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

时间:2022-07-27 12:28:25

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

【摘要】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该研究分析了翻转课堂的优势及面临挑战,并针对应用实践型的实验课程,以课堂上下学习环境创设为主,构建了“以问题为核心、以任务为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验表明,在以实践、操作性为主的实验课程领域,该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实现信息技术与高校课程的有效整合。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问题;任务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9―0046-06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9.009

一 翻转课堂概述

1 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也称颠倒课堂。顾名思义,它是一种将传统课上教学过程与课下学习活动进行转换的新型教学形式。2005年前后哈佛、耶鲁、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推出的精品公开课迅速遍及英美,随后风靡全球。在我国以网易学院为首也纷纷引进这些知名高校的精品公开课,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和聆听知名学者授课的机会。视频公开课为翻转课堂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真正的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2007年春,该校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开始使用录屏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和讲课声音,并将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后来,这两位老师让学生在家看教学视频,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并对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概括来说,传统教学过程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课堂讲授来完成,而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当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视频播放在课下完成,知识内化在课堂上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的,就形成了翻转课堂。

2 翻转课堂的应用案例

可汗学院是由美国人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创立的利用互联网传授免费视频公开课的教育机构,主旨在于利用便利的网络环境向学习者提供免费的优质学习资源,满足广泛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可汗学院的诞生实属偶然,创始人萨尔曼・可汗一次在辅导远房亲戚时,为了节省时间,便将辅导内容做成视频资料放在网上,供亲戚自主学习。这一不经意的举动,却使很多人通过网络看到视频资料,解决了自己的难题。萨尔曼・可汗看到了契机,于是将更多的资料上传至互联网,可汗学院由此而生。目前,很多老师利用可汗学院这个平台,开展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活动,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除了森林公园中学和可汗学院外,美国还有很多学校和教育组织也在采用翻转课堂形式组织教学活动。比如,加州河畔联合学区的翻转课堂,其最大的亮点就是采用了基于iPad的数字化互动教材。这套互动教材融合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各种媒体形式,包括文本、图片、3D动画和视频等。互动教材更节省教师的时间,更吸引学生沉浸其中。这些学校都在翻转课堂核心思想指导下,在技术手段和应用方式上做了新的尝试,产生了新效果,很多模式值得推广。

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第一,提升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翻转课堂真正实现了将学习主体归还于学习者。其最大好处就是增加了师生、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虽然在传统课堂中引入了教师指导辅助、师生互动等环节,但大多流于形式、程序大于内容,教学活动仍然以教师为核心,学习者主体地位不突出。翻转课堂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放在课下,学习者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自主安排执行知识的学习、问题的解决、任务的完成,其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学习更主动、更积极、更有效。

第二,转变学习者的学习态度。翻转课堂环境下学习内容往往是基于问题的,学习者通过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自行完成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教师将传统的课堂讲授、练习等环节转变为学习资料和待解决的问题提供给学习者,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将自下发给学习者的同时,也给学习者带来了压力和紧迫感。学习活动的完成都安排在没有教师过多干预的环境中,此时紧迫感带来的压力将转化为学习动力,进而转化为持续的学习意志力,对提高学习者的独立能力、思考能力、创新思维有益。

第三,拓展学习者的社交能力。翻转课堂看似是对传统教学活动的简单颠倒,但实质上却带来了很大变化。所谓的翻转,是课上教学活动与课下学习过程的整体翻转,是对传统课堂的革新。传统教学环境中,主要是教师讲授、学习者接受,依然是教师主控下的场景。而翻转课堂模式将主要学习活动放在课下,学习者在几乎没有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任务,通过交流探讨、组织协调,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可以有效加强学习者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4 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挑战

第一,学习者的适应性。翻转课堂的知识学习过程从课上转移到课下,多数学习内容和问题的解决都由学习者自主完成,学习活动往往带有任务性,无形中也对学习者产生压力,考验学习者的自控能力、学习意志力,以及面对挫折的承受力。一些意志力薄弱、心里耐受力差的学生在面对新学习环境时会出现诸多问题,面临极大挑战。

第二,支撑环境的复杂性。翻转课堂的主要环节包括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分解任务,制作相关支撑学习材料提供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学习后,返回课堂进行汇报、答疑、评价,进而完成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整个过程中,合理的分解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制作支撑学习材料,对课下学习活动的有效引导以及课上答疑评价都直接影响着翻转课堂的实施和最终的效果,计划的具体制定和实施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转变,尤其是对教师面对新型复杂教学环境的应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开展深入学习的有效性。翻转课堂将知识的传授迁移到了课外,给课上提供了深入交互和思想碰撞的时空。这使传统课堂教学中发生的深入学习转移到了课外,课堂上的思想碰撞则引向了更深层次。翻转课堂要求录制的视频讲解课程,能够让学生在课外开展深入学习,并且自学的效果不亚于教师的课堂讲授。这对深入学习的有效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个大的挑战,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深入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 利用翻转课堂进行网络课程开发设计

