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时间:2022-07-27 12:41:40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摘要:ARCS动机模型的核心内容是如何调动并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并获得学习的满足感,这对微课程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笔者以《猜数小游戏》微课程为例,探讨基于ARCS模型的微课程设计和开发,旨在促进微课程资源的设计和发展。

关键词:ARCS动机模型;微课程;设计;开发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09-0106-03

引言

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较强,但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干扰,怎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维持其学习动力,增强学习效果呢?ARCS动机模型提供了很好的策略和方法。VB程序设计课程是电大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必修课程,笔者选取其中的一节课《猜数小游戏》来谈谈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程设计和制作,以期为其他微课程的设计和制作提供借鉴,同时也希望大家能通过微课程感受到VB语言的魅力,进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ARCS动机模型的分析及其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ARCS动机模型是1983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凯勒(John M.Keller)教授[1]提出的, ARCS分别代表注意力(Attention)、切身性(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满足感(Satisfation)。根据ARCS动机模型,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需要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学习活动能够引起学习者的注意,能激发学习的兴趣;二是学习者体会到学习活动与自己密切相关;三是学习者有信心通过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四是学习者能够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2]只有具备了以上四个条件,学习者的注意力才能长久地集中并指向当前的学习活动,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才能得到维持和加强,才能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

ARCS模型整合了动机原理及教学设计理论,提出了相应的动机策略,可以将其应用到微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基于ARCS模型的微课程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

基于ARCS模型的《猜数小游戏》微课程设计

基于ARCS模型的微课程设计框架,以VB程序设计课程为例,进行《猜数小游戏》微课程的设计。

1.课程选题设计

本节微课选取的是该课程的一节内容――猜数小游戏。课程不是从语法、控件、对象、属性等知识点来组织内容,而是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把具体的语法,控件的属性、方法、事件等知识点融入到一个案例中,采用做中学的方式,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猜数小游戏”的开发过程,理解相关控件的属性和方法,掌握随机数函数的使用,并能够理解和应用选择结构语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过程设计

(1)互动游戏,引起注意

在导入部分,笔者通过一个师生互动小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夹着一张白纸的文件夹,但不能让学生看到白纸上的内容;白纸上写着一个从1到100的随机整数;然后请一名学生来猜这个数是多少,如果猜大了,则提示学生“你猜的数比较大”,反之,则提示学生“你猜的数比较小”,如果猜对了,当然是“恭喜你,猜对了”;最后告知学生猜几次猜对了。在这个例子中笔者应用了计算机数据结构课程中一种非常经典的查找算法,称为“二分法”,其基本思想是:假设数据是按升序排序的,对于给定值X,从序列的中间位置开始比较,如果当前位置的值等于X,则查找成功;若X小于当前位置的值,则在数列的前半段中查找;若X大于当前位置的值,则在数列的后半段中继续查找,直到找到为止。

随后,教师就开始演示“猜数小游戏”VB程序,让学生了解该程序的功能。笔者通过一个互动游戏的设计,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形象地展示了“猜数小游戏”VB应用程序的功能。

(2)实践教学,专业相关

“猜数小游戏”VB应用程序的实现分为两个步骤:界面设计和代码设计。学生可以跟着课程一起动手设计和编写代码,通过参与制作,切身体会VB语言功能的强大,游戏界面如图2所示。本案例采用的开发环境是Visual Studio 2010,界面设计比较简单。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意语速,方便学生跟着操作。

(3)突破难点,增强信心

重点内容是代码设计。关于代码的设计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来思考:①如何生成1~100的随机整数?②怎么判断数值是否猜对?此时需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脚手架,启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①是难点,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随机数,对随机数函数也不了解。所以在这里笔者要通过一个新的案例来说明随机数函数RND的功能,并且通过推理解决如何生成1~100的随机整数这个问题。问题②的解决会用到选择结构语句,可以通过语句执行的流程图帮助学生掌握选择结构语句的执行逻辑。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功能代码也就迎刃而解了。

(4)问题解决,获得成就感

代码完成之后,学生就可以实现一个完整的小游戏,其成就感和满足感可想而知。这种感受是他们继续学习的强大动力。对比之前的“猜数小游戏”,还有一个功能是尚未实现的,就是统计猜数的次数,这个问题可以留给学生作为课后思考题。

3.教学资源设计

(1)课件制作

笔者采用的主要工具是PPT,简单易操作,能够满足制作需求。课件的功能有两个:一个是上传到教学平台,方便学生学习;另一个是为了录制微视频。课件制作时要注意三点:一是字体和字号设置要合理,具体可以参考下页表1;二是配图应清晰并符合课程内容,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图片不可加长或压窄,防止变形;三是适当添加动画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更好地体现教学思路。

(2)练习题设计

根据课程内容中所涉及的RND函数、选择结构语句等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主要是选择、填空等形式。最终练习题的呈现方式要根据微课程平台的环境来决定,一般采用最简单的文本文件的形式,可以是在线测试,也可以设计成过关游戏的形式。当然,游戏化的元素融入到习题的设计中是最理想的状态。

基于ARCS模型的《猜数小游戏》微课程制作

1.脚本设计

微课程的脚本是录制视频的依据,《猜数小游戏》微课程的脚本设计如表2所示,由于篇幅有限,部分内容被略掉。

2.微视频制作

微视频的制作包括三个阶段的工作:第一阶段是素材准备阶段。需要为现场教学准备录制的视频、教学课件以及相关的教具和设备;第二阶段是微课程录制阶段。这个阶段主要通过PPT+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来进行课程录制;第三阶段是后期编辑阶段。该阶段利用绘声绘影以及Premiere,根据脚本来编辑合成课程视频,制作转场效果,并添加字幕以及片头片尾。同时,教师还可以添加一些交互式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参与感。例如,笔者通过Camtasia Studio在演示程序时添加交互式问题“你的程序可以正常运行吗?”点击按钮“是”,弹出“恭喜你!成功啦!”从而增强学生的成就感,点击按钮“否”,弹出“请耐心调试哦!”从而可以缓和学生的紧张情绪。

3.应用和评价

设计开发完成之后,教师可以把微课程的教学视频及课件、练习题等内容上传到教学平台,方便学生学习使用。另外,如果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课程中存在不足可以进一步完善课程的相关内容。

参考文献:

[1]John M.keller.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ARCS model of motivational design [J].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1987,10(3):2-10.

[2]张祖忻.如何将动机原理整合于教学设计过程――谈约翰・凯勒教授的动机系统学说[J].开放教育研究,2003(2):10-12.

[3][美]V.H.Vroom.Work and Motivation[M].New York:Wiley,1964:21-28.

[4]柳延东.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CAI课件框架设计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3):186-188.

作者简介:李霞(1985―),女,硕士,山东广播电视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技术教育应用。李云(1976―),女,硕士,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开放教育研究。

项目支持:山东广播电视大学青年教师科研项目――基于移动学习的微课程设计和应用,项目编号(2014QNYJ03)。

上一篇:机器人会带来“下岗潮”吗 下一篇:不要小看情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