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带一路”我国对外投资战略的构想与研究

时间:2022-07-26 10:17:28

关于“一带一路”我国对外投资战略的构想与研究

“一带一路”是部级顶层战略,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周边国家双边机制,借助行之有效的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高举和平发展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一带一路”对我国对外投资的影响

(一)对沿线国家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在“一带一路”政策正式提出之前,我国对沿线地区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已经高于对其他国家投资的增长速度,截止到2013年,我国对沿线地区直接投资存量已经达到了700多亿美元。随着政策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直接投资存量依然直线增长,相比于2013年,2014年的投资存量增长了28.4%的幅度,高达924亿美元,而目前的投资存量已经突破了千亿美元,到达了新的高点。

(二)对沿线国家的投资领域不断延伸

在“一带一路”政策正式提出之前,我国对沿线地区直接投资的领域较少,投资产业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基础设置、自然资源、高新能源等几个方面。而根据国家的“一带一路”政策文件,我国对沿线地区直接投资的领域将不断扩大,延伸到现代化服务、高端产品、汽车、高新技术和金融五个产业。其中,现代化服务业包含了教育、医疗、物流等多种细化行业,高新技术业包含了机械电子、医疗医药、智能终端等各个行业。不难发现,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和推广,我国的投资正向着高质量、高科技的方向发展,涉及了多个新兴领域。比如,目前我国的高铁技术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输出到了很多技术产业不发达的国家。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

(一)对外投资管理体系不健全

1、缺乏规范的法律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我国对外投资的重要保障之一,然而目前我国有关对外投资的相关文件多由商务部、发改委等部门颁布,内容零散,没有形成统一完善的对外投资管理办法,因此在对外投资的监管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各个部门之间常常产生矛盾分歧,这直接导致了某些对外投资行为的不规范。因此,颁布统一的对外投资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能和职责,让监管行为有法可依、依法执法。

2、外汇管制的限制

我国现行的外汇制度虽然保障了汇率的基本稳定但却不利于对外投资事业的长期发展。根据我国的外汇管理规定,境内企业向外的直接投资需得到外汇管理局的文件批准,这直接限制了货币的自由流通,影响了跨国企业的投资效率,给企业的投资和经营活动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二)我国企业缺乏对外投资经验

1、企业缺乏“走出去”的战略思想

我国实行对外改革开放已经多年,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果,但总体而言我国的企业还未完全形成“走出去”的战略思想,缺乏全球化的经营意识。与国外规模庞大的跨国企业相比,我国的企业还存在着企业特色不突出、经营管理不完善、技术水平不够高等一系列问题,很多企业为开拓海外市场,盲目进行收购或者扩张,最终造成进退两难的局面。

2、企业缺乏国际化经营能力

目前,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企业只占有30多家,远低于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而且这些企业多是能源类、通讯类的中央企业,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不够强的客观事实。显然,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我国还未形成集资本、技术、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企业缺乏对外竞争能力,因此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立足和发展。

(三)国际投资保护主义的不利影响

1、隐蔽的国际投资壁垒

虽然目前各个国家都在倡导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发展,也公开欢迎外国企业进入本地市场进行投资,但实际上隐形的国际投资壁垒仍然存在,并且以各种多踊的形式保护着当地企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税收的设定、反垄断企业法的确立和特殊行业的限制等方面。例如,我国华为集团在对美国的三叶集团进行收购时,美国政府以威胁美国国家网络安全为理由对收购行为进行施压,最终造成了收购的终止。

2、金融危机的影响

金融危机是国际投资壁垒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至今尚未消退,各大经济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创,其中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表现最为明显。由于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和投资产业的持续低迷,各国都采取了一定的贸易保护措施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这对我国的对外投资造成了不小的困难。

(四)企业投资风险控制难度大

1、外部风险

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行涉及64个国家,这些国家在经济建设水平、文化氛围和政治环境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有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欠缺投资市场,有些国家政治不稳定,缺乏良好的投资环境,因此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如果不考虑投资所在国家的具体国情而盲目投资,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政治风险、财务风险和干预风险,从而导致巨额的亏损。另外,国家之间的差异和语言习惯的不同也增加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成本。

2、内部风险

同其他国际先进的大型跨国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资金能力和技术水平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一般情况下,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采取的是绿地投资的形式,即为技术水平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但由于投资者对国外情况不熟悉,这些投资项目仍有“水土不服”的可能性,面临着人力资源风险、决策风险等内部风险。