目前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丰富,但由于学习者自身的适应性、支撑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开展深入学习的有效性等诸多问题的困扰,在设计应用领域的开发实例为数不多。笔者结合翻转课堂模式的特点选择了应用实践型课程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提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核心思想。不拘泥于具体形式,针对实际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操作流程进行细化设计,以期为翻转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探索总结。

1 可行性分析

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较强的实践型课程,教学目标是了解网络课程的定义、特点,掌握网络课程开发的能力,并根据需求实际开发网络课程。课程性质决定了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活动。而传统教学活动主要采用课堂进行网络课程理论学习,实验课进行操作训练的模式,但由于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型和穿插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两者产生隔膜,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恰好弥补了传统授课方式的不足,它把理论教学内容与具体的应用相融合,强调基于问题的学习和自主学习,强化团队协作,这些特点适合在以实践操作为核心的实验课程中使用。笔者根据翻转课堂教学的思想,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实施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2 整体设计框架

翻转课堂设计的核心思想是对传统教学活动中知识的获得和知识的内化两个环节的颠倒与翻转,即将知识的获得甚至能依靠学习者自行掌握的部分,放在课下由学习者自主完成,将学习者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及需要教师引导、启发、评价等知识内化过程,放在课上完成。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翻转的内容并不局限于具体的学习材料,可以延伸到对学习环境的翻转和学习过程的翻转,笔者结合翻转课堂模式的理念,以问题为中心,进行了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模式的设计。

本研究针对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课程的特点,设计了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将总体教学目标细化为单元子目标,再将单元目标转化为可执行、易操作、利于评价的子任务提供给学生,通过子任务的完成,回归到对应的单元目标,最终实现总体教学目标。

翻转课堂是一个融合直接教学与建构主义学习的学习环境。学生具有较强的主体性,同时也需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在设计模式时,应以课下和课上两个教学环境的创设为主。在课下环境中,教师根据设定的子任务,制作开发相应的基础支撑学习资料,包括课件及视音频资源等。将学习资源和学习任务一并提供给学生,由学生根据任务内容结合学习资源自行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此过程需要有教师的跟踪引导。课上主要是教师对学生课下遇到的问题集中解决,并根据学生课下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如图1)。

3 课下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师端:教师首先根据课程总体教学目标划分一系列的单元子目标,再根据子目标细化成具体任务,此环节对课程的翻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若目标划分不合理、不科学,或任务设计不具有操作性、不便于评价,将会影响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同时与传统的教学目标划分和执行不同,此过程要适应学习者课下自主学习的特点,以任务为核心,突出问题的解决和学习者的技能的提升。其次,根据细化的任务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制作相应的学习资料,以满足学习者的基础知识储备,此环节是教学过程的基础。学习者在实施任务的同时,通过支持材料的学习掌握,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完成任务,进而实现学习目标。因此,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必须依据教学目标,应尽量围绕任务的解决,同时契合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其中,支撑学习材料的形式包括多媒体课件以及视音频资料等。第三,教师将任务进行分解,学习任务之间存在彼此衔接关系,前导任务是后续任务的基础;将学习者进行分组,保证不同的小组完成相同的任务,通过建构团队协作的学习氛围,促进小组间交流探讨,为后期评价做好铺垫。

学生端: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任务,自由结合成组,并根据任务进行明确分工,实行组长负责制度。在组长的带领下,组员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以任务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前期积累的基础知识,并伴随组内和组间的交流互动,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和任务的完成,实现知识的内化过程。通过课下自主学习活动的实施,学习者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增强其组织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

师生交互:教师制定目标、提供任务和相关支撑材料,学习者学习支撑材料、解决问题并完成任务,这两个是相对独立的过程,彼此之间的隔阂则需要通过师生的交流互动来弥补。学习者在学习基础支撑材料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沟通交流,同时教师也需要对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引导辅助。但由于课下教学环境师生、生生间交流的时间、地点不固定的特点,不能实施面对面的交互。因此,可以通过远程交流平台的搭建,实现课下的交互。另外,在课下的交互过程中,教师应尽量把学习自归还于学生,不直接参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而是通过引导辅助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比如支撑材料的学习,问题任务的理解,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等。

