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空港城经济竞争力研究

时间:2022-07-26 09:04:03

广州空港城经济竞争力研究

摘 要: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空港在推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起决定性作用。本文以广州空港城为例,通过构建国内主要空港城经济竞争力评价体系,揭示其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广州市 空港城 竞争力评价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096-01

空港作为大型的临空运输基地及临空运输枢纽,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起决定性作用。广州以白云国际机场为依托,作为空港经济中心拉动周边地区经济增长,并对广州形成点到面的经济辐射效应。

一、广州空港城发展特征

广州是具有临空运输、海上运输、内河运输、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相互衔接,拥有较为完善交通运输网的发达城市之一,2014年广州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6706.87亿元,1978-2014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经济总量在全国主要城市中稳居第三,无论是综合实力还是经济辐射能力都相当强盛。

广州极具地缘优势,处于亚太地区中心区域,拥有覆盖东南亚,接连欧洲、美洲、澳洲,辐射国内各大城市的地域优势,为各大城市交通中转节点。周边分布着香港、澳门、深圳、珠海四大空港,其中广州空港约占70%的运输份额,五个空港形成航空产业集成效应,完善了区域航空网布局。同时,广州是国内三大会展中心城市之一,会展行业对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有着“1:9”拉动效应,广州会展行业效益收入为“1”时,对其所拉动的交通、物流、旅游等效益收入将扩大到“9”,对广州航空业的发展起强拉动作用。

二、广州空港城经济竞争力评价

本文运用2014年民航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起降架次作为空港城运输状况评价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实际利用外资、旅游创汇收入、贸易总额作为空港城经济支持评价指标,选取国内主要空港城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各市数据标准化,采用主成份分析法,根据累计方差贡献率提取主成份并作回归得分排名,综合评价广州空港城经济竞争力。

据表1所示,广州空港城综合得分仅次于上海和北京,位居第三,其国内外航线密集,经济竞争力较高。2014年广州空港旅客吞吐量为547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为145万吨,起降架次41万次。其中货邮吞吐量增速11%,国内主要空港城排名第一,超过北京、上海等空港成,而旅客吞吐量增速4%,起降架次增速5%,增长速度平缓,排名靠后。依据空港城经济竞争力评价结果,上海得分为广州的4倍,北京为广州的3倍,两座城市航空产业集成效应明显,空港集成对区域经济的拉动程度高。

三、广州空港城发展问题

首先,机场周边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政府对机场周围部分基础设施的规划并没有被纳入广州空港城的特殊发展要求。机场周边的道路尚未形成完善的交通网络体系,高速公路与白云区、花都区的内部道路衔接不顺,乘客换乘非常不便。

其次,空港土地用地供不应求,受“东进南拓西联北优”广州城市发展战略影响,白云区和花都区内均被划定了许多受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规划保护的农用田地。广州空港发展中心区域的建设用地大部分由农用地组成,建设成本大幅提升,影响空港周边项目的投驻与发展,限制了空港的拉动周边产业发展的辐射作用。

再者,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足。虽然政府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作为发展导向,但这些拟出台的政策暂处于调研阶段并不完善。同时,政府暂无为广州空港城发展出台强而有力的扶持政策和相关的优惠政策,致使广州空港城发展缺乏了政策方面的竞争优势。

四、广州空港城发展建议

第一,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研究规划空港周边道路路线,尽快实施相应的建设或调整交通工具航线,加快完善空港周边交通网络体系,形成综合交通换乘系统,实现广州空港城道路、公路、铁路等不同交通方式的无缝驳接,最大程度的支撑空港城的快速发展。

第二,协调空港建设用地与农保用地,加强空港周边土地资源整合,分析比较空港建设与农保用地规划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效益,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分步调整农保用地,基于空港建设予一定的政策倾斜,立足与空港城的长远发展,为空港的发展留存一定的建设空间。

第三,政府应完善空港政策支撑体系,借鉴上海、北京发达空港城市的发展经验,形成一套涵盖行政、税收、产业、用地、基础设施等全方面的完善的空港城扶持发展政策,为引进优质空港相关产业入驻营造良好的软件环境与硬件环境。

参考文献

[1]胡容洁. 中国空港与城市经济发展有效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

[2]刘苑菲. 广州空港经济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5,02:163-164.

上一篇:新人口结构下阅读推广面临的问题 下一篇:以学定教的交通工程学教学改革