(五)地缘政治局势复杂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路线涉及中亚、西亚和东南亚地区的众多国家,受到地缘政治和能源利益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国家的政治局势较为复杂,因此,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很可能引起相关国家对中国的戒备和质疑,这类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该战略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其目的在于遏制中国的海上崛起;另外,2015年,以美国为首的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等十二个国家确定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这些国家协议将太平洋地区的贸易投资标准提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给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导致中国难以向“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进行投资。二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该战略的回应并不一致,其中蒙古、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家对该战略持支持态度,但也有部分国家对该战略持质疑甚至反对态度,例如印度,担心“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会加强南亚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导致印度在南亚的国际地位降低,这说明中国同部分沿线国家缺乏互信,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中国企业向海外投资的风险。

三、基于“一带一路”的我国对外投资战略构想与研究

(一)战略目标与原则

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积极适应并引领国际经济的新常态。实现对外投资增加和自身经济增长相结合,将战略沿线国家的各类资源进行整合,促进各地区的沟通和联系,为中国赢得更多与其他国家实现经济合作的机会,除此之外,还要积极促进本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将钢铁、水泥等基建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推动这些企业走出去。第二,推动对外开放战略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各个经济开放区也是呈点状发展的,而“一带一路”战略则强调改变之前的发展格局,使各开放城市呈带状发展,将改革开放战略推广到中国的中部和西部等区域,在中国形成全新的对外开放格局。第三,实现我国与沿线国家的互利共赢。产能合作是实现我国同其他国家互利共赢的有效方式之一,中国可以将自己的基建企业和装备制造企业推出中国,参加沿线国家的基础建设,满足其建设工业化国家的战略需要。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要遵循共商、共享、共建的原则。推行双边甚至多边对话,促进沿线各国政府在经济交流过程中发挥协调作用,同时加强各国的民间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经济发展的成果应各国共享,中国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东道国的需求,使中国经济发展的效益惠及周边国家。共建原则要求每个国家都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工作中来,在建设过程中加强合作、协同进步。

(二)战略选择

1、对蒙俄的投资选择

蒙古和俄罗斯是与中国距离最近的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的自然资源储备量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因此,中国应在矿产资源开发领域与这两个国家加强合作,增加对蒙古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打通蒙古同亚洲其他国家的交流之路,促进互通互联目标的实现。

2、对东南亚的投资选择

东南亚自古与中国联系密切,也是中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区域,之前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主要投资方向是传统能源资源,但是伴随时代的进步,东南亚地区的电子市场也在不断发展,这给中国相关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为了促进中国对外投资途径的拓宽,我们应果断抓住机遇,增加对东南亚地区的电子投资。

3、对中亚的投资选择

在中亚地区的众多国家中,哈萨克斯坦一直是同中国进行积极合作的典范,当前,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的投资领域十分广泛,涉及农业、畜牧业、建筑业、采矿业和服务业等众多行业,中国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投资,充分发挥中亚地区连接亚欧大陆的桥梁作用。

4、对南亚的投资选择

南亚地区与中国毗邻且具有非常丰富的人力资源,当前,中国对南亚地区的资金投入主要集中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相对其他地区国家较为落后,因此,中国对南亚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5、对西亚的投资选择

西亚地区的中东部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其中沙特阿拉伯、伊朗和伊拉克等都是世界上居于前几位的石油产量大国和出口大国,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中国可以对西亚地区国家的石油加工业进行投资,促进其石油企业向产业化发展。

6、对中东欧的投资选择

中东欧地区国家的技术基础和工业基础相对其他国家都较强,且该地区国家的劳动力普遍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中国在同中|欧国家进行合作时可将重点放在高铁、航空和新能源等领域。

(三)战略保障

建立完善的战略保障机制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成立对外直接投资的统一领导和管理机构。该机构主要负责对对外直接投资项目进行宏观指导和规划,将对外直接投资的程序简化,以降低对外企业税率的方式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资金支持。其次,建立健全有关对外直接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中国在鼓励各企业积极进行对外投资的同时也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投资经验,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将国际规则、法则与各国的法律相结合,为中国的直接对外投资行为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最后,要建立对外直接投资效益的综合评价体系。除了考核对外投资的经济指标外,还应在环境保护、劳工权益保障和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考核和评定。

四、结束语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在对外投资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了紧跟时展潮流,适应国际形势,我们必须时刻树立危机意识,积极调整中国对外投资的战略结构,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带领下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战略选择,不断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推动我国成为对外直接投资强国。

上一篇: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下一篇:对于煤矿机电技术的创新及其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