4 课上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师端:通过小组课下学习活动的实施、任务完成过程中产生的疑问等,教师需要在课上组织小组任务完成情况的汇报、测评以及后续任务的布置等教学活动。首先,教师通过组织组内交流和组问答疑活动,尽量使更多的问题由学生自行解决,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比如支撑材料的不足、学生自身认知与理解不足等,针对性的完善处理。其次,小组负责人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此过程教师可以了解整个任务的实施过程,包括小组成员的不同分工以及组内领导、协作等情况,为下一步任务的规划实施提供指导。第三,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评,主要以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综合点评的方式开展,并将任务的完成情况与原始教学目标进行对比考察。最后,综合前期任务的实施情况,制定后续任务。

学生端:在课上学习环境中,学生首先要总结课下遇到的问题,小组内确定要交流讨论的问题。其次,由组长汇报课下学习活动的具体情况和任务进展,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组间讨论、互相解答,以增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团队精神,同时也把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机会交给学生,培养其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共同面临的问题,由教师完成解答。最后,学生参与完成组内、组间以及教师的评价活动。

师生交互:课上的交流互动主要涉及答疑、汇报、评价三个方面。答疑环节包含组内总结问题,组间互动解答,以及教师集中答疑过程。此过程实现了师生、生生以及组内、组间的多范围内的交流互动。汇报环节是在组内集中讨论后,由组长总结汇报的方式开展。评价环节则涉及组内评价、组间互评和教师综合评价过程。三方面的广泛交流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习氛围更活跃更融洽更和谐。

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模式结合网络课程开发的实践性强的特点,引入翻转课堂的思想,采取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式,针对课下和课上两个环节(见图2、图3),伴随不同形式的交流互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实质内涵,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设计中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问题和单项任务,任务即是起点又是考察学习效果的落脚点,以任务为驱动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是核心思想,有利于知识内化的实现和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 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笔者在河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11级硕士研究生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课程进行了一学期的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实践,重点研究构建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实践中的运行情况。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作为课程教学的实施者、辅助者,参与课上、课下教学环境的创设,与师生积极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实验实施情况。

1 实验对象与目的

实验对象:河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11级硕士研究生,选择的实际内容为教学系统设计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实验目的:将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研究生课程,观察具体的实验效果。检验其是否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2 实验整体设计

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较强的实践型课程,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网络课程建设的现状、网络课程评价量表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知道网络课程的定义、特点、类型与结构,体会网络课程设计的思想,掌握网络课程开发的技术,并能够根据需求开发一门简单的网络课程。根据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思想,笔者和课程教师通过深入地沟通交流,结合课程教学目标、选择了一项具体任务,并结合网络课程开发的任务型、可行性,将教学系统设计网络课程开发的教学内容划分为确定课程需求、编写课程脚本、进行脚本分析、教学设计、课程及资源开发、运行评价、课程等,并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实际任务,在课下、课上教学环境中实施。

3 实验过程

(1)课下学习活动的开展

谋下总体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基于“设计与开发教学系统设计网络课程”这个总任务进行探究、协作学习。在开展学习活动之前,先通过自由组合的方式将学习者划分为三组,并遴选出三位组长,负责小组的总体任务实施并将实施情况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

首先,教师根据细化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为学生制作基础支撑学习材料。其呈现的形式以多媒体课件、文字和视音频材料等为主,内容包括基本学习内容和辅助开放式的学习资源,基本教学内容由教师制作,而辅助开放式学习资源则更多为学生提供途径,供学生自主发掘。例如在课程及资源开发子任务中,针对网络课程的一级、二级页面设计问题,任课教师制作了静态页面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同时介绍了一些配色方法,并将页面布局的两种常用方法及其使用录成视频资源,为学生提供基本学习内容。同时也为学生提供辅助学习资源,如引导学生使用昵图网、站长之家等素材设计共享平台。这些学习材料通过辅助平台展示给学习者,使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学生,通过这些学习材料,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保证能够及时完成学习任务。

