人文社科期刊不能无视这一全球研究视阈的巨大变化,要冷静地反思中国问题所呈现的世界价值。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要立足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提供思路与方法。第四,建构中国学术话语,成就中国风格与中国特色。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功,导引世界各国思考中国成功的经验,研究中国问题。因此,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在反思当代世界问题,总结中国道路、中国经验方面,担当着重要责任,要秉持客观公正的理性立场,为建构中国的学术话语体系、创造学术研究的中国风格与中国特色,为成就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中国风格与中国立场贡献智慧。

上一篇:电影艺术的功能分析 下一篇:公路养护技术与病害防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