其次,学生根据任务分工以及进展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支撑学习材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基础知识问题,需要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相关知识的补习。在此过程中,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主动地学习支撑学习材料,使目的更加明确,求知欲望被激发,实践能力得到锻炼,效果更佳突出。同时,学习活动以小组形式展开,组长统领,组员分工协作,极大的增进了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另外,在进行课下实践时,仅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和支撑学习材料是远远不够的。任务执行中,学生会遇到学习材料、小组协调等许多问题,此时教师并非处于旁观者的位置,而是针对具体问题,利用远程协助工具,通过辅助平台以远程答疑的方式,与学生实施互动交流,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实施。本实验采用远程交互系统和QQ群两个辅助平台。其中远程交互系统是飞视美(facemeeting)全新一代的视频会议系统。该系统软件操作简单、管控便捷,其数据、视频、辅助功能让学习更高效,标准、培训、视频布局让学习更便捷,完美的视音频效果、不同线路的音视频同步、大规模使用的稳定与流畅、软硬件智能结合、操作简单的优势让学习更流畅。而QQ群具有多人聊天交流便捷服务的优势,被大家认可、接受和使用。本研究将二者在不同环节使用,充分发挥各自的独特优势,使二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课下教学实践的顺利实施。如在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任课教师将制作的基础支撑学习材料,放入飞视美的公共平台上,并通过学生实际需求,随时开始远程授课,在授课过程中,通过调整系统布局,一方面可以展示授课的内容材料,另一方面通过视频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这一过程中,缺席的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回放自主补习。而在进行任务、通知事务、针对某一话题展开交流等,则可以使用QQ群。二者合理的配合,提高了互动交流的效率。课下教学情境中的教师指导作用,主要限定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宏观问题的引导、辅助和启发,遇到的具体问题则需课上分析解决。

(2)课上学习活动的开展

课上总体的教学环境是在多媒体教室中,针对学生课下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答疑和评价。每组学生首先根据小组情况确定要交流互动的问题,由组长汇报展示小组任务进展后,针对相同的任务进行组间答疑,排除已经有小组解决的问题。针对共同没有解决的问题和实践中遇到的典型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并根据小组的任务进展和完成质量实时评价。如编写课程脚本的梳理并制作信息体系这一环节,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小组己初步制定了一个信息框架。在课上,组长汇报本组制订好的信息体系框架,包括课程描述、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并提出组内遇到的问题。由于各组实施的任务一样,因此遇到的问题极有可能相同。但因基础不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区别,比如面对访谈学科教师时获取的大量信息,怎么进行梳理、提炼出合理、科学的框架体系,不同学生的思路也会有明显差异。因而在组间答疑活动环节,学生通过指出别人框架中的不合理之处和展示自己的解决办法,提高其学习获得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面对新的教学内容和实际任务,也会存在一些学生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就引出教师解答环节。

在教师解答环节,教师根据三组的汇报情况和制订的信息框架体系,进行点评,复习信息体系制作的一般流程,同时着重强调网络课程开发中课程特色优势的展示方法。最后,根据各组制订的框架体系,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小组互评。教师根据学生评价结果,综合评价各组在此次课程和任务完成中的总体表现,并把课程回归于“信息体系的合理梳理与科学制作”这一内容单元目标,同时把实际任务推向编写课程脚本的下一环节,开始展开下一个课下的学习活动。

在该实践环节中,针对课下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和学生通过面对面以反馈评价的方式进行互动交流。虽然面对面方式仅局限于传统课堂交互,但是因其利于教师主导课堂、组织并监控课上教学活动的进行,更能发挥师生间情感的交流,符合本研究课上教学环境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与网络交互优势互补,共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4 实验效果

以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展开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课程的实验教学,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检验,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实验效果。与往届学生相比,实验班学生无论在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理论认识,还是具体的实践操作能力都有较大的提升。通过一学期的课上和课下的学习活动的实施,三组学生分别独立完成了教学系统设计的开发任务,基本达到了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课程的教学目标。

为了进一步检验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运行效果,笔者分别在该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及实验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态度的转变、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能力的提升等。调查显示,学习者对教学模式的实施普遍认同,对自身知识和能力的提升表示满意。其中对三个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教学模式的适应度和在实验结束后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学习者对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实施环节以及运用效果也比较认可。

实施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虽然在实际效果和学生的主观评价上都得到积极肯定,但在实践中也发现不少问题。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检验,虽然三个小组均基本独立完成网络课程开发的任务,但在设计和开发的质量上存在较大差别。通过走访教师和学生,笔者发现诸如教学任务的细化、支撑学习材料的针对性、小组成员的配备以及学生个人接受和适应能力等问题对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有较大影响,需要在这些方面做进一步研究调整。

四 小结

本文在梳理现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继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设计思想,设计了“以问题为核心、以任务为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在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课程中进行实验验证。实验证明,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以实践性、操作性为主要教学目的的实验课程领域有较大优势,以实际问题的解决贯穿整个教学活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得以充分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因而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合根据实验课程的特点,结合翻转课堂设计思想进行新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上一篇:“项目驱动式”教学在高职经济法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基于星策略体系的移动教学平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